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摘 要: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1868-1940),法國畫家和圖形藝術家,也是納比派代表人物之一,強調(diào)對寫生對象的主觀綜合,不完全受傳統(tǒng)寫實原則的束縛,主張追求感受、形式的繪畫體驗,畫面具有鮮明的裝飾感。文章以維亞爾的生平背景、藝術風格、構圖特點為切入點對他的繪畫作品進行分析,結合他的繪畫作品中對空間的處理方法,探尋維亞爾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感。
關鍵詞:分割;重構;愛德華·維亞爾;形式美;畫面
德華·維亞爾對日常生活場景有著敏感而細膩的觀察力,這使他能夠自由而深入地表現(xiàn)生活中熟悉的題材,他擅長把所觀察到的情景通過自己的感受描繪到畫布之上,用嫻熟的空間分割法將畫面安排得井然有序。他以日常生活為題材,將色彩的大膽想象與微妙變化相結合,把形式美感的魅力發(fā)揮到極致,從他對色彩的細膩處理和畫面呈現(xiàn)出的藝術效果中,我們不難看出維亞爾對生活的熱愛、對繪畫的執(zhí)著、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淳樸真摯生活的向往。他對空間的分割和對畫面的重構,以及他的繪畫理念與藝術精神,全部都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他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中。他的繪畫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深深吸引著我們,本文將對其繪畫作品的形式美感進行解讀。
一、生平背景
維亞爾1868年11月生于法國索恩-盧瓦爾省的古依索(Cuiseaux),逝于拉伯爾(La Baule),幼年時期家境富裕,他在母親的織繡坊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少年時期的他與羅塞爾一起在第歐根尼·馬雅爾的工作室里學習繪畫。隨后,他進入朱利安美術學院學習,1887年7月,維亞爾考入楓丹白露藝術學院,后加入了納比派。1910到1930年期間,維亞爾在創(chuàng)作上進行大膽嘗試,將藝術與裝飾相結合,影響力提升并興起了流行趨勢,他的作品處處透露著溫馨和諧的生活氣息。
二、藝術風格
綜觀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們,都在努力追尋藝術語言的轉(zhuǎn)換方式和個人藝術語言的獨特性,維亞爾也不例外。他的早期繪畫作品詮釋著“平面化”“象征性”“裝飾感”“簡潔化”,散發(fā)著強烈的裝飾感,通過對畫面比例的分割,根據(jù)不同的繪畫題材進行區(qū)域分割及設色,利用光線的走向調(diào)節(jié)畫面的明度變化,形成了獨特的結構語言和色彩表達。畫面中的色彩呈現(xiàn)出明亮、輕快的風格,有時還會將精美的織布圖案融合在畫面之中,裝飾感較強。如1891年創(chuàng)作的《縫紉女工》《在床上》《散步的女孩》等幾幅畫都能讓人感覺到濃厚的裝飾性。到中后期,他打破了以往的條條框框,開始嘗試新的畫法,運用點染技法和反復罩染的方法,使顏色在畫面中充滿流動性并且互相滲透,如1899年的《餐桌前的魯賽爾一家》。到了1900年后,他的繪畫題材逐漸轉(zhuǎn)為室內(nèi),筆觸更加輕松,維亞爾十分擅長對室內(nèi)空間的處理,如《維亞爾夫人》(1868-1940),他用鉛筆在有色紙上繪制的素描,用粗而實的線條刻畫暗部,畫面整體強調(diào)暗色和中間調(diào)子的運用,在受光面用筆較輕,明暗變化微妙而自然,給觀者一種舒適輕松的感覺。在平面化構圖的基礎上,將人物置于視覺中心,并巧妙地融合在背景之中,營造一種比例協(xié)調(diào)、韻律穩(wěn)定的畫面統(tǒng)一感。分割是他的常用手法。
受到東方浮世繪藝術的影響,維亞爾常用構圖打破傳統(tǒng)的透視和因空間關系造成的虛實、遠近關系,用色彩變化與冷暖對比來體現(xiàn)多維空間,室內(nèi)的空間結構和布局常能激發(fā)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多數(shù)作品中,空間結構、人物形態(tài)與色彩渲染都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鋪設了一個安定、平和的畫面形態(tài)。
三、維亞爾作品中的形式美感
(一)用幾何圖形強化空間的裝飾意味
維亞爾的油畫常以灰色調(diào)為主,用面來拉開空間效果,再用線分割面與面,巧妙地加入點狀元素來打破畫面的沉悶。《坐著的老太太》一畫構圖形式感強烈,將人物巧妙地放置在居室內(nèi),家居物品的處理和細節(jié)的烘托,既表現(xiàn)了人物的身份,又體現(xiàn)了畫家敏銳的心理洞察力。平涂的藍色和縱向排列的菱形圖案分割了畫面的縱深感,增強了裝飾性特色,使人發(fā)現(xiàn)忽略畫面主體,這塊圖案就是視覺中心,也正是畫家喜愛的紡織品花紋,同時背景的黃色和褐色大面積色塊與藍色形成冷暖對比,維亞爾運用色彩來平衡畫面空間的同時也給畫面營造了平靜、素雅而舒適的氛圍。網(wǎng)紋紙表面粗糙,易于保留原色與肌理,形成獨特的畫面效果。而《在床上》這幅畫沉浸在一層暖灰色的調(diào)子里,用同色系的顏色調(diào)和了畫面的整體感,平涂的色調(diào)和拉伸的線條分割了畫面的比例,冷暖相間的涂料加強了人物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從宏觀上看這幅作品,維亞爾將空間的切割、筆觸的藏匿、空間的擱置、色彩的主觀整合在一幅畫中,也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風格過渡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光影變化拉開空間關系
維亞爾擅長從身邊的景物著手刻畫,他充滿熱情地描繪著工作室里每天發(fā)生的日常場景,于平靜的生活場景中,填上飽滿的色彩,在分割后的平面和空間內(nèi)進行渲染,如在紅房子里的女人們、桌前的詛母、納坦森的瓦羅頓、頭等艙里看報紙的紳士、門廊下的女人……每一個可能被我們忽略的角落都化作他筆下熠熠生輝的色彩,都在他細膩溫情的畫筆下成為流傳至今的佳作。如在《縫紉店的女工》中,他運用飽和度較低的色彩來調(diào)節(jié)畫面整體色調(diào),空間布局上采用二分法,將背景環(huán)境與主要人物用顏色和結構聯(lián)系起來,塑造的畫面效果給人一種篤定感和溫暖感。
(三)用整體色塊來調(diào)和空間冷暖關系
維亞爾在1893年繪制的《黃色窗簾》一畫中,使用了大面積的暖黃色描繪出了一個溫馨的房間一角,人物處于畫面的黃金分割處,深藍色的衣服與黃色的背景形成強烈的色彩反差,也形成了冷暖互補。窗簾后面那層碎花布簾,滿滿的植物花紋,極具裝飾感,這是這一時期維亞爾典型的繪畫風格,同時,布簾也是畫面的亮點與視覺中心,能夠迅速抓住觀者的注意力。高飽和度的大面積黃色與人物衣服的藍色色塊相互映襯,凸顯了形與色之間的美感。正如色彩的冷暖會有前進和后退的視覺效果一樣,維亞爾的畫面里,通常物體的邊緣被處理得更加柔和,而非輪廓清晰,色彩偏暖而非偏冷,在平面化的空間里并不需要將物體的明暗作為首要任務,而是需要利用色彩進行面積切割,再根據(jù)主題和畫家的情緒將它們置于畫面中適當?shù)奈恢蒙稀?/p>
(四)用分割空間來重構畫面美感
在維亞爾看來,藝術并不只是再現(xiàn)的工具,而是應該將畫家的所見所聞轉(zhuǎn)化為一種精神產(chǎn)物,升華到精神層次的享受。在《窗戶》、《維亞爾夫人在酒店》、《西奧多·杜雷特》和《路易斯斜視者的肖像》的畫面中,人物造型略有變化,但空間布局和畫面比例的分割都充分利用垂直和橫向的線條將畫面分割為不同的空間,描繪的對象都置于畫面分割點一側,用調(diào)和后的近似色來平衡畫面,讓各個空間互相呼應。其中在《維亞爾夫人在酒店》和《夫人在工作室》兩幅作品中,利用窗戶和墻面裝飾畫來增強畫面的分割和重構感,強調(diào)了邊框的作用,在無序之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感受,讓觀者從看似充滿視覺障礙的空間中對物體進行歸位,這也是欣賞維亞爾繪畫作品的樂趣之一。
從維亞爾眾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在空間布局上,維亞爾改變了原來的藝術觀念和畫法,創(chuàng)作出極具個人特色的“家庭生活場景畫”。如1912年創(chuàng)作的《演播室》,畫面中的內(nèi)容是經(jīng)過裁切后的實際場景的一部分,這種方法不僅刺激了觀者的想象,還使得畫家的繪畫意圖和構圖想法得以強化,凸顯了視覺張力,它不再單純是維亞爾對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而是融入了畫家追求裝飾意味的情感。維亞爾的繪畫在構圖上有著較強的空間布局意識,既包含了他對客觀物體的思考,也描繪出他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
(五)多視角的空間重組
在現(xiàn)代藝術的先驅(qū)印象派的影響之下,維亞爾在構圖上嘗試使用分割重組構圖來削弱對外形的依賴性,弱化了透視關系,淡化了畫面的虛實關系,通過色塊搭配和多視點透視法,讓畫面變得更平面化,加上受到高更的繪畫和藝術理念的影響,維亞爾的繪畫逐漸過渡到一種介于印象與非印象派之間的畫風,將畫面內(nèi)的空間進行平面化的處理,削減空間進深感,構圖形式上升到與畫面內(nèi)容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樣的形式語言,也意味著藝術正朝著更自由的方向發(fā)展。把不同位置、處于不同視點觀察的物體,根據(jù)視覺和構圖需要,重組到一個畫面之中,維亞爾的《圣亞哥特教堂前廳》明顯體現(xiàn)了這樣的空間意識,他將室門外的風景通過打開著的門與室內(nèi)的場景并置于同一個畫面中,畫面左側是一對母子,透過室內(nèi)打開的大門能看到屋外一望無際的田園村莊,光打在母子一側的臉上,映射出一條明亮的輪廓線。屋內(nèi)一側的房門僅能看到一半,在整體的畫面布局上,維亞爾采用了黃金比例分割,將主要人物置于一側1/3的位置,將畫面大部分空間留給了那扇能呈現(xiàn)室外風景的門框。這樣的畫面分割形式耐人尋味。
四、結 語
無論是納比派畫風還是內(nèi)景畫,都不足以代表維亞爾的一生。維亞爾既是一位畫家,又是一個熱愛生活的觀察家,他將身邊的人物和景色寫進畫里,也將自己細膩的情感藏于畫面之下,柔和的畫面分割、溫暖的色彩調(diào)子,處處都映射出畫家是一個心思細膩又溫柔的藝術家。維亞爾對于藝術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正如他所說“藝術是精神的創(chuàng)作物”,維亞爾的繪畫雖然充滿了裝飾意味,但我們從他的作品中感知更多的是他對于情感的追求,以及對于準確地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方式。維亞爾用他獨特的繪畫形式和色彩語言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對于藝術和生活的真摯態(tài)度,他極具韻律感的裝飾語言,突破了傳統(tǒng)的思想枷鎖,讓錯落有致的色彩與形式做到了完美的結合,無論是構圖、造型、空間布局還是色彩,都對后來的藝術工作者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世界美術家畫庫:維亞爾[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
[2]蔣躍.繪畫構圖與創(chuàng)作[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2.
[3].外國名家作品選粹:維亞爾[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4]維亞爾油畫精品[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9.
[5]陳建軍.納比派[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信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