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Y MENKES
Peter Lindbergh于9月4日逝世,享年74歲。他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紅超模拍攝的照片將永遠被人們銘記。這其中就包括Nadja Auermann和Tatjana Patitz,她們跟Lindbergh一樣來自德國。還有大家都喜歡的開朗女孩Cindy Crawford、憂郁的北歐姑娘Helena Christensen、Wonderbra的海報女郎EvaHerzigova,以及擁有閃亮黑皮膚的Karen Alexander,她總是美得讓人驚嘆,就像1 988年在Peter鏡頭下身穿簡單白襯衫時一模一樣。
在他的時尚攝影生涯中,拍攝的風格是真實而直白的。當后期制作一躍成為當今美容行業(yè)的新型工具,以此修飾發(fā)型、抹去瑕疵甚至除去皺紋時,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雖然業(yè)內(nèi)將后期處理稱之為“視覺強化”,但Lindbergh拒絕向這種虛有其表的完美低頭,這是他的標志性做法——不管鏡頭下的人有多熟悉或多出名,他照片的精髓在于直視每一個人本真的靈魂。
“很多演員都被重新塑造了形象,但改變的只是外表,”Lindbergh在2015年時曾對我說,“你在拍攝當天看見的他們并不是真實的。你捕捉的不僅是一個人的外貌,而是外貌向你透露出的內(nèi)在?!弊罱?,他與蘇賽克斯公爵夫人MegllanMarkle一同合作了2 019年9月的英國版Vogue雜志,她擔任客座編輯,他拍攝由她親自挑選的15位勵志人物。
在Lindbergh的童年回憶中,他曾和父母一起去海邊度假,逃離德國工業(yè)城市杜伊斯堡,他說那里“無比丑陋,以至于讓其他所有地方看起來都很美”?!罢驗槿绱耍覍γ赖母拍钜苍S有一些生硬,”Lindbergh說道,“如果我來自威尼斯,審美或許就會有所不同,對吧?”
雖然業(yè)內(nèi)將后期處理稱之為“視覺強化”,但Lindbergh拒絕向這種虛有其表的完美低頭,這是他的標志性做法——不管鏡頭下的人有多熟悉或多出名,他照片的精髓在于直視每一個人本真的靈魂。
盡管Lindbergh與設(shè)計師們私交密切,但作為一名攝影師,他并不太在乎服裝是由誰設(shè)計的,而是專注于捕捉穿著它們的模特的內(nèi)在氣質(zhì)。201 6年,在鹿特丹康索博物館( Kunsthal Museum)舉辦的展覽上,Lindbergh的作品和理念引起了學(xué)術(shù)圈的關(guān)注。該展覽由Thierry-MaximeLoriot策展,他被授權(quán)可自由查看Lindbergl1儲存起來的詳盡檔案。從客戶到地點,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都有條不紊地羅列了出來,除了服裝本身的信息。因此,Loriot不得不進行大量研究,為這些服裝找到確切的名字。策展人表示:“展覽旨在通過Peter的照片來講故事,但這并非一場時尚展覽,而是反時尚的。”
Lindbergh留著一臉胡須,但內(nèi)心卻像是藏著個淘氣學(xué)生。他起初夢想成為一名畫家,于是追隨著梵高的腳步,在阿爾勒買了一棟房子。當然,他的照片并不像他的偶像那般鮮艷多彩,主要都是黑白的?!拔以诓榭此麨橐獯罄鎂ogue雜志拍攝的系列作品。即使你在二三十年后再看,其中半數(shù)作品依然是經(jīng)典之作。”Loriot談到他的研究時說道,“他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人。我想我們最喜歡的就是他人本主義的拍攝手法。他不會裝腔作勢,有違本心。”
已故的意大利版Vogue雜志主編Franca Sozzani曾在2015年9月重新將超模集結(jié)起來,為她們專門辟出20多頁篇幅,那時她對我說:“Peter的事業(yè)始于這群女性?!?/p>
Lindbergh總是直率地對待那些被“重新塑造形象”的演員們——他們“改變的是外表”。他說:“帶著自己的公關(guān)、經(jīng)紀人和整套行頭的明星們”并不會讓他靈感迸發(fā)。當他跟年輕女演員交流時,“她們不會直接回應(yīng),全都望向自己的經(jīng)紀人”,這讓他毫無觸動。對Photoshop的整體性癡迷是否已經(jīng)到達頂峰?是時候讓當代時尚理念經(jīng)歷一場變革了,或者說回歸Lindbergh的美學(xué)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