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圓 西北師范大學
1.1 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研究的基本內容是人與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雙向交互的過程, 是人類個體和群體的實踐過程與結果?;顒永碚撝饕ㄒ韵滤枷耄?/p>
(1)意識與活動的統(tǒng)一:活動和意識是不可分割的,人們在活動中產生意識,意識又影響活動,活動又改變意識,如此循環(huán)。
(2)活動的工具中介:人類活動可以被心理工具與物質工具所調節(jié)。
(3)活動的內化與外化:內化是活動主體進行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外化是主體內部活動需要被糾正或行動需要被協(xié)調時,進行的活動。
依據(jù)活動理論,微型移動學習作為一個自組織的活動系統(tǒng),其系統(tǒng)構成要素有:主體、客體、工具、共同體、規(guī)則與勞動分工。
1.2 認知負荷理論
認知負荷理論指同時被要求施加在工作記憶上的心智活動的全部數(shù)量,即施加到工作記憶中的待處理信息的總量。其中:
資源有限理論認為,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一次只能存儲大約7±2條基本信息或信息塊),當加工某種信息需要的認知資源總量超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認知資源總量時,就會造成認知超負荷,影響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圖式理論認為,知識是以圖式的形式存儲于長時記憶中的,在個體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長時記憶中的圖式可以根據(jù)所面臨的情景進行快速而正確的歸類,可以降低個體的認知負荷。
移動學習資源是針對實用性學習需求而提供的短小精悍而又真正有用的學習內容。能夠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采用移動設備作為學習載體、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機會的一種資源。
從實用的視角出發(fā),將移動學習資源分為七個維度,分別為:
(1)語言短訓,其包括各類語言的學習。
(2)職業(yè)技能,比如會計、電子商務等相關職業(yè)培訓及知識。
(3)輕松百科,是對一些問題及想要了解的知識給予回答。
(4)生活保健,比如生活百科、健康飲食等。
(5)家庭理財,關于家庭開支與收入的一些管理。
(6)文化涵養(yǎng),有思想政治、藝術人文等內容。
(7)開放類別,后臺根據(jù)網(wǎng)絡用戶所提供的關鍵字、標簽,由專門小組將相近、相似關鍵字和標簽歸為一類,供人們?yōu)g覽查詢。
移動學習是一種“非固定”狀態(tài),注意力“高度分散”、零碎、小容量、隨時隨地的學習,設計移動學習資源的關鍵在于組織微型的內容,使之呈現(xiàn)出“松散的、分布式的”特點,且簡潔實用,可隨時進入。
3.1 微型內容
移動學習資源,在內容層面上剛好可容納一個小的實用性學習主題;在技術層面上可在某種移動設備上清晰呈現(xiàn)。
3.2 設計原則
(1)學習內容短小精悍: 為適應學習者非連續(xù)的注意狀態(tài),知識單元既要足夠短小,又要提供相對完整的知識組塊。
(2)學習內容關聯(lián):考慮學習內容的相對獨立性,關注松散內容的關聯(lián)。
(3)學習參與興趣:不斷給予激發(fā)學習投入和持續(xù)的刺激與反饋。
(4)創(chuàng)設自由快樂的學習體驗。
3.3 內容選取
移動學習特別適合于非正式的學習者,其內容多指向實用的學習目標,其課程的設計也更需以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來組織學習內容。
針對不同受眾,應當設計不同的移動學習資源。比如,針對白領,可設計實用英語學習、英語會話等課程內容;對于社區(qū)居民,可提供健康百問、防火急救知識、保健知識等;面向觀光旅游者,可以檢索到天氣、交通信息、急救知識、旅途保健等內容。
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fā)步驟可分為:分析─設計─評估─分析─設計,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4.1 分析
(1)用戶分析,包括對他們的年齡特征、職業(yè)、學習需求等進行分析。
(2)內容分析,包括內容的實用性、價值性、難易程度、關聯(lián)性強弱等。
4.2 設計
(1)媒體設計,指移動學習資源呈現(xiàn)的方式。
(2)內容設計,內容主題要明確、內容短小精簡、情景化教學、可即時互動。
(3)媒介設計,設計者可將移動學習資源放置于現(xiàn)有的移動設備上以供學習者瀏覽資源,如制作APP、形成公眾號、設計成網(wǎng)頁等。
4.3 評估
選擇一些目標受眾,將該移動學習資源供他們使用,在使用期間獲取相關的效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評價。
4.4 再分析
本次分析是基于評估過后的結果,在此結果上對用戶、內容進行再分析。
4.5 再設計
再一次的設計是對移動學習資源的改進完善過程,以期達到更好的用戶體驗。
依托移動學習終端的微型學習使隨時隨地的學習成為可能,能夠滿足成人學習者短小、松散、實用的學習目的,是一種可以達成終身學習需求的非正式學習方式。移動學習資源可基于活動理論與認知負荷理論等理論進行設計與制作。在此過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按照開發(fā)步驟,有分析、有設計、有評估、有改進地將移動學習資源達到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