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娜 山東協和學院
1.研究背景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很多情況下我們忽視了中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高速運轉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升級的科技產品極易引起中老年群體的恐慌,非常缺乏安全感。大多數子女忙于工作疏于與父母的交流,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幫助父母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針對中老年群體的計算機培訓研究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陳丹婉(2015)認為接受計算機培訓的老年讀者有其特殊性,因此,培訓方式要有針對性,一方面需要調整教材,另一方面要選擇特定的教育方法。戴國輝(2017)認為成人計算機培養(yǎng)中,學習者在學歷、年齡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使得培養(yǎng)效果受限。胡國華(2019)認為在積極老齡化背景下,大力發(fā)展老年教育事業(yè),提高老年學員教育滿意度,不僅有利于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而且對提升老年學員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田詩晴(2019)認為當前我國社會老齡化形勢愈加嚴峻,老年教育作為我國實現積極老齡化的有力推手逐漸成為整個社會和學術界關注的熱點研究問題。
在國外,Mayhorn(2004)認為采用系統(tǒng)方法來幫助彌合研究與實踐之間的這種差距,以解決老年人想要學習的內容與計算機培訓課程內容之間的差異。Karin Slegers(2009)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為老年人提供了不同的認知挑戰(zhàn),早期的研究發(fā)現了計算機和互聯網使用對生活質量的積極影響。
2.研究目的
信息時代背景下,對中老年計算機培訓進行研究,制定適合中老年的計算機培訓模式,選擇恰當的培訓項目,為中老年計算機培訓項目開展提出運行方案。
3.研究意義
課題研究有助于中老年群體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促進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普及,豐富中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1.前期調研
主要是針對中老年消費群體,了解中老年群體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日常娛樂等各方面的因素,了解中老年群體的主要娛樂方式以及對電子產品的認識,了解中老年群體對計算機的應用需求,根據對中老年群體計算機應用需求的分析,確定工作室接下來的培訓項目。
2.項目確定
通過對中老年需求分析、消費能力分析等,制定適合中老年群體學習的相關課程,確定本工作室的相關培訓項目,例如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PT等)、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音頻處理軟件等。
3.工作室項目策劃
工作室培訓項目明確,市場風險掌握,進行工作室項目策劃,提出工作室相關運行方案,撰寫策劃書。
項目關于中老年群體對電子產品消費需求的市場調研,調研對象受到地域、年齡等很多因素的影響,調研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中老年群體的觀點。后期培訓項目的確定是根據前期的需求分析而來,并且這個環(huán)節(jié)具有主觀性,所以需要相關專家給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