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我國許多城市實行房產限購政策,一些人開始打起注冊公司購房的主意。本文從稅收負擔角度對個人或以A公司名義購房進行對比分析,以期能為此類業(yè)務的決策提供思路。
關鍵詞:個人購房;企業(yè)購房;稅負分析
一、購置階段稅負分析
例1:廣州市張先生2016年5月30日擬購買第一套房,100平方米,不含稅價格為500萬。
(1)購置階段稅收政策
房產購買方需負擔契稅:北上廣深個人購買90平方米以上唯一住房按1.5%征收契稅;印花稅稅率萬分之五。增值稅負稅人是購買方,A公司購買房產增值稅進項稅可以抵扣,稅率為10%。
現(xiàn)提供兩種方案:方案一:以個人名義購買房產;方案二:注冊A公司購買,A公司為一般納稅人。
(2)購置階段稅負計算
方案一個人購置房產稅負:
增值稅:500×10%=50(萬元);
契稅:500×1.5=7.5(萬元);
印花稅:500×0.05%=0.25(萬元);
總稅負:57.75(萬元)
方案二A公司購置房產稅負:
增值稅:500×10%=50(萬元),增值稅進項抵扣;
契稅:500×3%=15(萬元);
印花稅:500×0.05=0.25(萬元);
總稅負:15.25萬元
從購置階段來看,方案二A公司稅負更輕,比方案一節(jié)稅42.5萬元。
二、持有階段稅負分析
持有房產有自用和出租兩種情況,需要分別進行分析。
(1)以自用方式持有房產的稅負分析
例2:例1中房產自用,房產稅原值減除比例為20%,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按每平方米15元征收,房產計提折舊凈殘值為0。
1.以自用方式持有房產稅收政策
方案一個人自用住房所有稅種都暫免征收。
方案二A公司可按投入使用價值以不低于20年逐年提取折舊稅前扣除,負擔房產稅房產原值減除10%-30%扣除后的余值按1.2%的稅率征收;大城市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為每年每平方米1.5元至30元。
2.以自用方式持有房產稅負計算
方案一個人自用住房稅負為0。
方案二A公司房產自用稅負:
房產稅:500×(1-20%)×1.2%=4.8(萬元);
土地使用稅:100×15=0.15(萬元);
總稅負為:4.95(萬元);
每年計提折舊:500÷20=25(萬元),若A公司有其他的營業(yè)收入,可節(jié)省企業(yè)所得稅25萬元。
房產自用,方案二A公司稅負更重,沒有其他業(yè)務情況下多負擔4.95萬元。
(2)以出租方式持有房產的稅負分析
例3:例1中房產以月租金3萬出租,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按每平方米15元征收,房產計提折舊凈殘值為0,A公司只出租該不動產,作為小型微利企業(yè)享受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
1.以自用方式持有房產稅收政策
方案一個人出租房產需負擔增值稅:個人出租不動產按5%的征收率減按1.5%計算應納稅額;房產稅:個人出租住房按4%征收;個人所得稅: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收入×(1-20%)×20%,個人出租住房按10%征收個人所得稅;印花稅按千分之一征收。
方案二A公司出租不動產需負擔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出租2016年5月1日后取得不動產,適用稅率11%;房產稅:按租金收入12%征收;印花稅按千分之一征收;企業(yè)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yè)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2.以出租方式持有房產稅負計算
方案一個人出租住房稅負:
增值稅:3÷(1+5%)×1.5%=0.043(萬元);
城建和附加:0.043×(7%+3%+2%)=0.005(萬元);
房產稅:3×4%=0.12(萬元);
個人所得稅:3×(1-20%)×10%=0.24(萬元);
印花稅:3×12×0.1%=0.036(萬元);
總稅負:(0.043+0.005+0.12+0.24)×12+0.036=4.932(萬元)。
方案二A公司出租不動產稅負:
增值稅:3÷(1+10%)×10%=0.272(萬元);
城建及附加:0.272×(7%+3%+2%)=0.32(萬元);
房產稅:3×12%=0.36(萬元);
土地使用稅:100×15=0.15(萬元);
折舊:500÷20=25(萬元);
印花稅:3×12×0.1%=0.036(萬元);
企業(yè)所得稅:(3×12-25-0.036)×50%×20%=1.09(萬元);
總稅負為:(0.272+0.32+0.36)×12+0.15+0.036+1.09=12.7(萬元)
以出租方式持有房產,方案二A公司稅負更高,多負擔4.321萬元。
三、轉讓階段稅負分析
例4:例1中房產5年后以不含稅800萬的價格出售給B公司。
(1)轉讓階段稅收政策
方案一北上廣深個人轉讓購買2年以上非普通住房產按5%差額繳納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轉讓所得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按20%征收;印花稅按萬分之五征收。
方案二一般納稅人轉讓2016年4月30日后取得非自建不動產出售全價÷(1+10%)×10%征收增值稅;印花稅按萬分之五征收。
方案三將房產作為股權轉讓給B公司。假設A公司名下無其他資產,該房產作為A公司唯一資產可作為股權轉讓給B公司,由于只涉及到股權轉讓,故而在轉讓階段負擔印花稅和企業(yè)所得稅。
(2)轉讓階段稅負計算
方案一個人轉讓不動產稅負:
增值稅:(800-500)×5%=15(萬元);
城建及附加:15×(7%+3%+2%)=1.8(萬元);
印花稅:800×0.05%=0.4(萬元);
個人所得稅:(800-500-1.8-0.4)×20%=59.56(萬元);
總稅負為:15+1.8+0.4+59.56=76.88(萬元)
方案二A公司轉讓不動產稅負:
增值稅:800÷(1+10%)×10%=72.727(萬元)
城建及附加:72.727×(7%+3%+2%)=8.727(萬元)
印花稅:800×0.05=0.4(萬元)
土地增值稅:
扣除項目:500×(1+5×5%)+9.513+0.4=634.913(萬元)
增值額:800-634.913=165.087(萬元)
增值率:165.087÷634.913=26%
土地增值稅:165.087×30%=49.526(萬元)
企業(yè)所得稅:(800-9.513-0.4-49.526)×50%×20%=74.056(萬元)
總稅負:72.727+8.727+0.4+49.526+74.056=205.436(萬元)
方案三A公司股權轉讓稅負:
印花稅:800*0.05=0.4(萬元);
企業(yè)所得稅:(800-500-0.4)*50%*20%=29.96(萬元);
總稅負:0.4+29.96=30.36(萬元)
方案二A公司直接出售稅負最重,方案一個人出售比方案二少負擔128.556萬元,方案三股權轉讓相對方案一節(jié)稅46.52萬元。
四、總體稅負分析
不同方案的稅負分析如表一所示
從表一可得,以企業(yè)名義購買房產直接出售相對出售個人買房有較高稅負,但稅收籌劃后以股權轉讓方式處置房產稅負較少。
以上結論均僅從稅法角度考慮問題,最終方案選擇還需綜合考慮其他政策變化等社會綜合因素。
參考文獻
[1]王永娜.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稅務籌劃有效應對思路[J].市場觀察,2019(07):69
[2]莫小岸.營改增對建筑企業(yè)稅負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9(04):149+152
[3]張潔.我國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研究[D].安徽大學,2016
作者簡介:劉瓊?。?995-),女,湖南衡陽人,廣東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