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連歷史悠久,民俗文化繁盛。其中,金州龍舞便是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舞蹈之一。自從龍舞誕生以來,就一直為金州民眾所熱愛,成為金州百姓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本文探尋金州龍舞的歷史源頭,簡述其藝術特點,分析其重要價值,并對金州龍舞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加以規(guī)劃,以期將這種藝術形式發(fā)揚光大,為更多人所熟知。
【關鍵詞】金州龍舞;舞蹈價值;發(fā)展傳承
【中圖分類號】J722.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金州龍舞的藝術特點
金州龍舞起源于大連市金州區(qū)園藝村,光緒年間,大連作為軍事要地,自然駐扎著大量軍隊,每逢過年過節(jié),軍民共同聯(lián)歡,這時,金州龍舞便誕生了。自從舞龍誕生以來,就一直為金州民眾所熱愛,成為金州百姓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舞龍在西門外村十分流行,以至于不會舞龍的人會被周圍的百姓所歧視。農民在田間地頭休息乘涼時也會討論研究龍舞的耍法。加之龍舞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苛刻,露天、舞臺都可以進行表演,無論白天晚上、有電源或無電源、農村或城市,只要有一方空間便可以舞之蹈之,相當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百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文化的繁榮,金州龍舞名聲越來越大,流傳越來越遠。它以大連市金州區(qū)為中心,輻射周圍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甚至影響到大連市內及 沈陽、北京、山東等地。自清末以來,在西門外龍舞的影響下,金州形成了舞龍熱,長達半個世紀不衰。
(一)龍舞耍法
龍舞隊由十九人組成。龍舞的動作和耍法是十分多樣的。首先要拿好龍把,一只手拿好龍把的頂部,另一只手把住上半部,且隨著龍的動作而上下滑動,左右手倒換,把各自的龍把舉在頭上的正前方。龍頭的舞法是,身體向七點至八點扎下身,右腳也向七點至八點移動。其腳步的跑法是,右腳轉身上步再回到原來的八字步。龍尾的耍法需要不停地倒換手,與龍頭的腳步跑法相同,而且龍尾是順著龍頭的方向牽引著跑。龍擺尾又有原地和跑動兩種。龍珠則一般是由反應迅速、小巧靈活之人擔當??傊鹬蔟埼栉枳俗兓喽?,神奇而且極具魅力,包含多種舞龍的花樣,比如:二龍戲珠、盤龍門、二龍吐須等。
(二)金州龍舞伴奏與曲牌
東北秧歌作為伴奏,對金州龍舞的影響頗大,在樂器使用的要求上相對也比較自由,體現(xiàn)出了較強的隨意性。比如:大鼓、堂鼓、镲、臺鑼、鑼、笙、竹笛等。而在使用的曲牌當中,絕大部分是歡快喜慶的,比如:《大得勝》《單鳥》《對碰》《搶早》等。
(三)演出服裝
演出服裝分兩種:一種是露天服;另一種是舞臺服。露天服分為兩種顏色;兩條龍:一條是藍色龍,代表雄龍,演員的衣服是黃色;另一條龍是黃色,代表雌龍,演員的衣服是藍色。舞臺服:在舞臺上表演,有紫外線燈的效果,只能見龍不見人,演員是清一色的黑色服裝。舞龍珠的上下一身紅,衣服料為綢布。衣服、褲子配套,并且有護腕、腰帶,褲子是散腿,頭上系著三角巾,衣邊和褲角均鑲花邊,具有十分濃厚的民族特點。
二、金州龍舞的重要價值
(一)文化歷史價值
自清末誕生以來,金州龍舞已經(jīng)走過了一百余年,其獨有的藝術風格從側面為我們展示了大連人民的文化生活,以及一百年來大連的建設與發(fā)展。借助“龍”文化,也向后人展示了大連人民樂觀昂揚、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通過研究龍舞,我們還可以了解大連本土文化的構成與走向,進而發(fā)現(xiàn)一條向全國、全世界推廣大連文化的道路。
(二)科學價值
最初的龍燈是用蠟燭制作的。為增加舞龍花樣,利用了離心力作用,后來改用電池,直到現(xiàn)在的紫外線光源。以后的舞龍可以加入現(xiàn)代流行的3D效果,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聽感受。隨著現(xiàn)代科技文明的發(fā)展,未來的龍舞是怎樣的,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改進和發(fā)展的空間。
(三)經(jīng)濟價值
大連是一座開放城市,來此招商投資的外地商人絡繹不絕,而且在大連舉辦的會議活動也豐富多彩,種類繁多,比如:大連服裝節(jié)、達沃斯經(jīng)濟論壇等。在這些大型活動的開幕式當中如果能加入像金州龍舞、復州皮影等大連本土藝術作品,那將成為介紹大連城市文化的活名片,也一定能借助某種機會將大連文化傳播出去,為更多人所熟知。
三、金州龍舞的保護
金州龍舞當下正面臨著怎樣傳承和經(jīng)濟利益相沖突的局面。龍舞隊幾欲解散,現(xiàn)有幾支龍舞隊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活動。金州龍舞的傳承面臨的困難很大,如不及時拯救,便會消亡。所以,為了讓金州龍舞這個藝術形式能夠重現(xiàn)往日的輝煌,應該制定詳盡的保護計劃??梢杂山鹬輩^(qū)委、區(qū)政府組織實施,盡快讓金州龍舞得到政府的保護。近年來,全國和全世界都十分重視并全面開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金州龍舞應該搭乘這輛“班車”。在已經(jīng)取得的成果之上,我們應繼續(xù)發(fā)掘補充關于金州龍舞的翔實資料,并且以高校為科研基地,大力培養(yǎng)本地藝術人才。
通過各種媒體向百姓大力宣傳金州龍舞。以前僅僅在《人民日報》《遼寧日報》《大連日報》《群眾文化》等有限的報刊進行有限的宣傳,但遠沒有達到預想宣傳的力度。以后不僅僅要在宣傳的頻率上下功夫,而且要用當代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進行傳播,比如各大媒體可以建立各種微信公眾號,在“快手”“抖音”等APP中發(fā)布關于金州龍舞的短視頻。以上述新媒體作為突破口,使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向當代年輕人灌輸保護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思想。
大連城市檔案館、樂器檔案館、新華書店以及各個高校的資料室、圖書館要將過去發(fā)掘龍舞的資料(包括龍的活動記錄、照片、錄音、錄像、實物)都應該認真、翔實地保存好,開辟專門的科室來存放這些貴重資料。
文化部門要帶頭開培訓班。金州地區(qū)從事舞龍的演員每年要開辦數(shù)次學習班,不僅僅學習金州龍舞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清楚金州龍舞的發(fā)展史。在重大節(jié)日中,龍舞傳承人可以將藝術形式帶進校園晚會,通過表演的方式,提高中小學生對于金州龍舞的興趣。培養(yǎng)龍舞的接班人必須從娃娃抓起,寒暑假培養(yǎng)一批學生兒童,講解龍的知識與制作方法等。
書店應積極出版龍舞方面的著作。將龍舞歷史、制作工藝、表演流程、舞龍技巧等傳承下去,同時為龍舞的發(fā)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政府應組織知識分子、教育工作者、機關干部分批次到博物館、展覽館學習金州龍舞相關知識,以求從城市上層精英開始普及。
大連各大藝術類高校(如魯迅美術學院、遼寧師范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大連藝術學院)應開設金州龍舞專業(yè),鼓勵學生報名,報名者或學習優(yōu)異者應給予一定的獎學金,學生畢業(yè)后應在找工作中給予其大力幫助,乃至于畢業(yè)分配落實工作。
個人或企業(yè)可以設立舞龍比賽,面向全國,爭取將全國其他地區(qū)舞龍代表隊請進大連,在比賽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求互相借鑒、推陳出新。本地龍舞還可以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的風格(如京劇、評劇、大鼓書)等,博采眾長,為己所用。在保留舊劇目的基礎上加入流行文化的現(xiàn)代元素,創(chuàng)作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劇,甚至拍出關于金州龍舞的歌舞電影??傊箍此苽鹘y(tǒng)的藝術形式在未來展現(xiàn)出朝氣蓬勃的新風貌。
參考文獻
[1]張燕.金州龍舞的歷史沿革與發(fā)展[J].內蒙古藝術, 2014(2).
[2]李嵐.淺談大連金州龍舞的傳承與發(fā)展[J].藝術教育, 2014(11).
[3]徐榮.以遼南金州龍舞為例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傳承發(fā)展“非遺”舞蹈文化[J].舞蹈教育,2013(9).
作者簡介:陳杭伽(1996—),男,遼寧省撫順市,漢族,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