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 刊
10月28日,上海歌劇院以“綻放-探尋無限可能”為主題的2019-2020年演出季正式發(fā)布。
近年來,上海歌劇院不但在西方經(jīng)典歌劇方面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與國際頂尖劇院聯(lián)合制作了《阿蒂拉》《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微笑王國》等西方經(jīng)典歌??;在原創(chuàng)歌劇方面,更是用國際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創(chuàng)排出歌劇《晨鐘》《天地神農(nóng)》、舞劇《早春二月》、音樂劇《國之當歌》、即將于明年3月正式與觀眾見面的民族歌劇《田漢》和即將開排的舞劇《嫦娥》等原創(chuàng)作品;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面,上海歌劇院于2018年代表中國藝術之聲出訪歐洲,2019年又單獨攜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在美國拉開長線巡演……
左頁:上海歌劇院2019-2020演出季發(fā)布會現(xiàn)場(攝影:陳怡倩)
OUTLINE / In recent years, Shanghai Opera House has not only excelled in the production of Western operatic repertory but also told Chinese stories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opera. On October 28, the Shanghai Opera House announced its new season of 19 productions totaling 44 performances, in addition to 14 outreach events (lectures and salons).
上、左頁:上海歌劇院2019-2020演出季發(fā)布會現(xiàn)場(攝影:陳怡倩)
此次亮相的全新2019-2020演出季,囊括了19臺44場演出、14場藝術導賞及歌劇沙龍,節(jié)目豐厚、形式多元、亮點頻頻。從扎根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關照現(xiàn)實意義的原創(chuàng)劇目,到將中國元素融入世界演藝制作潮流的經(jīng)典新制,從名家會聚、大家云集的年度藝術家陣容,到創(chuàng)意新穎、主題豐富的演出及藝術活動,上海歌劇院始終在追求藝術理想的道路上,保持著上海文化品牌建設與歌劇觀眾培育的自覺,孜孜不倦地努力探尋著無限可能。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演出季發(fā)布會現(xiàn)場移師到了修葺一新的交響樂團排練廳。首次出現(xiàn)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的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率先亮相,于排練廳二層整齊排開,與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韓蓬共同演繹了原創(chuàng)歌劇《田漢》中的片段《國之殤》。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边@段合唱的歌詞出自屈原的《國殤》,展現(xiàn)祖國危難民族危亡之時,以田漢為代表的進步青年,為國家命運上下求索的憂憤。在混聲合唱的層層遞進之中,情感逐步升溫,終于在最后一句達到高潮,現(xiàn)場觀眾情不自禁地報以熱烈的掌聲。
上:上海歌劇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韓蓬與合唱團共同演繹截取自歌劇《田漢》的片段《國之殤》(攝影:曹家苗)
“過去發(fā)布會,我們都是請青年歌唱家代表演唱,這一次我出了主意,要讓我們的合唱團好好‘綻放’一次!”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毫不掩飾對于合唱團的自豪與驕傲。作為中國最好的合唱團之一,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一直是業(yè)界炙手可熱的合作對象。正是上海這座頗具演藝活力、匯聚國內外頂尖藝術家與經(jīng)典作品的城市,給了歌劇院合唱團一次次與海外一流名團大師合作錘煉的機會。幾年間讓業(yè)界看到其“脫胎換骨”的改變。而眼下,他們也投入到《田漢》的緊張排練之中,以期在這部民族歌劇之中充分展現(xiàn)水準實力,并在民族歌劇演唱的探索中向前邁進一步。
作為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專業(yè)歌劇院團,上海歌劇院為推動中國歌劇事業(yè)的發(fā)展,尤其在力推原創(chuàng)歌劇方面,一直有著一份責任和自覺。新演出季中的三部原創(chuàng)歌劇《晨鐘》《田漢》與《天地神農(nóng)》,無論在選題、還是在選擇主創(chuàng)團隊,以及歌劇最終呈現(xiàn)的風格和氣質上,都各有側重,希望通過不同的路徑來講述中國故事,傳達富有中國特色和文化底蘊的精神內核,也以此作為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多元化發(fā)展的探索與嘗試。
入圍2019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fā)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的歌劇《田漢》,力圖讓觀眾看到一個豐滿、立體的“田漢”,既是文采飛揚、浪漫豪邁的偉大劇作家,又是胸懷天下、激情四溢的共產(chǎn)黨人,透過這位《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的心路歷程,向觀眾傳遞出可敬可嘆的高貴品質和堅定信仰。該劇從民族歌劇的定位出發(fā),劇本方面,在交代歷史風貌的同時,展現(xiàn)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對白唱詞極具生活氣息;音樂方面,不僅曲調上有意識地吸收民間音樂及戲曲音樂元素,亦大膽啟用民美結合的唱法與美聲唱法同臺演繹,還將嘗試借鑒戲曲中的念白、韻白來調和漢語四聲與歌劇宣敘調的關系。
另一部原創(chuàng)歌劇《晨鐘》也進入修改打磨提高的階段。新的主創(chuàng)團隊已就修改方案達成共識,明年再與觀眾見面的《晨鐘》,將改變之前“政論體”宏大敘事的表達方式,圍繞李大釗的“尋道”與“殉道”兩大主題,加強“戲劇性”的呈現(xiàn)與“歌劇化”的發(fā)揮,有望以更成熟的面貌與觀眾見面。
此外,以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為題材的原創(chuàng)歌劇《天地神農(nóng)》從創(chuàng)作之初,劇院與主創(chuàng)團隊便對“國際巡演”的長遠目標達成共識。也正因如此,該劇的各方設計既融入中國語匯及元素,又兼顧國際化、年輕化的時尚品位,無論是題材還是音樂上,都是在保證中國風韻的基礎上,巧妙借鑒流行元素,增強歌劇的可聽性和通俗性,可謂海派文化在歌劇領域的又一體現(xiàn)。據(jù)悉,該劇將于明年開啟全國巡演。
除歌劇之外,《嫦娥》亦是上海歌劇院新演出季中在原創(chuàng)舞劇方面的又一力作。作品將突破以往舞臺中嫦娥“奔月”后即告劇終的范式,保留最原始版“嫦娥奔月”傳說的基本內核,以現(xiàn)代人的視角對其在月宮的所思所盼所愿重新解讀。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陶辛表示,在圍繞中國故事、紅色題材的創(chuàng)作上,正需要藝術家以更多樣的視角挖掘豐富的文化資源,并借以多種元素加以融合豐富其表達。
和慧飾演的“中國公主”,石倚潔飾演的“中國王子”,使得《圖蘭朵》與《微笑王國》在上海歌劇院新演出季中格外亮眼。當然,更吸引觀眾的是這兩部西方經(jīng)典制作中濃郁的東方風味。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說:“從在西方歌劇中加入中國元素,到創(chuàng)作民族歌劇、講述中國故事,上海歌劇院正在民族歌劇發(fā)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p>
由上海歌劇院制作的《圖蘭朵》與國際一流主創(chuàng)團隊合作,2018年1月首演于上海大劇院。今年9月,該版《圖蘭朵》作為阿聯(lián)酋迪拜歌劇院2019-2020演出季開幕演出獻演,贏得當?shù)刂髁髅襟w的熱切關注和由衷贊賞。主創(chuàng)力圖在這個西方人數(shù)百年前寫就的“想象的東方”中,盡可能將中國元素合理而自然地融入,以此更接近中國氣質。今年年底,《圖蘭朵》將回歸滬上,在許忠執(zhí)棒下,和慧將實現(xiàn)她的“圖蘭朵”中國首演。
《微笑王國》由上海歌劇院與匈牙利布達佩斯大藝術宮聯(lián)合制作,2018年11月上海首演時,就請來了石倚潔飾演“中國王子”蘇城。在這個版本中,處處顯露出精心設計的中國元素構思。序曲部分的皮影戲首先讓人眼前一亮,而在之后的第二、三幕北京王爺府的場景中,舞臺布景和服飾更盡顯東方特色。2018年年初,該版在許忠的執(zhí)棒下登上布達佩斯大藝術宮的舞臺,為中匈建交70周年奏唱佳音。明年,石倚潔將再度加盟此劇在上海大劇院的演出。
右頁:出席上海歌劇院全新演出季發(fā)布會現(xiàn)場的領導及嘉賓(攝影:曹家苗)
“無疑,上海歌劇院的這兩部新制劇目為‘世界經(jīng)典、中國演繹’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參考案例。世界級的華人歌唱家,選擇了上海歌劇院,也足以證明上海歌劇院的能力。”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著名主持人王勇說。
歌劇是綜合性的藝術。新演出季中,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舞劇團將分別登臺,為觀眾帶來多種形式的藝術享受。在發(fā)布會上,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的“雙首席”——張樂和陳陽岳彤演奏的小提琴二重奏《納瓦拉舞曲》迎來陣陣掌聲,彰顯了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獨奏家們的精湛演奏技巧。
2020年正值貝多芬250周年誕辰,劇院策劃了“幻想之聲”“激昂之聲”“理想之聲”系列音樂會。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將分別與青年鋼琴家張昊辰、維也納室內樂團及指揮家威爾·漢伯格合作,演出貝多芬鋼琴協(xié)奏曲全集、交響曲全集和《科里奧蘭序曲》《合唱幻想曲》等作品。
此外,上海歌劇院仍將保持一貫的傳統(tǒng),邀請諸多國內外名家大師合作。已陪伴滬上古典樂迷6年的新年音樂會,將在今年邀請到蘇黎世歌劇院的音樂總監(jiān)、丹麥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法比奧·路易斯,除迎新之夜的保留曲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外,他還將于12月30日執(zhí)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演繹羅西尼《鵲賊》序曲、莫扎特《第三十五交響曲》、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
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的兩位首席——張樂與陳陽岳彤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演奏雙小提琴協(xié)奏曲《納瓦拉舞曲》(攝影:曹家苗)
別出心裁的“雙拼”音樂會也是一大亮點。改編自法國劇作家博馬舍“費加羅三部曲”其中兩部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和《塞維利亞理發(fā)師》被“拼”成一場“快樂的大忙人——‘費加羅’之雙劇對觀情景音樂會”。“歌劇雙雄會——威爾第&瓦格納歌劇集萃音樂會”則將同樣誕生于1813年的威爾第與瓦格納兩位作曲家的歌劇作品“雙拼”。音樂會將上演的經(jīng)典選段,不僅全部精選自兩位歌劇大師的代表作,更兼顧歌劇中各聲部的詠嘆調、重唱、合唱及序曲等多種形式,讓樂迷、劇迷們大飽耳福。
交響樂方面,上海歌劇院在保持歌劇、舞劇等戲劇音樂演奏優(yōu)勢的同時,拓展與積累經(jīng)典交響作品曲目,策劃延伸更多有創(chuàng)意、有特色的音樂會。作為嘗試較早、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音樂會項目,“喇叭與鼓的震撼”管樂交響音樂會自2013年開始以來,一直受到滬上樂迷的極大歡迎,極大地開拓了滬上管樂、管樂隊的發(fā)展與聯(lián)合。作為這一品牌的延展,上海歌劇院又將于明年推出“弓弦飛揚”弦樂交響音樂會,以兩首最具代表性的室內樂作品紀念柴可夫斯基180周年誕辰。
為了讓更多觀眾走近歌劇、喜愛歌劇,上海歌劇院亦在新演出季中策劃了許多全新的互動體驗。
除持續(xù)多年的“藝術導賞”外,在“藝術沙龍”板塊為滬上樂迷策劃首推了豐富多彩的音樂聯(lián)動,用開放創(chuàng)新多元的互動模式,給大眾更多新奇的互動體驗?!案鑴』瘖y間”將邀請專業(yè)舞臺化妝師帶領愛美女性親身體驗舞臺妝的獨特魅力;“元宵歌劇謎”結合元宵猜燈謎的傳統(tǒng)習俗寓教于樂;“跟著指揮學合唱”將為廣大合唱愛好者創(chuàng)造專業(yè)合唱指導與實踐的機會;“夏令營-小小演奏家”,則為琴童提供一對一專業(yè)指導與室內樂排演體驗,收獲難得的重奏體驗;“探索樂器世界”,旨在趣味講演中帶領音樂小白了解古典音樂的魅力……值得期待的是,上海歌劇院服務號VClub第二期亦隨著新演出季的發(fā)布同步上線。
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陶辛(攝影:曹家苗)
下: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著名主持人王勇(攝影:曹家苗)
縱覽上海歌劇院2019-2020演出季,既有對劇目創(chuàng)作的深入研究與積極探索,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開放思維與靈感涌動,也有對藝術家們的密切關注與頻繁合作,對廣大樂迷的用心服務與積極聯(lián)動。上海歌劇院,正滿懷生生不息的希望,努力探尋著“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