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波
魚鷹又叫鸕鶿,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沼澤附近,是一種性格兇猛的大型水鳥,體長可達1米。
由于性格兇猛,捕魚技術嫻熟,魚鷹在棲息地能很好地繁衍生息。而且,魚鷹的飛翔能力也是不錯的,尤其是在北方繁殖的種群,冬季一般都會長途遷到南方溫暖的地方過冬。擅長捕魚,又善于飛翔,這讓魚鷹既可以不用挨餓,也能有效躲避天敵以及根據(jù)氣候遷徙,所以自然環(huán)境下的魚鷹生活還是不錯的。
但是,魚鷹卻淪為了漁夫的奴隸。過去在很多地方,人們都有馴養(yǎng)魚鷹做捕魚工具的習俗,雖然在馴養(yǎng)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有漁夫的手指被魚鷹咬傷的情況發(fā)生,但是大多數(shù)魚鷹最終還是服從了漁夫的安排,成為漁夫的捕魚工具。
漁夫會把馴養(yǎng)好的魚鷹用船載到湖泊中央,然后停船,將昏昏欲睡的魚鷹用竹竿趕到水里,落入水里的魚鷹便會本能地在水里瘋狂地追逐獵物,甚至可以潛到水下深處抓魚。抓到魚的魚鷹會浮出水面,滿心歡喜地伸起脖子拼命地把魚往肚子里吞。這個時候,眼疾手快的漁夫會立即用網(wǎng)兜把魚鷹撈到船上,從魚鷹嘴里把魚擠出,接著隨便給魚鷹一條小魚作為獎勵,然后魚鷹便又被丟進水里繼續(xù)捕魚。
魚鷹為何捉到了魚卻沒能把魚吞下去呢?因為漁夫早在魚鷹下水前,就給它們的脖子上系上了草繩,這樣魚鷹抓到魚后,只能將魚含在嘴里,卻無法吞咽下去。
雖然沒能吃到自己辛苦抓來的魚,但是魚鷹再次被丟進水里時,還是會一看到魚就拼命地追逐,捉到魚后,卻依然無法吞下去,嘴里的魚只能再次被漁夫拿走。據(jù)統(tǒng)計,通過這種方式,一只魚鷹一年可以給漁夫捕到500公斤的魚,而這個數(shù)量夠魚鷹吃幾年的了。
按理來說,憑借魚鷹的本領,在野外完全可以高傲地活著,根本不需要漁夫的施舍。那為什么魚鷹會淪為漁夫的奴隸呢?其實,這與魚鷹的特性有關。魚鷹性情兇猛,所以膽子比較大,不怎么怕人;其次,魚鷹的眼里只有魚,有看到魚就想捉的習慣,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依然會瘋狂地追逐。漁夫正是看中了以上這兩點,才選擇魚鷹作為馴養(yǎng)對象。
能力雖然很強,但是如果眼里只有利益,便會淪為利益的奴隸,失去的不僅僅是自由,還有人格,這就是魚鷹帶給我們的啟示。
話題拓展:利益;意志;個人;選擇
素材分析:
我們要學會時常進行自省,一個人盡管有再大的能力,如果只重視利益,就會喪失自我,喪失人格。學會自省,不要讓自己成為利益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