□邱雨婕
藥物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藥物可以預防、診斷和治療疾??;另一方面,藥物也可以成為致病因素,引起不良反應,發(fā)生藥源性疾病,造成致殘、致死的藥源性事件。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認識不足,可能導致藥源性損傷的進一步加重;過度解讀不良反應,可能影響患者的藥物依從性,造成患者有病不吃藥,影響疾病的正常治療。正確對待藥物不良反應不僅是醫(yī)務人員的崗位職責,更是每一名患者的必修課。
有些患者認為,拿到藥品后只需了解其用法用量就行了,其他信息不重要。其實不然。據(jù)國外有關文獻報道,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如下:住院病人為10%~20%;住院病人因藥物不良反應死亡率為0.24%~2.9%;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住院的病人為0.3%~5.0%??梢姴涣挤磻l(fā)生的普遍性及危險性。因此,患者需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尤其是【不良反應】和【禁忌】部分,做到對藥物知己知彼。
在看藥品說明書中【不良反應】這一部分時,很多患者會被如此之多的不良反應嚇到。以熟悉的阿司匹林為例,查看用于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100mg阿司匹林腸溶膠囊藥品說明書,其中對于不良反應的描述超過500字。這是否意味著阿司匹林是個毒性很大的藥物呢?阿司匹林是醫(y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上市應用已超百年,其安全性早已得到證實。為什么對于它的不良反應會有這么多的描述呢?
藥品不良反應是在長期的治療實踐中總結和積累出來的,是用藥經驗的一部分。正是阿司匹林超過百年的應用積累,才有了現(xiàn)在如此詳盡的不良反應項目。目前,一般將藥物不良反應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是指輕微不良反應,中度是指重要器官有明顯的中度損害,重度是指有致殘、致畸、致癌“三致”的危險,甚至死亡。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中提到了“腦出血”的報道,看起來很可怕,但其發(fā)生“十分罕見”,意味著每1萬人中發(fā)生腦出血的患者不到1人,大可不必過于擔心。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在用藥時出現(xiàn)不良反應,輕微而又必須繼續(xù)治療的,可以一邊治療一邊觀察。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在2017年搜集了市面上1618份中成藥的說明書,其中80.2%的說明書顯示“不良反應尚不明確”。這能說明中藥沒有不良反應嗎?著名的馬兜鈴酸腎毒性事件至今仍提醒人們應關注中藥的不良反應。對于中藥的選擇,應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不應輕信民間偏方,濫用中草藥。
正確對待不良反應,切莫“誤會”治病良藥。服藥前應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做到知己知彼,或及時咨詢醫(yī)生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