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艷
(臨汾市城區(qū)土地管理辦公室,山西 臨汾 041000)
地質測繪技術是地質研究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地質學領域的重要知識點,可以利用它來掌握某種地質的形成過程、特征、優(yōu)勢和劣勢。這些都將為地質學研究提供很好的基礎材料。尤其是有幾種作用。第一,可以提供分析某些地質的基礎資料和材料。第二,能更清楚地理解地質學的基本結構和組成部分。第三,可宏觀推動地質產業(yè)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第四,能使地質研究更加科學和可持續(xù)。第五,其他領域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推進作用。因此,地質地圖專門測量特定地區(qū)的地質,從而獲得相關的地質和地形信息,并有效地用于各領域的過程。由此可見,地質測繪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所需的專業(yè)知識更強,因此必須不斷提高技術,為提供更準確的測量數據奠定基礎。
GPS 技術主要是利用人造地球衛(wèi)星對勘測目標進行定位的一種測量技術,該技術早在1973年被美國政府所建立,當時主要以實現衛(wèi)星測時、測距導航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其主要通過測距的交匯點來確定被測點位,至少需要確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已知點與未知坐標的距離,并對位置點的坐標進行解算。
GPS 系統(tǒng)具有連續(xù)性、實用性、以及可以全天候進行精準定位服務,可以實時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地理坐標,同時還可以利用衛(wèi)星無線導航定位系統(tǒng)實現精準導航、定位以及定時等功能。
在地質測繪中,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較大,但測量工作又及其復雜、強度高、周期長,從而影響數據測量的精準性,而GPS 技術的應用,可以排除上述因素,破解以往測繪工作中的弊端,提高數據的準確率。同時該技術還可被測目標進行三維鎖定,其過程不但精確度高、響應速度快,還可以實時監(jiān)測被測目標。
RS 測繪技術也被稱為遙感技術,其在地質勘查中也具有廣泛的應用。RS 測繪技術出現于20 世紀60年代,其主要特點便是能夠實現對物體進行識別與探測,這一功能在航空探測中應用最為普遍。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及測繪需求的發(fā)展,20 世紀所形成的技術已經遠不能滿足當前的測繪要求,在科學技術水平的推動下,RS 測繪技術也在不斷地進行著變革與完善,逐步從原有的可見光探測轉變?yōu)榧到y(tǒng)化處理及信息化傳輸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測繪技術。利用不斷的技術升級與信息化改造,當前RS 測繪技術已經能夠實現對圖像的精確處理,使圖像的清晰度、分辨率及實時性更高,同時也為地質勘查技術帶來了新的技術選擇,對測繪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RS 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的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遙感技術的結合獲取大量的實時測量數據,并能夠提供不同波段所測得的數據信息進行篩選的功能,其較強的抗干擾性有效規(guī)避了地面多種因素的影響,為測繪面的擴大提供了保證,也為地質勘查工作的順暢進行奠定了基礎。此外,針對特殊環(huán)境及測繪需求,RS 技術更加注重了對遙感器的優(yōu)化設計,以通過不同遙感器的特定功能實現特殊的測繪需求,并且加入了綜合信息的處理技術,以便通過新遙感設備的應用提升測繪綜合信息的形成。
在實施地質測試的各項作業(yè)當中,利用概括性勘察工作過程,地質工作人員將需要進行勘查的區(qū)域進行劃分,即成為不同的區(qū)域類型。在完成劃分工作之后,應用詳細勘察分析,對每個區(qū)域進行詳細的了解,這樣嚴謹細致的勘查工作,可使地質勘查工作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地質工作人員還可以對這一區(qū)域的詳細地質結構有明確的了解,地質測繪工作實施的關鍵點便是針對該區(qū)域的地質構造進行詳細的探究和了解,以此對這一區(qū)域具備的地質活動情況進行有效的判斷。例如,喜馬拉雅山的產生,便是由于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擠壓產生的,因此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會有地震發(fā)生,需做好相應的防范準備。又例如,有些區(qū)域當中的地質結構是在長期復雜的地質運動下逐步產生的,所以有著不穩(wěn)定的態(tài)勢。十分復雜的地勢運動多在峽谷等區(qū)域,因此在這些區(qū)域范圍當中,會經常發(fā)生一些地質災害,需做好泥石流以及滑坡等防范措施。
所以,地質測繪的使用對于地質研究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某一區(qū)域地質結構進行詳細的了解分析,可對這一區(qū)域的地質發(fā)展情況進行有效判斷,并預估出有可能會產生的地質災害,在災害發(fā)生之前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減少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威脅。
總之,地質測繪在地質研究中的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但可以完善地質測繪技術,還可將其應用在更多領域當中。在對地質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地質測繪非常關鍵,有助于地質工作人員對地質構造進行詳細的了解,為之后的相關研究做好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