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楚
位于鄭州市二七區(qū)的康復前街,盤踞著三家三甲醫(yī)院和若干大大小小的兒童康復訓練機構(gòu)。在這條街上,可以聽到許多患兒的故事,最常被提及的兩個字是“封針”。封針,全稱為“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療法”,這種在網(wǎng)絡(luò)上被打上“殘忍”標簽的療法,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及廣東佛山等地。
9月,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簡稱三附院)兒童康復科病房見到艾云的時候,她正抱著剛滿一周歲的兒子天天站在病房走廊里。這是天天的第三個封針療程,天天的入院原因是肌張力高。而肌張力高被認為是腦癱的一種表征。
在艾云的幫助下,記者親眼目睹了一次封針的場景。治療室的小床上,剃光了頭發(fā)的患兒被一名醫(yī)生和四五名家屬團團圍住,幾乎不留縫隙。家屬負責控制患兒,醫(yī)生則拿著裝滿藥水的注射器穿過大人手的縫隙,在掙扎的嬰兒身上的特定部位扎入拔出,扎入拔出。平均三到五秒扎一次,每扎四五針換一支注射器。從頭部開始,然后是后頸、四肢、腰部,一次封針患者需要被扎入幾十至近百針不等,持續(xù)時間十分鐘左右。結(jié)束后被抱出治療室的嬰兒大多頂著一腦袋的棉花球,血斑隱隱約約,臉上掛著淚,有些已經(jīng)哭得沒了聲音。
在病房里充斥著一種感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但卻不得不這么做。因為到這里來的人們相信:忍一時之痛,孩子病能好總是值得的。
三附院的宣傳文章稱:兒童康復科名譽主任萬國蘭創(chuàng)立的“封針療法”,讓腦癱從不治之癥變成了可治之癥,挽救了數(shù)以萬計的患兒,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甚至有因重癥腦炎造成的幾十個植物人,也被(封針)成功喚醒,重獲新生。
對此,擁有二十七年經(jīng)驗的兒童腦癱治療專家孫成彥教授表示,一直到今天,現(xiàn)代醫(yī)學專家仍然認為腦細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因此腦癱仍然無法治愈。
在記者接觸的七八組家長中,唯一確診為腦癱的患兒依依,不僅沒有治愈,還曾遭到拒收,還更加惡化?!拔易顚Σ黄鹋畠旱木褪撬退シ忉?,眼淚都流干了,其實一點兒用都沒有?!币酪缷寢尷蠲氛f。在封針治療一個半月后,依依因癲癇發(fā)作終止治療。
李梅記得,在三附院兒童康復科病房,患兒大多不是腦癱,“一些看起來很精神的孩子也被送進來?!卑仆粋€病房里,三個孩子都是因為肌張力高住進來的。除此之外,腦損傷綜合征、缺血缺氧性腦病也是常見的病因。
曾經(jīng),在三附院兒童康復科門診,劉雅寧半歲左右的兒子壯壯也被診斷為肌張力高,輕微腦損傷,醫(yī)生建議立即住院封針治療。然而,對于所謂的“腦損傷綜合征”,著名兒科專家鮑秀蘭告訴記者,“并不存在(這種疾病分類)?!?/p>
多年來,鮑秀蘭的兒童門診接診過不少在外地被診斷為肌張力異常、有腦癱風險、需要康復治療的孩子,到了北京一診斷發(fā)現(xiàn)肌張力都正常,并不需要過多干預(yù)。鮑秀蘭說:“有些人(醫(yī)生)不懂怎么判斷肌張力,如果懷疑是腦癱,一定要有明確的腦損傷,沒有腦損傷的就不是腦癱?!?h3>診療亂象中的盛宴
李梅離開鄭州時,留下的,除了封針時依依的慘烈、癲癇發(fā)作的痛苦,還有近十萬元開銷。
腦部腫瘤專家楊學軍曾經(jīng)說過,“難治的疾病,一定會成為偽科學的盛宴?!边@句話放在腦癱治療中同樣適用。河南駐馬店市一位腦癱患兒的家長曾反映:“現(xiàn)在治療兒童腦癱的辦法真多,又是神經(jīng)修復、手術(shù)治療,又是藥物、康復訓練等,還有醫(yī)院搞干細胞移植,弄得我們東奔西跑給孩子治病,錢沒少花,病也沒治好?!?/p>
【選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