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雄,張鳳梅
藥物中毒在臨床并不少見,多須采取急診洗胃、開通靜脈通路等措施[1,2]。但小兒自我管理能力較差,而且多無法準確表達自身感受。不僅如此,由于中毒原因不同,患兒臨床表現(xiàn)等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在洗胃期間可能發(fā)生低鈉血癥及腦水腫等并發(fā)癥,故需調整護理措施,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提出防控方案,以此達到節(jié)約搶救時間、促使有毒物質盡快排出體外、提高搶救成功率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循證護理在小兒藥物急性中毒洗胃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以2016-07至2017-06為對照階段(對照組),以2017-07至2018-06為觀察階段(觀察組),在兩個階段各選擇我院藥物中毒小兒60例。對照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1~13歲,平均(4.75±2.38)歲。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12歲,平均(4.86±2.69)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精神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藥物過敏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案:與家屬溝通,安撫患兒及家屬,健康知識宣講,并開展搶救。觀察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案聯(lián)合循證護理,主要包括:(1)科室內成立循證護理小組,以護士長為組長,其余護士為組員,提出循證問題,并查詢相應的文獻,多次討論,結合既往小兒中毒病例,建立循證護理方案。(2)急診建立綠色通道,保證中毒小兒能夠第一時間接受搶救,同時開展演練,提升護理人員對搶救技術及流程的熟練度。(3)與患兒家屬或法定監(jiān)護人做好溝通,了解其臨床資料,立即開展相應的搶救工作,比如有機磷中毒者予以阿托品,且聯(lián)用吸氧、保暖、利尿、營養(yǎng)心肌及導瀉等措施[3,4]。(4)洗胃液可采用碳酸氫鈉溶液(濃度2%~4%)或生理鹽水,提高洗胃液溫度至37~41 ℃;部分小兒哭鬧,不配合洗胃,需由醫(yī)護人員限制其頭部活動范圍,避免胃管非計劃脫落,若小兒配合,則囑其左側臥位,使得胃部處于低位,提升洗胃液流速,減少洗胃時間;經口腔送入胃管,加溫生理鹽水,反復多次洗胃,直至洗出液呈現(xiàn)清澈為止,洗胃過程中,根據(jù)胃液灌入及吸出量調整胃管長度。(5)洗胃后,將藥用活性炭(1%)+溫水,制成混懸液200 ml,注入胃內行早期吸附。(6)持續(xù)監(jiān)測病情,并加強氣道護理,及時清除氣道分泌物,若小兒病情特別嚴重,可行氣管切開術。(7)在搶救與護理過程中,需做好小兒負面情緒的安撫工作,尤其是針對部分試圖主動服藥自殺者,需在其神志清醒后立即舒緩其負面情緒,消除其輕生心理,指導家屬,予以其來自家庭的溫暖與關懷;小兒轉入普通病房或出院后,定期隨訪,保持聯(lián)絡。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初次洗出液體時間、總洗胃時間、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在患兒出院時,由家屬自行評估對護理的滿意程度,0~10分,其中0~5分為不滿意,6~8分為一般滿意,9~10分為非常滿意,統(tǒng)計分析6~10分的總滿意。
觀察組初次洗出液體時間、總洗胃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觀察組患兒家屬總滿意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8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分組例數(shù)初次洗出液體時間(min)總洗胃時間(min)住院時間(d)觀察組600.38±0.1024.77±3.467.22±1.95對照組600.66±0.1229.49±3.5810.15±2.13t9.81805.19265.5573P0.00000.00000.0000
表2 兩組急性藥物中毒小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n;%)
急性藥物中毒患兒病情進展迅速,臨床表現(xiàn)多樣,一旦未能及時獲得有效治療,則很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特別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死亡[5,6]。洗胃是急性藥物中毒治療的最常用措施,如何保證洗胃的有效性,不僅需要建立洗胃的合理流程,還需引入優(yōu)質護理,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治療風險。小兒是急性藥物重度患者群體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這不僅與小兒自我管理差,其診療及護理依從性多依靠家屬,還與其自身免疫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免疫抵抗力有限等方面有關[7-8]。
循證護理是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以護理措施為框架,以患者個體化差異為調整依據(jù)的一種護理模式,廣泛應用于臨床,有助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并應用于臨床,制定符合臨床實際需求的護理方案,進而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及業(yè)務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小兒急性藥物中毒洗胃過程中采取循證護理方法,有助于保證洗胃效果,縮短康復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初次洗出液體時間、總洗胃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家屬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在科室內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積極開展培訓學習課程,且在患兒入院后積極安撫、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普及健康知識,予以對癥搶救工作,可以提升搶救效果,滿足患兒個體化差異的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