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泳思
摘要:蔬果畫隸屬于花鳥畫的一個分支,而宋人花鳥小品是我國中國畫史中花鳥畫最繁榮的一個時期,宋人花鳥的在宋代進入鼎盛時期主要受到了理學的思想,而蔬果畫題材也象征著祥兆之意,寓意著人民對美好愿望的向往,而在技法上工整細膩,是對宋代院體畫的繼承。本文主要通過對宋人蔬果小品的由來發(fā)展、特色與重要性,以及分析宋代具有代表性的蔬果工筆小品和宋人蔬果小品對近現代畫家的影響作對比,進一步論證宋人蔬果小品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宋人小品;蔬果;藝術特色
一、宋人蔬果小品的由來與發(fā)展
宋代繪畫在中國繪畫史研究中占據及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精致小巧的小品畫作品構圖簡潔,主題突出,但卻能以小見大,至唐代以來小品畫的出現,到了宋朝小品畫逐漸增多而到達一個頂峰狀態(tài)。而宋人花鳥小品以其獨特的繪畫載體以及畫家們獨具匠心的藝術創(chuàng)作生動的反映了宋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朱良志認為宋代花鳥畫繁盛的原因:最根本的則是思想觀念的原因,追求花鳥畫中的“道德理性的趣味”是潛藏在畫家心目中的不言之秘,他們普遍重視花鳥為人的道德品格的象征。 由此可見,宋代的理學思想也影響著宋代花鳥畫的發(fā)展,宋代時期把自然景象作為人的道德品格,在畫面上謳歌人的道德品格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精妙的布局章法,生動的骨法用筆以及濃厚的文人氣質成就了強大的藝術魅力,它的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宋人花鳥小品的標桿性更強,更有意義,成為學習花鳥畫的先本。而蔬果畫作為花鳥畫范疇的一個分支,早在宋代的《宣和畫譜》中就被列為十大繪畫門類之一,灌園學圃,昔人所請,而早韭晚菘,來禽青李,皆如翰林子墨之美談,是則蔬果宜有見于丹青也。且自陳以來至本朝,其名傳而畫存者,才得六人焉。陳有顧野王,五代有唐垓輩,本朝有郭元芳,釋居寧之流,余有畫之傳世者,詳具于譜。由此可以追隨到南北朝陳國的顧野王是最早繪制蔬果畫并記載下來的畫家??梢姽湃艘暪鄨@、澆地、種菜為美事,韭菜也好,白菜也好,飛鳥也罷,都是文人墨客的美談。 蔬菜瓜果取材方便,俯拾皆是,且種類繁多,色彩豐富。另外,由于蔬果各具特征,各有生長規(guī)律,畫者在作畫時要色香味形兼?zhèn)洌染咦匀恢钣稚鷻C勃勃。蔬果還可配以其他物體以構成畫面,如配以花卉、禽蟲等。蔬果畫,畫的雖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東西,卻承載著文人墨客的樸素高潔、親近自然的情思,寄托著對田園生活的美好向往,因而也受到眾多畫家的青睞。
二、宋人工筆蔬果小品的特色與重要性
宋人小品篇幅以團扇與冊頁為主,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由于畫幅的限制也決定在構圖時描繪對象所擺放的位置要更加考究,而且篇幅小就意味著對事物要進行精細的描繪,有意識地刻畫細節(jié),渲染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讓人身臨其境。蔬果畫的構圖,多采用折枝或平列形式,營造的是一種境界,被賦予畫者強烈的思想與內在精神。在宋人小品中,涉及到了人物、花鳥、山水等,線條精細,設色淡雅華貴,艷而不俗,藝術成就極高,而宋代花鳥畫也隱喻著民眾百姓的對美好愿意祥瑞之兆的向往,花鳥畫的隱喻類型就是祥瑞的征兆。一些花鳥在故事、深化中反復出現并積淀下來成為華夏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成為他們祈福納財、喜慶祥和的象征,這為花鳥畫創(chuàng)作積累了素材。 而宋人花鳥中的題材,植物與動物的結合,如折枝花、蟲魚鳥獸的和諧融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植物、動物也代表著各種不一樣的含義,畫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自我內心的道德品格,動物、花草、正式這種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共同命題之一。人類之所以得以生存下來、繁衍下去,從物質到精神都不能脫離動物、花草。 宋代畫家通過植物和動物進行描繪,傳達出內心的意趣和個人品德的表達。而兩宋畫院的畫家注重寫生,是和當時畫院的考試制度以及統(tǒng)治著的提倡有一定關系的,寫實風格與以前的院體風格有著密切聯(lián)系,畫家注重對顯示生活的觀察,他們選擇以翎毛、花卉或靜物等為主要的表現題材,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對象的局部加以觀察研究。宋人花鳥小品是北宋院體中繼承發(fā)展出來的具有一定審美性、趣味性、實用性、雅俗共賞的小幅花鳥作品,事實上,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的形成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和之前的藝術風格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宋人的小品繪畫也不例外,宋人小品畫明顯受到之前唐代院體風格的影響。除了對自然景觀如折紙花等戶外的場景進行描繪,還對靜物等進行描繪。理學興盛的北宋后期,又恰是宋代工筆花鳥小品畫大量出現的時代,如此看來,宋代工筆花鳥小品畫作品中“以小見大”哲學思想的形成,不僅僅只是受到了理學思想的影響,它是受諸如禪宗思想、佛家思想以及到家思想等多方面思想的綜合影響所致。南宋時,花鳥圖幅變小,決定了南宋審美的詩情畫意境界,南宋藝術家們把含蓄、幽雅的審美情趣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宋人蔬果小品以工筆的創(chuàng)作手法為主,從林椿、魯宗貴等人的蔬果作品中,到了明清,隨著文人畫的熱潮,寫意的蔬果畫也逐漸為畫家們?yōu)橄矏?,如沈周的《辛夷墨菜圖軸》畫的是田野里的一棵白菜,我們不難看出沈周運用寫意的手法把菜梗用線描勾勒出來,運用濃淡干濕的墨色來表現菜葉的正反面,生動自然,齊白石、金農、張大壯等近代的畫家也有不少作品對蔬果題材進行繪制的作品。
三、宋人工筆蔬果小品畫分析
3.1以《橘子葡萄石榴圖》為例
《橘子葡萄石榴圖》以石榴、葡萄、橘子為主要描繪對象,絹本設色,用色精細、沉穩(wěn),具有很強的寫實性,線條工整而不失靈動,色彩華麗而不俗,用顏色渲染而成,與絹本的原色融為一體;整個構圖均衡飽滿,水果與枝葉之間的位置錯落有致,疏密相間,前后遮擋關系恰當。橘子和石榴上水果的紋路、橘梗、石榴外殼大面積塊面,點線面相結合,增加了畫面的繪畫性,富有情趣。而石榴、葡萄、橘子果實飽滿,其籽之多,也代表著多子、多福的象征意義,其中橘子的橘跟吉祥的吉諧音相似,因此也代表著子孫吉祥的寓意,傳達出當時宋代人們對未來美好愿望的向往與祝福。
3.2《葡萄草蟲圖》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