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成都市蓄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非洲豬瘟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類熱性、斑疹性、高度接觸性、豬傳染病,ASF是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法定報告疾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ASF于1921年首次在肯尼亞被報道,2018年8月1日,在我國沈陽市沈北區(qū)確診首例ASF,目前已有25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先后確診發(fā)生了ASF。至今,ASF在世界范圍內蔓延了近100年,但沒有有效的疫苗、沒有特效的藥物進行防控,給世界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巨大損失。防控ASF,技術層面我們怎么辦?中醫(yī)瘟疫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診治方法、方藥、經驗,如吳又可撰寫《溫疫論》得“達原飲”方藥、余師愚撰寫《疫疹一得》傳“清瘟敗毒飲”方藥;吳鞠通三焦辨證、葉天士四分辨證理論等;1956年蒲輔周中醫(yī)治乙腦、2003年中西醫(yī)結合抗非典、2013年中西結合戰(zhàn)流感等等。故探討中西醫(yī)結合防控ASF實有必要和可行。
該豬場存欄400頭,發(fā)病豬場累計死亡47頭,據了解,死亡豬多為100千克的大豬。剩余存欄生豬336頭。該起疫情的病死率很高(100%),但發(fā)病率較低,發(fā)病高峰期死亡10頭左右,平常日均死亡3頭左右。此外,同群未見異常、臨床健康的豬,隨機采集30頭豬的抗凝血、血清樣品的病原學檢測結果和血清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提示該起疫情毒株的群內傳播能力或有一定局限性。
對剛病死的2頭豬剖檢發(fā)現:脾臟極度腫大,嚴重梗死,質脆易碎,其中一頭豬脾腫大至少10倍,一頭豬脾腫大5~7倍;肺出血、質硬,有間質性肺炎變化;下頜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樣變;胃漿膜面彌漫性出血;腎腫脹明顯、色淡,未見出血點;扁桃體見陳舊性出血。
p72基因片段遺傳進化分析顯示,該樣本病毒屬于基因II型,與目前在俄羅斯和東歐流行的格魯吉亞毒株(Georgia 2007)同屬于一個進化分支。
存欄 4753頭,8月 15號,2號豬舍生豬開始發(fā)熱,上午發(fā)病3頭,下午突然死亡;16號發(fā)病10頭,死亡8頭;17號發(fā)病150頭,死亡23頭;18號發(fā)病300頭,死亡26頭,19號死亡18頭,多為心衰致死。共發(fā)病615頭,死亡88頭,發(fā)病率13%,死亡率14%。認為屬于強毒株。
臨床癥狀,皮膚黃染、點狀出血;鼻腔流白色泡沫或帶血;便血;肛門溫度41℃~42℃,豬群打堆,抗生素治療無效;病豬呼吸困難,側臥,腹式呼吸;肥豬有的急性突然死亡,死前有劃水樣神經癥狀;
病理變化:大脾為正常脾臟的3~6倍以上,呈暗紅色或者黑色、質地硬。腸淋巴結出血腫脹如紫葡萄。氣管內充滿白色泡沫,肺瘀血水腫。腹腔積液,膽囊出血。
佳木斯市郊區(qū)長青鄉(xiāng)范家屯某養(yǎng)殖戶共養(yǎng)殖生豬87頭(其中母豬2頭,育肥豬69頭,仔豬16頭)。從9月1日起,育肥豬陸續(xù)發(fā)病,至9月3日共有29頭發(fā)病,6頭死亡;至9月4日累計發(fā)病39頭,死亡12頭。其所在的范家屯共有養(yǎng)豬戶11個,共養(yǎng)生豬1564頭,其他豬場未見異常。
佳木斯市向陽區(qū)和平村某養(yǎng)殖戶發(fā)現自家飼養(yǎng)的生豬有不明原因死亡情況,經調查,該養(yǎng)殖戶共養(yǎng)殖生豬203頭(其中母豬2頭,育肥豬191頭,仔豬10頭)。9月3日發(fā)現生豬不明原因死亡,至9月5日累計發(fā)病26頭,死亡10頭,均為育肥豬。其所在的和平村共有養(yǎng)豬戶12個,共養(yǎng)生豬1831頭,其他豬未見異常。
臨床癥狀:發(fā)病豬體溫41℃~42℃,皮膚發(fā)紅,呼吸困難,不愿運動或少動,同時伴有嘔吐,有的豬排血便。
剖檢病變:剖檢6頭病死豬,3頭病死豬的脾臟顯著腫大 (大黑脾),呈暗黑褐色,邊緣鈍圓,觸之易碎,切面多汁;胸腔積液顏色呈黑紅色,血液凝固不良;肺臟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樣;肝臟有瘀血、易碎;腎臟有瘀血斑,有的可見散在出血點;胃黏膜充血、出血,胃底部可見瘀血斑;腸道嚴重出血,腹部淋巴結切面多汁,腸系膜淋巴結出血嚴重 。
從我國流行的這場瘟毒ASFV來看,ASF呈現發(fā)展快、變化速、來勢兇、病勢重、威脅大等特點,即病勢兇猛,傳變迅速,損傷臟腑經絡、耗損氣血津液,機體表現熱毒熾盛、亡陽衰竭而死。
目前,我國流行的主要是ASFV強毒株,病程從幾小時到7天不等,有個別豬出現暴死,豬首先表現衛(wèi)分證(發(fā)熱、怕冷打堆,是由里證郁結浮越于外所致,假衛(wèi)分證。),然后病情迅速惡化逆?zhèn)餍陌?,出現營分證和血分證(高溫達40℃~42℃ 、皮膚發(fā)紺、發(fā)紅、出血點、出血斑,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昏睡,有的便血、鼻血,有的黃染等;解剖見心臟外膜出血、心包積液;肝脾腫大。),死亡率100%。從中醫(yī)關于瘟疫衛(wèi)氣營血正傳和逆?zhèn)鞯霓q證規(guī)律來看,短暫的衛(wèi)分證,迅速逆?zhèn)餍陌?,出現氣(營)血兩燔證型的臨床特點,非洲豬瘟表現出明顯的發(fā)展快、變化速、來勢兇、病勢重、威脅大等特點。
臨床上,在一些地方母豬發(fā)病明顯,筆者認為主要是母豬帶毒嚴重,母豬屬于多年養(yǎng)殖動物,一直處于繁殖周期中,長期定位欄生活,持續(xù)繁殖就是持續(xù)應激;藍耳、圓環(huán)等陽性率高,為ASFV進入扁桃體打開了門戶;霉菌及其毒素和藥物等引起的肝腎損傷(淚斑、眼屎、蛋白尿等);貧血(母豬背脊?jié)B血、體液調節(jié)下降);營養(yǎng)和飼喂等造成的便秘等等,這無論從中醫(yī)的“同氣相求”學說、還是現代醫(yī)學的免疫-體液調節(jié)都能很好的認識。
血得寒則凝、得溫則通、得熱則妄行。熱為陽邪,其性酷烈,蟠灼營血,致使血液沸騰,繼而妄行不循血府,溢于脈外,正如柳寶治所說:“血為熱所迫,不安其絡,因而上溢下來”。臨床證見:耳、四肢、腹背部皮膚發(fā)紅、發(fā)紺、出血點、出血斑(血腫)、糞便帶血。解剖后見,臟腑、腸系膜淋巴結 (臨床有的豬腸道大量出血時,腸系膜淋巴結似紫葡萄狀就少見了。)等出血;特別是皮膚出血不嚴重的腸道出血特別嚴重等。
據最新研究顯示,ASFV感染毛細血管、動脈、靜脈和淋巴結附近的巨噬細胞,引起血管損傷,內皮細胞結構破壞,血管通透性增加,加之凝血因子的變化,導致相應組織、器官出現出血、漿液性滲出、血栓、梗死、DIC等病理變化。如肺血管巨噬細胞病變引起的肺間質水腫、內臟的嚴重出血、腹腔等積液。
火毒逆?zhèn)鳎盁崛霠I血,迫血外行,消耗營陰,證見出血、胸腔心包腹腔大量積液,病豬便秘與腹瀉交替(熱結旁流),血便。迫津外泄,消灼陰液,臨床表現飲水、尿短少黃;哺乳母豬無乳;心神失養(yǎng)而沉郁嗜睡。
《金匱要略》指出:“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薄兜は姆簟分幸蔡岢觥把軠責?,久必凝淤。”《溫熱經緯》:“熱毒壅內,絡氣阻遇?!睔鉃檠獛?,氣滯則血瘀。葉天士曾謂:“火毒盛而蔽其氣,淤其血?!蓖跚迦蝿t更進一步指出:“血受熱煎熬成塊”,說明溫熱火毒奎滯阻礙氣血運行,從而導致脈絡淤阻。證見:病豬高熱持續(xù),耳朵、皮膚發(fā)紅、發(fā)紺、發(fā)紫等,皮膚色澤昏暗(實際是肌肉內出血,所以有的地方反饋病豬皮下出血點、斑少);解剖肝脾腫大。
《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問·五臟生成篇》:“諸血者,皆屬于心。 ”《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心藏神與心主血脈,二者密切相關,血是心的物質基礎,心血充足,心神得養(yǎng),則皮毛光彩精神倍。證見:病豬精神沉郁、嗜睡、對周圍環(huán)境反應低下,甚至消失(臨床反饋,發(fā)病前,有的商品豬呈興奮狀態(tài),可見此病傳變之快)。 《靈樞·本神》提到:“肝藏血,血舍魂。 ”,《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 ”《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肝者……其充在筋。熱毒傷津耗血、血絡瘀阻,肝血不足,血不養(yǎng)筋。證見病豬嗜臥、后肢不能站立、不愿運動或少動、走路搖晃等。
熱毒熾盛,不但動血出血留淤、煉傷陰血津液,而且能影響三焦氣化功能,使水谷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反而停積成為有害的 “痰飲邪毒”,證見心包、胸腹腔積液;以致陰津不足與痰飲蓄積并存,成濕熱交織狀,交阻肝膽。證見皮膚泛黃、嘔吐;交阻脾胃,證見腹瀉等。
妊娠母豬,因邪熱熾盛,熏灼臟腑,迫血妄行,侵擾血海,損傷胎氣,沖任失固,致母豬流產等,正如朱丹溪所說:“胎漏多因于血熱”。證見重胎母豬流產、病程短、死亡快。
所以,豬感染ASFV,氣血耗損、臟腑經絡破壞、氣機不暢、正氣不存,考慮到豬的經濟價值、疾病的危害性,豬場一旦發(fā)病、或者檢測陽性,豬必須馬上淘汰,做好消毒、落實生物安全措施等。從目前臨床反饋來看,如果整個豬場母豬商品豬都點發(fā),豬場關閉;整棟豬舍點狀散發(fā),整棟淘汰;整欄豬個別點發(fā),整欄淘汰;早發(fā)現早淘汰早消毒早隔離,同時結合中醫(yī)藥,能有效阻斷非洲豬瘟蔓延。
現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ASFV能夠通過呼吸道(鼻腔)、消化道(扁桃體)以及肌肉等多種途徑感染豬只,從口腔感染時首先在扁桃體、下頜淋巴結或其他局部淋巴結中復制,之后病毒隨血液或淋巴液擴散,形成病毒血癥,并前往其他二級器官復制,在肝臟、肺臟、骨髓、腎臟、腸道中都能檢出病毒的存在。ASFV感染初期的主要靶細胞是存在于組織中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病毒在其中復制并隨之擴散到其他組織器官;隨后病毒開始大量感染其他類型的細胞,已確定的細胞種類包括:肝細胞、肝腎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扁桃體上皮細胞、纖維母細胞、網狀細胞、平滑肌細胞、血管外周細胞、腎小球系膜細胞、巨核細胞、淋巴細胞、嗜中性粒細胞等。自然感染的豬,潛伏期4~19天不等(強毒株4天左右)。
正常情況下,非洲豬瘟病毒隨著疾病的發(fā)展應該有這樣傳變過程:傳染源-易感動物-潛伏期-前驅期-臨診經過期-終結期 (死亡),那臨床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從傳染-易感動物-潛伏期-前驅期就戛然而止,豬表現出明顯的低感染率(5%~15%),而且同欄豬群中也有很多健康的。這就是非洲豬瘟病毒的弱點,即屬于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同時在疑似感染的潛伏期的豬體內,非洲豬瘟傳變很慢,也就是說“非洲豬瘟病毒-扁桃體-二級器官復制”傳變很慢,甚至是中斷。正所謂《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盡管在ASFV感染的潛伏期,豬處于“健康”狀態(tài),但ASFV已經在豬體內大肆流傳,從淺表的扁桃體、鼻黏膜下淋巴組織,到臟腑、脊髓、血液等。從中醫(yī)角度看,火毒(ASFV)此時已潛伏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往來表里(衛(wèi)分、氣分、營分、血分),這有力的佐證了楊栗山在對癘氣致病的認識,“凡見表證,皆里證郁結,浮越于外也,雖有表證,實無表邪”,這從西醫(yī)角度很好的詮釋了瘟疫無表證,極大地豐富了瘟疫學的衛(wèi)氣營血辨證思想,強毒株的ASF一旦表現出臨床癥狀即呈營血證。
從臨床反饋來看,處于ASF潛伏期的50千克左右的商品豬有收腹動作、腰腹部肌肉震顫、個別豬在欄內“歡跳”(歡跳后發(fā)呆,與正常的豬歡蹦不一樣,目光無神,嚴重的越欄。)、眼睛分泌物多(有的眼淚發(fā)紅)、食欲變化不明顯等。如果此時結合試劑檢測,迅速淘汰疑似健康的豬,并采取有效的中醫(yī)藥干預,豬群一樣可以健康,不必3千米內撲殺、整個豬場撲殺。德國實驗證明感染非洲豬瘟痊愈后的豬核酸陽性,但不帶毒沒有傳染性。
所以,只要我們充分運用好中西醫(yī)兩種醫(yī)學理論,采取整體與局部、宏觀與微觀、功能與結構、動態(tài)與靜態(tài)、臨床辨證分型與實驗室檢查等相結合,綜合分析、判斷病因、區(qū)分病機、掌握病理,就一定能做出“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科學診斷,組方遣藥,降服ASFV,根治A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