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
【摘要】本文從我國綜合性大學專業(yè)音樂教育現狀出發(fā),主要分析在教學進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中美綜合性大學專業(yè)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在教學理念及教學內容等方面探討相關優(yōu)秀經驗之借鑒與啟發(fā),旨在促進我國綜合性大學專業(yè)音樂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字】綜合性大學;專業(yè)音樂教育;美國;比較
【中圖分類號】J6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綜合性大學專業(yè)音樂教育現狀
(一)專業(yè)音樂教育在我國三類高校中的設置情況
現階段,我國的音樂教育專業(yè)主要設置于綜合性大學的藝術或音樂學院、專業(yè)音樂學院以及高等師范院校這三類高等院校。其中,綜合性大學與高等師范院校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比較相似,大部分綜合性大學在藝術學院成立時大多借鑒了高等師范院校的辦院經驗。就生源狀況來說,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以及在此水平上學生對未來的規(guī)劃決定了學生的去向。專業(yè)技能水平高的學生通常選擇專業(yè)院校,專業(yè)水平略低但文化課水平較好通常選擇師范類高校,綜合水平中等但依然想從事音樂相關行業(yè)并且以后有深造打算的學生選擇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院。
專業(yè)院校和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往往比較明確,學生們會向著音樂演奏家、音樂教育者或者深層次的專業(yè)音樂理論研究發(fā)展,因為這些學生通常具備比較扎實的理論技能知識(各大專業(yè)院校的學生往往從附小就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音樂)。相比之下,綜合性大學的相關音樂專業(yè)的教育目標、教育方式因為各種主觀或客觀原因不甚明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我國綜合性大學專業(yè)音樂教育的優(yōu)勢與劣勢
綜合性大學相比于其他院校的優(yōu)勢在于其“綜合性”,這體現在學校能提供的通識課程上。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例,除理工學科以外,如外語、心理學等也屬于省重點學科。在通選課選擇上,音樂專業(yè)學生可以選擇以上科目,以擴展自己交叉學科背景,提供多視角學習能力。但同時,“綜合性”的弱勢在于學校的培養(yǎng)理念籠統(tǒng)地強調“合理的音樂知識結構與較高學術修養(yǎng)的專業(yè)型人才”,而沒有將“足夠的教學實踐能力”等具體教學措施納入教學內容,而后者對于音樂教育專業(yè)必不可少。
在學院課程設置上,音樂教育專業(yè)往往理論大于實踐,學院開設眾多理論課,演奏技能課被壓縮的很少,同時,鮮少開展任何與實踐相關的課程。結果導致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jié),學生無法自發(fā)組織一節(jié)像樣的音樂課,更不要說能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貫徹某些教學理念。
(三)學生畢業(yè)去向
大部分綜合性大學專業(yè)音樂教育的學生畢業(yè)后會充實到各級各類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平臺,這需要學生具備教師從業(yè)資格證書。在我國,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并不直接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即使在高等師范院校,畢業(yè)與證書的獲得不強制掛鉤。這個問題一方面導致了教師資格證權威性不夠,因為不論學生在學習期間是否學過相關課程,在考取證書時臨時突擊復習便可;再就是即使在高等師范院校,因為獲取證書與畢業(yè)不直接相關,因此,從課程安排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再到相配套的實踐活動一概動力不足。且一旦獲取教師資格證,終身有效,使得學生在突擊考證后沒有精進知識技能的動力。
二、美國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教育現狀
美國作為經濟發(fā)達國家,在音樂教育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對此問題的思考并瀏覽相關資料后,美國在綜合性大學的專業(yè)音樂教育方面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音樂哲學教育觀的指導意義
戴維·埃里奧特的著作《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與托馬斯·里吉爾斯基的著作《作為時間的音樂與音樂教育》是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代表作品。實踐音樂教育哲學在北美音樂教育理念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將音樂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課程改革、社會理論,將音樂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尤其對音樂教育課程理論的啟示,對于純理論的音樂教育理念,有著重大的實踐意義。這種教育哲學認為音樂由社會文化建構,將對于音樂教育的理解從理論本身解放出來,在教育實施的每一個階段都與社會相關聯。音樂可以是自律的,但音樂教育一定是一種社會行為,在我們一直強調“是什么”的過程中,“怎么做”經常被忽略了,而“怎么做”是在實際教學行為中經由反饋與修改不斷完善的,是典型的實踐行為。
(二)教育實踐行為的靈活科學性
這種實踐觀的教育理念影響著美國高校專業(yè)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與教學內容。在中國,相關音樂教育專業(yè)分為三種,而美國根據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共有六種。紐約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作為世界著名的私立綜合性大學設有音樂教育專業(yè),這兩所大學從入學初期的專業(yè)方向就非常細,甚至會細化到是否從事公立中小學音樂教學而需要專門考取相應的教師從業(yè)資格證,且此證書只有五年期限,到期需要考核再予以頒發(fā)。在學習過程中,雖然專業(yè)方向不同,但是所有的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中實踐課占有很大的比例:紐約州規(guī)定幼兒園到中學12年級音樂教師須有一學期100學時的音樂課堂觀察;哥倫比亞大學會要求在中小學和學院工作的音樂教育者完成60學分的課程學習,而課程內容是提高教學和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水平。這些實踐行為也會被計入成績,甚至作為錄用工作的重要參考。因為在學校參與了大量的實踐課程,學生大多有極強的課程組織能力,并且在入學時音樂技能作為考核的一項,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音樂表演技能,因此,這些學生具有極高的綜合能力,為以后步入音樂教育行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國外優(yōu)秀教育理念及方式給本國綜合性大學音樂專業(yè)教育帶來的啟示
在中國,很多綜合性大學在音樂專業(yè)考生入學時對于音樂表演技能要求不高,理論知識在考前背書就能考試合格,很多學生不具備音樂表演基礎而去學習音樂教育,結果可想而知。筆者在上學時期的體驗便是,本科期間和碩士期間同樣的課程沒有連接漸進的感覺,常常感覺在課程的深度上沒有進展,只是不同的老師講解而已,并且對于國外優(yōu)秀的音樂教學法學校只是作為了解,而不提供機會去實踐。在美國,為了節(jié)約教師資源,也為了更好地將同樣的課程貫穿起來,常常是本碩博生同堂上課或演奏,如此,不僅給學校更多的資源開展其他課程,也增進了不同程度學生們的交流,是一個可以借鑒的好方法。
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反映了本國的經濟實力,因此美國能在教育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看似理所當然,但在筆者看來,能促進教育的進步更多是接受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文化的多元性。我們在教育上的投資與對于相關問題的重視是足夠的,但在理念的改變,或者在推行一種新的教育觀時往往會遇到很多阻力,這些阻力或許來自中國長久以來的教育傳統(tǒng)抑或來自脫離實際操作的教學大綱,也或者我們的老師與學校現在暫時不具備這種將改革付諸實踐的能力。我們不是說要將外國的那一套照單全收,但至少在同樣問題的處理上,看到那許多更為可取與合理的解決辦法后,我們應該思考我們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做出改變,以及如何改變。
參考文獻
[1]戴維·埃里奧特,謝嘉幸,劉沛.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貝內特·雷默,熊蕾.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 [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3]王次炤.音樂美學新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4]劉沛.美國學校音樂教育概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崔向榮.中美音樂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比較[J].中國音樂,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