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炯權
周令釗曾與妻子陳若菊在藝術殿堂攜手奮進,被譽為新中國“國家形象設計師”。為了摯愛的美術事業(yè),他們走南闖北、跋山涉水采風寫生,家國情懷令人感動。
1948年初春,春風吹開了上海護城河兩岸枝頭上的花蕊,杏花微雨打濕了沉睡了一夜的城市,早起的人們互相打著招呼,吳儂軟語輕清柔美。朦朧細雨中,一位男子一手撐傘一手握著畫筆,細心地將這一切描繪在畫布里。
這位男子就是上海育才學校的美術教員周令釗。這一年稍后的時間,他應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校長徐悲鴻的邀請北上,在該校擔任講師。
比周令釗小八歲的陳若菊,當時是北平藝專美術系的一名學生。一天,陳若菊去看學校里的義賣展覽。見慣了北方氣勢恢宏山水畫作的她,被一幅幅具有江南韻味的畫作所吸引。畫里江南的弄堂曲徑通幽,畫面上的人物自然柔美。陳若菊在贊賞之余,把作者周令釗的名字悄悄地記在了心里。
也許是機緣巧合,周令釗正好擔任陳若菊所在班級的老師。講臺上的他風度翩翩,平易近人,一些別樣的情愫在陳若菊心中悄悄萌芽。她并不知道,身為課代表的她因為品學兼優(yōu),老師的目光也常停留在她的身上。
隨著北平和平解放,大量慶祝工作需要北平藝專師生參與。滿懷熱情的周令釗帶領學生整日穿梭在不同的會場,布置場地。他才思敏捷,大膽創(chuàng)新。他最得意的學生陳若菊做事認真細致,漸漸成為了他最好的幫手。通過多次合作,兩人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志同道合,還能取長補短。不久,周令釗給陳若菊寫了一封信,提出希望雙方能成個家,共同進步。陳若菊欣喜地答應了。
1949年7月1日,徐悲鴻和夫人廖靜文在自家的四合院里為周令釗和陳若菊舉辦了婚禮。
1949年9月,開國大典籌備處把繪制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畫像的任務交給了國立北平藝專。周令釗多次在重要會場中繪制過毛主席畫像,給人印象深刻。藝專黨委書記江豐找到時年30歲的周令釗:“學校決定,毛主席畫像就由你來畫。”
接到這個光榮的任務后,周令釗既興奮又感到巨大的壓力。此時,距離開國大典只有20天左右。
周令釗所繪夫婦倆創(chuàng)作的場景/周令釗夫婦合作的黃鶴樓陶板壁畫
“令釗,我來當你的助手吧?!标P鍵時刻,陳若菊給丈夫打氣。周令釗不敢怠慢,立刻帶著陳若菊來到天安門,爬上由三個直梯綁成的長梯,登上搭建在城樓東墻根的腳手架,開始了工作。
巨幅畫像的關鍵是控制比例,精準放大。周令釗和陳若菊做了一個粉線袋,像木匠那樣彈線、打格子。每天天剛亮,兩人便帶著干糧登樓作畫,直到天黑。
1949年9月30日夜,一幅高6米、寬4.6米的巨幅毛主席畫像基本完成?!跋瘢浅O嘞?!”聶榮臻元帥親臨現(xiàn)場,他的話讓周令釗吃了定心丸。
完美收工時天已大亮,此時距開國大典只剩幾個小時??吹揭恢钡群蛟谂赃?,觀看自己作畫的師生們翹起大拇指表示祝賀,周令釗激動地說:“我和若菊完成了人生中一個偉大的工作!”
1950年的一天,中國人民銀行的兩位領導敲開了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羅工柳的家門。他們告訴羅工柳,新中國將設計第二套人民幣,請他參加。羅工柳立刻答應了,還向他們推薦了周令釗。
周令釗瞞著妻子住進了北京印鈔廠。設計過程嚴格保密,哪怕一個小紙角都要交到保衛(wèi)部門登記。為了使設計出的圖案更加逼真,并突出中國特色,周令釗多次到故宮、頤和園去臨摹古石雕、石刻和銅器上的花紋和圖案,先后畫滿了10余個速寫本。他還專門研究了云岡、敦煌石窟的圖案,來豐富自己的設計思路。
周令釗與陳若菊
周令釗和同事們跑遍了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像延安寶塔山、龍源口石橋,這些鈔票上的風景基本上都能在現(xiàn)實中找到原型。
在各種面額的紋樣設計中,他用得最多的是唐代的唐草紋樣。故宮的窗欞被他用到了2元人民幣的背面景框里,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飄帶則成為了3元人民幣背面的邊框。富有創(chuàng)意的是,他把面額數(shù)字用圓圓的紋樣圍了起來,看起來就像是燈籠,洋溢著濃厚的中國氣息。
1958年,第三套人民幣開始設計,周令釗擔任總體設計師。由于工作需要,組織慎重考察后,把陳若菊也調(diào)去參與設計工作。夫妻倆合作默契,共同設計的這套人民幣被收錄于奧地利出版的《國際錢幣制造者》一書,其中的5元人民幣被評為“世界鈔票精品”。
1978年,第四套人民幣設計臨近完成時,設計小組突然接到通知,要求設計100元人民幣。人物素材已用到“極致”,還能畫什么?周令釗冥思苦想。一天,他和陳若菊看到電視節(jié)目中的國慶游行隊伍,心生靈感:決定把黨和國家領導人畫上人民幣。他們這一建議最終獲得批準。
在設計第二套人民幣之前,周令釗還在妻子的協(xié)助下,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八一勛章、解放勛章、中國共青團團旗和中國少先隊隊旗,以及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穹頂“滿天星”燈光方案等許多藝術設計。
為了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周令釗和妻子每年要擠出大量時間深入基層采風。湘西、云南、廣西……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他們用飽含深情的畫筆將當?shù)氐娘L土人情繪于紙上。《世界人民大團結》《長沙—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白云黃鶴》《山鄉(xiāng)錦繡》《海闊天高》《南尋水鄉(xiāng)》……夫妻倆合作的這些作品,無不記錄了祖國各地或氣勢恢宏或小橋流水的景色,無不繪制出了人們心中美好的夢想。
2013年,陳若菊因病去世。牽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妻子撒手人寰,周令釗悲痛之余決定繼續(xù)描繪新時代的壯麗畫卷?!坝盟囆g報效祖國是我與她一生的追求,現(xiàn)在,我要替她拿起筆來?!?/p>
新中國70年華誕前夕,周令釗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他說:“這份榮譽背后有陳若菊的一半?!?/p>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