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韜
(廣東省建筑工程機械施工有限公司 廣州510500)
目前,我國正全力推行裝配式建筑,裝配式中的“內澆外掛”建筑技術在我國已經運用得越來越普遍。“內澆外掛”式建筑技術的運用能夠讓整體結構變得更加勻稱,施工過程也更加便利[1]。但是外墻面大多采用外墻涂料,裝飾性線條比較簡潔,對建筑外立面的美觀追求有所欠缺。
某工程采用了預制外墻板飾面磚反打生產工藝,相對于建筑物墻面后貼瓷磚的方式,澆筑混凝土時瓷磚與墻板可一次成型,瓷磚排版整齊,抗拉拔性能好,后期可節(jié)省裝修時間。
本文重點研究外掛墻板裝配施工技術,對外墻高精度磚縫對接、支撐及限位體系的安裝、墻板連接及防水施工等進行施工控制,實現外墻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安裝精度,保證了施工效率的提高,減少了后期貼磚工序,保證建筑外立面的建筑美觀[2]。
廣東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清遠校區(qū)首期工程共有7棟宿舍樓采用裝配式結構,建筑總面積為58 029.12 m2,層數為6 層,層高為3.55 m,采用“內澆外掛”的形式,2 層樓板至天面層采用裝配施工工藝,外墻板通過錨筋與現澆邊梁固定成整體。外墻板分兩種裝飾面類型,一種為在山墻處采用反打磚工藝直接反打成裝飾面外墻板,另外一種為采用混凝土墻面后裝飾施工的普通外墻板,山墻位置板與板之間外墻磚的對接精度直接影響到外立面的裝飾效果。B01~07 棟學生宿舍PC 構件數量分別為320,290,330,325,315,315,315 塊。
外墻板吊裝完成精度高。預制墻板水平/豎向縫寬度允許偏差為±2 mm,同一軸線相鄰樓板/墻板高差允許偏差為±3 mm[3]。
外墻板吊裝完成后,底部與結構交接位置、板與板之間的2 cm 縫隙如何做好防水要求。
如何做好反打瓷磚每塊磚的對接在同一水平線上,并達到外立面美觀的要求。
3.1.1 預制墻板施工流程
在預制外墻板中有兩種外墻板類型,一種為山墻部位反打外墻磚外掛板,上下兩端均設置高低縫搭接,如圖1a 所示。一種為普通預制墻板,如圖1b 所示,下端放置在預制挑板上,墻板固定均采用4 根可調節(jié)斜支撐固定,底部采用墊片及坐漿調節(jié)標高。
圖1 墻板剖面Fig.1 Wall Panel Profile
3.1.2 外墻板的墊塊設置
預制墻板吊裝前,在墻底部有2 cm 的坐漿層先用墊塊放置至設計標高,在墻板側面有拼縫,采用粘貼50 mm×50 mm×20 mm 塑料墊塊,以保證縫寬均勻及定位精確,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吊裝作業(yè)。
3.1.3 外墻板斜支撐安裝及精度調整
⑴外墻板固定采用可調節(jié)斜支撐,利用外墻板上端預留螺栓孔,采用螺栓將預制墻板的斜支撐桿安裝[4]在預制墻板上的預留套筒連接件上,下端剛好位于廁所沉箱位置,此處不能將支撐固定用自攻螺絲直接打入混凝土,容易造成漏水,所以在樓板澆筑前先預埋φ18 馬凳鋼筋用于后期斜支撐固定,如圖2 所示。
圖2 斜支撐連接固定大樣Fig.2 Detail Drawing of Diagonal Support Connection Fixing
⑵預制墻板吊裝時,塔吊緩慢起吊,吊至作業(yè)層上方時,吊裝工人拉住預先掛好的纜風繩控制板下降位置直到距拼接面1 m 位置,吊裝工人兩端抓住墻板,緩緩下降墻板初步到位。
⑶在吊裝前,放好墻板邊線、控制線及墻板1m標高線,3 條控制線控制外墻板的精度,如圖3 所示。外墻板底部放置穩(wěn)固后,利用撬棍對墻板位置進行微調,待調整位置至邊線后,利用靠尺刻度觀察配合吊錘觀察墻板垂直度是否達到要求,調整完成后同時旋轉方向調節(jié)斜支撐直到尺度達到設計要求,進一步控制墻板位置的精度,待垂直度和位置都符合設計要求后在墻底部安裝限位件固定,再鎖死斜支撐下端拉環(huán),以防人為轉動斜支撐造成垂直度偏差。
圖3 控制線放樣Fig.3 Control Line Lofting
⑷斜支撐和定位件安裝及拆除要求:斜支撐墻板上固定高度為2.4 m,下端連接的鉚環(huán)距離墻板水平距離為2.4 m,安裝角度為45°,斜支撐拆除時間為混凝土結構澆筑完成后,且現澆混凝土強度達到1.2 MPa 以上。
⑸在山墻板位置處設置墻板限位件,在梁混凝土施工前將預埋鋼板預埋至梁表面,待山墻吊裝完成后將L 型鋼板與底部預埋鋼板連接固定,防止?jié)仓炷習r位置移動,如圖4 所示。
圖4 外墻底部限位件Fig.4 Limit Parts at the Bottom of External Wall
⑴防水工程作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傳統(tǒng)建筑防水最主要的設計理念就是堵水,將水流可以進入室內的通道全部隔斷以起到防水的效果,然而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導水優(yōu)于堵水,排水優(yōu)于防水[5]。
⑵墻板防水施工完畢后應及時進行淋水試驗以檢驗防水的有效性,淋水的重點是墻板十字接縫處、預制墻板與現澆結構連接處以及窗框部位,淋水時宜使用消防水龍帶對試驗部位進行噴淋,外部檢查打膠部位是否有脫膠現象,內側仔細觀察是否有水印,水跡。發(fā)現有局部滲漏部位必須認真做好記錄查找原因及時處理,必要時可在墻板內側加設一道聚氨酯防水提高防滲漏安全系數[6]。
3.2.1 水平縫防水施工
⑴外墻板水平向有兩種防水處理方式,一種是在靠外墻板安放位置處梁邊預留5 cm 下沉臺階構造,外墻板擱置在飄板上,通過底部坐漿將2 cm 縫隙填充,另一種為山墻外墻板處通過將底部進行結構加上室內防水處理,來保證防水效果。
⑵普通外墻板底部坐漿采用無收縮砂漿,吊裝前坐漿施工時應高出2 cm 厚度,待外墻板放置完成后,應保證砂漿填充滿底部坐漿層。吊裝完成后再進行房間內的聚合物防水涂刷,外側的飄板進行6%的砂漿找坡,防止雨水在陰角處存留。
⑶山墻位置利用本身構造上下兩端分別設計成內高外低的企口縫,利用水流受重力作用自然垂流的原理,可有效防止水進一步滲入,吊裝完成后進行防水橡膠條的填塞,再進行耐候膠的填縫,如圖5 所示。
圖5 耐候膠完成圖Fig.5 Completion of Weather Resistant Adhesive
⑷在鋪貼地面磚之前,在墻板的內側再進行高250 mm×250 mm 寬的聚合物防水涂料涂刷,防止外側的水進一步滲入室內。
3.2.2 豎向縫防水施工
⑴墻板豎向接縫處設計成空腔構造,能防止水流滲入室內。外墻板之間有2 cm 縫隙,最外側為耐候防水密封膠,內側為互相壓緊的φ25 圓形橡膠條和密封膠[7],里側縫隙處還設置有混凝土柱進行封堵,多道防水防線防止水的滲入[8]。
⑵施工時墻板錯位誤差應不大于5 mm,保證止水橡膠條的壓緊度,采用的耐候防水密封膠具有高彈性耐老化性能。
⑶在普通墻板吊裝完成后,內側有結構柱對縫隙位置進行澆筑,澆筑前需完成密封膠的施工,在預制墻板底部需臨時設置L 型固定件,防止外墻板在澆筑混凝土時產生位移。
3.2.3 陽臺欄桿及窗防水施工
⑴在外墻窗部位采用砌體結構時,窗部位經常會出現滲漏問題,因外墻采用預制構件,構件在工廠加工時,采用先將一個復框先預埋至預制外板構件中一次性澆筑,待完成后與窗一起焊接形成整體,能減少滲漏點,有利于外墻防滲漏,窗底部設置反檐,防止雨水的滲入[9]。
⑵在窗的上部提前做好滴水線,底部設置反檐,既防止雨水的滲入又節(jié)省后期裝修處理時間。
⑶陽臺欄桿位置處提前做好找坡結構,防止雨水流入室內。
⑴山墻位置采用反打外墻磚預制墻板,外墻磚采用195 mm×45 mm,磚縫為6 mm,因為完成后直接是建筑外裝飾面,所以要保證建筑立面線條順直,每塊預制墻板之間必須保證外墻磚位置對應,并保證墻板的位置不能偏差。
⑵磚縫對應的前提是工廠預制時,反打外墻磚位置偏差不能過大,所有的外墻磚必須提前排版,根據墻板的高度,調整好磚縫的大小,在預制時采用塑料模具按照圖紙排版排布好,保證每塊預制墻的上部或底部全部整磚排列[10]。
⑶山墻預制板吊裝方式與普通墻板類似,在吊裝前先放好控制線,墊塊采用10 mm+5 mm+2 mm+1 mm組合,方便在高度方向對外墻磚對縫的調整,外墻板底部放置穩(wěn)固后,看外墻磚縫與相鄰外墻磚對縫情況,可利用撬棍對墻板位置進行微調,待調整位置至邊線后,在吊裝時需利用2 m 靠尺觀察與相鄰外墻板的平直度,如圖6 所示。然后同時旋轉方向調節(jié)斜支撐直到尺度達到設計要求,進一步控制墻板位置的精度,待垂直度和位置都符合設計要求后,在墻底部安裝定位件固定,鎖死斜支撐下端拉環(huán),以防人為轉動斜支撐造成垂直度偏差。
圖6 相鄰外墻板對縫Fig.6 Seam Diagram of Adjacent Outer Wall Panels
本套技術具有以下創(chuàng)新點:
⑴采用了支撐及限位體系,用可調節(jié)斜支撐與底部墊塊,對外墻板進行了精確的定位及固定。
⑵采用了多種防水結合的施工工藝,保證了外墻板的防水功能,減少了完成后建筑內滲漏的情況。
⑶采用了反打外墻磚施工工藝,保證了建筑外立面的平直,保證了外墻磚拼縫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