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巴金曾兩次奔赴朝鮮,作為戰(zhàn)地作家體驗生活,并創(chuàng)作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長篇小說《三同志》。但是,因為巴金不熟悉部隊生活,不理解那些土改后參軍的戰(zhàn)士的心靈,所以,巴金和夫人蕭珊都認為這部小說的缺點就是缺少情節(jié)。
巴金認為,這是一部失敗之作,缺少出版和發(fā)表的條件。巴金把這部小說鎖在箱子里。小說寫成后,只有蕭珊一個人看過巴金的全部手稿。1977年4月,巴金在給樹基的信中,首次表露出對該小說的不滿意:“我看了一遍,很差,不能用,改起來很費事,一時毫無辦法?!蓖辏渡虾N乃嚒窚蕚鋭?chuàng)刊,羅蓀向巴金約稿,建議從《三同志》中抽出幾篇發(fā)表,巴金一開始同意了。他找出舊作,從頭到尾又讀了一遍,越讀越心涼,最后不得不下決心,拋開這個廢品,根據(jù)楊林的事跡另寫一個短篇。
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巴金全集》,編輯擬收入《三同志》,以恢復巴金創(chuàng)作的完全面目。巴金同意了,但堅持要在《三同志》的前邊特意寫上這樣一句話作為說明:“我寫了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失敗了。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p>
巴金是一個職業(yè)作家,就是以稿費為生的,寫書、編雜志、開書店、經營出版社,都是為了生活。雖然嘔心瀝血寫出了長篇《三同志》,因為感覺不成功,也不拿出去發(fā)表換稿費。巴金對自己的作品是苛責的,他不允許粗制濫造,也不允許作品不完美。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這就是一個作家的真誠。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