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
韓國首爾德壽宮旁的小影院放映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十幾年前的電影了,特意去看了看,異國異鄉(xiāng)觀看國產電影,特別難忘。
賈樟柯的電影,和小津安二郎的鏡頭感有些相通,中近景多,穩(wěn)定,平視,細節(jié)稠密。生活本來就是這樣連綿,并沒有多少跳躍的故事性。然而一片平淡中涌動著不息的欲望,飲食男女在任何空間都不會停止燃燒。
26歲的山西汾陽女子沈濤與同齡的梁子、張晉生都有些感情,梁子的質樸勤勞和張晉生的聰明強勢,都是她喜愛的。這種同時愛上兩個男人的情形,真是太多了。這倆人要是能合成一個人,那是多么理想,又是多么的不可能!歸根到底,愛情就是一場不完美的選擇,喜悅中裹挾著隱隱的傷情。
沈濤最終選擇了張晉生,他是個有錢的煤老板,能買一輛紅色的轎車拉著她到處跑。梁子痛苦中遠走他鄉(xiāng)去當煤礦工人,臨走時把老屋的鑰匙扔到了空中。
故事走到這兒,一般也就結束了,因為人物的命運基本定型,相互關系也散了架,再發(fā)展下去很容易變成瓊瑤劇。但賈樟柯的路子就是不一樣,他能從小說開頭,一步步把它演繹成散文,在故事的消解中呈現(xiàn)生活的漫散本相。
14年后梁子帶著老婆孩子回到汾陽,他身患絕癥將不久于世。沈濤來看他,坐在炕頭上給了他一筆錢。這熱炕頭當年如果是屬于他倆的,那生命的路線會完全不一樣。此時的沈濤,剛剛和張晉生離了婚,7歲的兒子也隨著前夫去了上海。世界多寂靜,婚姻、兒子都已離去,回到眼前的初戀也奄奄一息。當下的一切都來源于14年前的一個選擇,那選擇多么合理,可生活遠不是一場合理的游戲,哪怕你每一步都走得很對,突然間卻發(fā)現(xiàn)整個都是一場錯誤。問題出在哪兒呢?
我的學生在作業(yè)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女性從來不會完全因為感情去選擇一個人,也不會完全因為金錢去愛一個人?!边@話說得很好。生命猶如一滴墨,落在宣紙般的世界上,可能綿延到任何一個方向,無論對錯。賈樟柯的電影,每一部都呈現(xiàn)著這樣的紋理,彌漫著視萬物如芻狗的冷靜。
《山河故人》聽上去遼遠滄桑,人物卻微不足道。窄是人生最大的敵人,它使人沉陷在莫名的亢奮或沮喪中。影片中的三個主角各有各的盲區(qū),而盲區(qū)正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因素。沈濤看不到張晉生除了錢以外的貧窮,梁子看不到沈濤彷徨中想獲得安定的無奈,張晉生看不到梁子永遠是沈濤內心的愛戀。三個人加起來,也摸不到現(xiàn)代精神的邊緣。
影片結尾,沈濤在夜色中獨自起舞,她跳的是影片開始的那場舞,山河依舊,人已不復當年。那么多年過去,生活像一根馬尾巴,晃來晃去還在老地方。憶舊是溫馨的,也是痛苦的,如果生活再給沈濤一次重頭開始的機會,她一定會做出另外的抉擇。
影片結尾如此凄美,引起海內外觀眾的稱贊。人們的喜歡,也許出于一種共鳴——人世間的感傷莫過于“如果”二字,它是無數人的盼望,也是滿天下紛紛揚揚的落花。
編輯 王若宇 21846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