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龍 林晶晶 歐陽吟子
崔雷雷,男,1988年5月出生,2006年12月入隊,中共黨員,荊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中隊二級消防士。入隊12年來,處置滅火救援任務2000余次,營救遇險群眾390多人。他參加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救援、2013年“3.12”荊州長江大橋特大交通事故、2014年“7.28”荊州開發(fā)區(qū)桐林加氣站火災、2015年“6.1”東方之星沉船等救援,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他多次被湖北省消防總隊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士兵,2018年榮獲全國“十大杰出消防衛(wèi)士”提名獎,當選湖北省“荊楚楷模”,2019年榮獲湖北青年五四獎章。
消防隊伍,一個伴水火而生的群體,一支英雄輩出的隊伍。2018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并致訓詞。從此,消防隊員們脫下橄欖綠,披上火焰藍。又是一年“11.9”,習近平總書記授旗致訓詞一周年在即,我們走進荊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中隊,通過采訪一名消防隊員中的先進代表崔雷雷,一起了解這樣一支熟悉而又神秘的英雄群體。
崔雷雷很好認,他是特勤中隊唯一戴眼鏡的人。除此之外,他與其他消防員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
6時起床、早操,7時早餐,8時開始學習訓練,12時中餐、午休,下午2時學習訓練,5時30分晚餐、休息、看新聞、討論,9時30分熄燈睡覺……不出中隊大門——不出警時,這就是消防員平靜而單調(diào)的一天;一旦出警,崔雷雷們和消防車就猶如出鞘之劍,在60秒內(nèi)即帶著呼嘯聲沖出中隊大門!
10月中旬,記者到特勤中隊采訪時,他們?yōu)楸U衔錆h軍運會,已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一月有余。中隊院內(nèi)依然平靜,崔雷雷們的內(nèi)心卻職責千鈞,每夜和衣而眠。
“叔叔,可樂給你喝?!?/p>
崔雷雷的獎章太多,掛在胸前沉甸甸。每一個獎章后面,都是動人心弦的故事。
許多的故事里,最讓他惦記的人,是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定格的畫面,是小男孩舉著可樂的手;那一句“叔叔,可樂給你喝”,一直敲打著他輕柔的心。
11年過去,崔雷雷已記不起小男孩的姓名,甚至孩子的相貌也漸漸模糊。
2008年5月12號,汶川大地震。剛?cè)胛閮赡甑拇蘩桌祝谖錆h學車。部隊要從300多名老兵中,組織一支50人的搜救小組前去救援。他自告奮勇報了名,且得償所愿。
卡車載著搜救小組,經(jīng)過53小時的跋涉,首批抵達四川綿陽的一個小山村。崔雷雷看到滿目瘡痍,一些鄉(xiāng)鎮(zhèn)已是一片廢墟。由于不少群眾被困于附近的山里,救援刻不容緩,救援隊員每人帶了一包方便面、一根火腿腸、一瓶礦泉水,就進了山。
早上6時出發(fā),走到晚上9時,救援隊將沿途搜救的一批批群眾,聚集起來轉(zhuǎn)移到了安全區(qū)域。次日,他們接到命令,所處區(qū)域或發(fā)生較大余震,須盡快將群眾安全轉(zhuǎn)移。
連續(xù)的行動,疲憊、饑餓與干渴,已讓救援隊員體力透支,但他們來不及休整。崔雷雷和一名戰(zhàn)友,輪流背著一名行動不便的70多歲老人,不停歇地“咬”著大部隊,行進了10多個小時終于抵達目的地。這是一次意志力與身體極限的較量!
事后得知,救援隊出山不久,他們此前所處的一片小峽谷,被余震引發(fā)的山崩掩埋。
到達休整點后,崔雷雷已經(jīng)虛脫,他和大多數(shù)隊員一樣,需要醫(yī)護人員幫著脫鞋、剪掉襪子,腳上的血泡破了又生、生了又破,血肉與襪子早已粘在了一起。
此時,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跑了過來,手里舉著一瓶可樂,對他說:“叔叔,叔叔,可樂給你喝?!贝蘩桌子X得,一瞬間,力量隨著沸騰的血液,如電流充溢全身,而眼眶中,那些咸咸的玩意,卻怎么也控制不住……
崔雷雷對記者說,2008年他的視力還很好,沒有戴眼鏡。他把現(xiàn)在記不住小男孩的臉,歸咎于當時的淚眼朦朧。他認為,那一刻的榮光,重得足以讓他緬懷一生。
輕輕地擋住他的雙眼
崔雷雷的眼鏡,如同男人的傷疤。
消防技能訓練中有個項目叫攻堅技巧,其中一個內(nèi)容是,用重達20多斤的切割機,切斷距離燈泡2毫米的鐵絲,要的是絕對的舉重若輕、眼疾手快。2010年的全省消防大比武中,崔雷雷是這個項目的主力選手,荊州支隊首次獲得團體競賽第一名。
前一年,他還只是替補隊員。其同事兼隊友張杰說,集訓后期,替補隊員訓練有些松懈,隊里也不強求,但崔雷雷仍堅持刻苦訓練。比賽前夕,一名正式隊員因傷退賽,崔雷雷替補成績不錯。從此,他就成了正式隊員。
崔雷雷訓練也更加刻苦。切割鐵絲時,要戴上全封閉的護目鏡,時間長了護目鏡上易起霧,為了加強訓練,崔雷雷干脆戴上簡易的護目鏡。一次,一小粒鐵屑崩進了他的眼里,從此視力開始下降。
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和一個深刻的教訓,崔雷雷同時獲得。此后,他反復告誡新同事,訓練時不得取下全封閉護目鏡。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2015年6月1日21時30分,東方之星客輪在長江監(jiān)利水域傾覆。
作為距離事故地點最近的特勤隊,作為隊里業(yè)務最精湛的消防員,崔雷雷領受最核心的救援任務——搜尋定位幸存人員。
2日上午11時許,崔雷雷爬上倒翻的、狹小濕滑船底,風浪顛簸。他背負著音頻生命探測儀,將身體和耳朵緊緊貼近船板,一寸一寸往前挪。同時用安全錘反復敲擊船體,全神貫注、仔細聆聽有無回應,確保不留一處死角。
時間悄然流逝,風雨聲、水浪聲、說話聲,不時劃過耳旁。一些營救人員對是否有幸存者,已不報希望,勸他停下來歇會。崔雷雷說,哪怕只有一線生機,工作就一刻也不能停。
下午2時許,當敲擊到船尾三分之一處時,一聲微弱的回應若有似無地穿過耳畔?!斑诉?!”擔心又是誤聽,崔雷雷屏住呼吸,再次敲擊確認。沒錯!這次是真的有人!他立即做好標記,迅速向指揮員報告,“這里有人還活著!”
崔雷雷聯(lián)同救援隊迅速確定被困者位置,并制定出營救方案:由潛水員下水實施營救,崔雷雷和其他隊員緊拉綁在潛水員身上的繩索。
1小時后,被困者被救出,此時已距沉船事發(fā)16個多小時。出水時,崔雷雷用手輕輕地擋住了被困者的雙眼,不斷地輕聲安撫,隨后將其交給醫(yī)護人員。就這樣,崔雷雷和救援人員一起,創(chuàng)造了中國內(nèi)河沉船救援史上的生命奇跡!
崔雷雷告訴記者,被困者長時間處于黑暗中,受不了光線刺激,同時獲救造成其強烈的心理波動,需要用手輕輕擋住他的雙眼,并進行心理安撫。
6月5日,沉船被整體打撈出水,救援進入到了船體內(nèi)部搜救階段。
崔雷雷和兩名隊員,被分到船艙第四層清障搜救。這是難度最大的一層,船艙受擠壓變形為扁平狀,船頂?shù)奈U、煙道等設備脫落,部分房間門窗嚴重變形。搜救到最后一個房間時,空間只有幾平米,只得一點一點爬。掉落的一根木頭卡住道路,因擠壓嚴重,稍大的機械無法進場,他拿著小消防斧頭,敲了近一個小時才敲斷。
7天8夜的搜救,崔雷雷與時間賽跑、與艱險戰(zhàn)斗。任務結(jié)束的第一時間,他向新婚不久的妻子報了平安。
接任務的前兩天,崔雷雷的妻子從河南焦作來荊州探親,他準備接下來的幾天,陪妻子好好逛一逛荊州城。剛安頓好,任務來了。任務緊急、整裝即發(fā)、結(jié)束時間未知,他只得讓妻子第二天獨自搭車回家鄉(xiāng)。
愛十字繡的居家好男人
或許是愛、或許是愧疚、或許是“妻管嚴”,崔雷雷只要回家,就包干所有的家務,買菜、做飯、掃除、洗碗……閑下來,靜靜地看著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孩子,心里被幸福包裹。
只是回家不易。
兩地分居的崔雷雷一年探親假有45天,但從來沒有休滿。每隔小半年,崔雷雷才能回河南焦作的家一次,和才認得爸爸的女兒沒熟絡幾天,又得匆匆趕回中隊。他的同事張杰,家安在荊州,離中隊不過半小時車程,也只不過能一月回家一次。當然,這已讓崔雷雷極其羨慕了。
電影《烈火英雄》中,消防英雄們個個是陽剛鐵漢。崔雷雷身上,卻看不到這種氣質(zhì)。
別的消防員喜歡上網(wǎng)、看電影、打籃球,崔雷雷的愛好,是十字繡、拼圖。針線輕輕地穿過布料的時候,他的神情專注、他的內(nèi)心安寧。
張杰告訴記者,崔雷雷曾經(jīng)用290多個夜晚,拼嵌了一幅《平安幸?!返拇笮豌@石畫。夜深人靜時,他獨坐燈下,把晶瑩剔透的水晶鉆,一顆一顆嵌入圖案。現(xiàn)在,這幅 “家書”就掛在河南焦作的家里。
出任務時,崔雷雷會變成另外一個人。
特勤中隊,顧名思義,是荊州支隊裝備最精良、技能最全面、反應最快速的“特種部隊”,執(zhí)行的是最危險、最艱巨、最困難的任務。
荊州桐林加氣站火災,現(xiàn)場濃煙30多米高,泄露的天然氣時而引發(fā)小型爆炸,地下還儲存著近10000立方米的天然氣。崔雷雷第一個沖上去,緊抱水槍、泡沫槍,匍匐在地5個小時,持續(xù)對槽車進行冷卻,距離隨時可能爆炸的氣罐不到5米。
“這樣的事例太多!”荊州市開發(fā)區(qū)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許光,曾是崔雷雷在特勤中隊的中隊長。他說,滔滔不絕講個幾天幾夜,都沒問題。
為什么總是沖在第一線?面對危險,害怕過嗎?
崔雷雷說,以前,完成任務后會有后怕,現(xiàn)在不會了,更多的是反思,反思怎樣更好、更專業(yè)地執(zhí)行任務。其實很多時候,災難現(xiàn)場并沒有看到的那么危險。疏忽和失誤,才是最大的危險?!斑@也是我為什么總是沖在第一的原因?!币驗榧寄?、經(jīng)驗、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新同事疏忽和失誤的概率,會大一些。
他說的云淡風輕,實際我們都知道,消防員這一職業(yè)的危險性。崔雷雷們,不想讓親人擔憂。
他們是英雄,也是凡人。
他們是母親的兒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親……
他們只有一顆心,安放給了消防救援事業(yè),就難以顧及家庭。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他們的親人致敬!
記者手記
部隊作風永不變
2018年,公安消防部隊退出現(xiàn)役,移交地方,轉(zhuǎn)制成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國家隊。機構(gòu)改革后,消防隊伍邁向職業(yè)化之路,應急救援更加專業(yè)化。
脫下“橄欖綠”,換上“火焰藍”,變的是制服,不變的是責任。
作息時間不變、日常訓練不變、部隊作風不變……365天不間斷備勤,24小時內(nèi)隨時出勤。災害救援一線,是他們戰(zhàn)斗的地方;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是他們的職責和使命。消防指戰(zhàn)員們坦言:退役不褪色,才是當過兵的本色。
危急關(guān)頭,向著困難前進,危險留給自己,安全給予群眾。無論何時何地,“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始終鐫刻于消防指戰(zhàn)員的心間。
從軍轉(zhuǎn)民,是牢記初心和一如既往的榮耀;專業(yè)化到職業(yè)化,是浴火重生之后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