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威,占 州,賴福林
(九江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江西 九江332005)
車門作為車身的關鍵組件,是汽車車身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總成。車門連接車內(nèi)乘客與外部,從人機工程方面考慮,車門結構對汽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來說有著巨大的影響。乘用車車門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保證應對車門開關時的耐沖擊力以及與側(cè)碰時的耐撞性力等,不至于發(fā)生嚴重變形,影響安全性能。因此,在保證車門剛度和強度以及各項性能的前提條件下,滿足車門結構設計的要求,就顯得十分重要[1]。本文進行的前車門防撞梁和鉸鏈的優(yōu)化分析,目的是為了使車門的結構設計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優(yōu)越,在滿足車門質(zhì)量的前提下,使其剛度及強度達到要求。
車門一般由車門門體、車門附件和車門內(nèi)飾三部分組成[2],本文主要針對前車門體的防撞梁和車門附件的鉸鏈進行結構設計。
車門防撞梁是指在車門內(nèi)部加上橫梁的結構設計,目的是用來加強車輛側(cè)面剛度、強度,提高防撞抵抗的能力,以提升側(cè)面安全性能。查資料可得圓截面的吸能效果最好,因此采用圓管結構,根據(jù)車門內(nèi)外板的長度和附件的布置設計,防撞梁長度取為1 011 mm,一般其截面半徑為33~36 mm,取R=35 mm,厚度為2 mm,兩端通過連接件焊接在門內(nèi)部上。
本文中前車門防撞梁采用08Al優(yōu)質(zhì)碳素鋼材料,在進行防撞桿的結構強度驗證時,汽車受到側(cè)撞時可看成一個剛性物體對車門以及車門內(nèi)部構件進行擠壓,故沖擊力的大小可以約等于在撞擊接觸面上受到的擠壓力,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該力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Fq為側(cè)面碰撞中的撞擊局部的接觸力,單位為N。
m為撞擊車輛的質(zhì)量與駕駛員質(zhì)量之和;本文所選汽車質(zhì)量為1 515 kg;人的質(zhì)量取正常成人的體重,取駕駛員的質(zhì)量65 kg,故m=1 580 kg。
v為撞擊速度:在高速碰撞情況下,碰撞速度取1 201 km/h,即 33 m/s。
t為撞擊時間:正常情形下汽車撞擊的時間短,作用時間取為120 ms。
根據(jù)上述取值,并代入(1)中得,
根據(jù)材料力學對桿類零件強度的設計標準:
其中,接觸截面的應力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A為圓管截面的面積,將R=35 mm,t=2 mm,r=R-t=33 mm,故本文中防撞桿截面面積計算公式如下所示:A= π(R2-r2)= π(352-332)=427.04 mm2
將 Fq= 434 500 N,A=427.04 mm2,其中,根據(jù)所選材料代入式(2)得,
通過驗證,本文中的防撞梁桿在汽車高速碰撞時,不會發(fā)生斷裂而失去吸收撞擊能的作用,符合許用應力要求,因此防撞梁設計滿足要求。
上、下兩個鉸鏈將車門安裝在門柱上,實現(xiàn)車門與門柱的連接。在車門關閉狀態(tài)下,由兩個鉸鏈、門鎖及定位器共同支撐車門重力,而在車門開啟狀態(tài)下,由鉸鏈來支撐車門的全部重力。鉸鏈軸線的布局位置會改變車門的開度大小,上、下鉸鏈的間距L與車門長度Z之比為L/Z<1/3,而且上鉸鏈的上部與下鉸鏈的下部之間的距離≥330 mm[3]。
下式中F1表示作用在車門手柄上沿豎直方向的分力,F(xiàn)2、F3分別表示作用在鉸鏈處的沿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的分力,G為車門重力。
由材料力學理論得,可忽略剪應力F3的作用,則下鉸鏈處的應力可表示以下形式為:
由式(6),車門外型和附件設計基本確定后,F(xiàn)1、G、a、b為定值。為減小σ1,只有加大鉸鏈中心線高度,或加大鉸鏈的橫截面積[4]。當F2減小時,σ1減小,則鉸鏈提高,有利于防止車門的下垂。一般情況下,L=300-500 mm,本文取為415 mm,Z/L約為0.345,稍大于1/3。本設計中F1=(17.9±1.4)N,取為18 N,h=12 mm,a=660 mm,b=1 000 mm,l=50 mm,將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4)、(5)、(6)得:
車門防撞梁結構通過的拉伸、抽殼即可得到其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其兩端連接部分為鈑金件可由沖壓命令得到。車門鉸鏈分為三部分分別為上部、下部和連接銷釘。在零件設計平臺,利用草圖編輯器繪制基本輪廓,再通過拉伸、凹槽、抽殼等命令得到三維模型,然后在轉(zhuǎn)配設計中按相對位置進行裝配,從而得到鉸鏈的三維模型。如圖2所示。
圖1 車門防撞梁的三維模型
圖2 車門鉸鏈的三維模型
將車門防撞梁導入至ANSYS軟件中進行線性靜力結構分析,本文所建立的車門防撞梁網(wǎng)格單元體尺寸設置為10 mm,四邊形形狀。可得車門防撞梁在受載荷101.75 MPa下,車門防撞梁的主要應力、應變變形在中部和兩端位置,最大變形位移為2.596 mm,受到的最大應力為511 450 MPa,如圖3,4所示。為加強剛度,可在防撞梁兩端設置加強板,中部設置支承部件,以減少振動和變形[5]。
圖3 車門防撞梁的應力分析云圖
圖4 車門防撞梁的應變分析云圖
本文所建立的鉸鏈的劃分為六面體網(wǎng)格,鉸鏈施加約束和載荷的方法與防撞梁相似,分別在上、下鉸鏈上設置固定約束,并在鉸鏈轉(zhuǎn)動板處施加一個Z方向的-150 N的力,即承受車門豎直向下的自身重力,鉸鏈在承受車門自重150 N后,上鉸鏈的最大應變位移為2.27×10-4mm,下鉸鏈的最大應變位移為1.76×10-4mm,如圖5、圖6所示。上鉸鏈的最大應力為45.06 MPa,下鉸鏈的最大應力為35.19 MPa。上下鉸鏈的應力集中在銷軸位置,且其值遠小于鉸鏈許用應力值280 MPa,如圖7、圖8所示。
圖5 上鉸鏈的應變分析云圖
圖6 下鉸鏈的應變分析云圖
圖7 上鉸鏈的應力分析云圖
由于車門鉸鏈在車門的頻繁開啟和關閉中,在這種循環(huán)載荷的作用下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疲勞失效,故對其進行疲勞壽命分析,可得車門上、下鉸鏈的壽命分析云圖,如圖9、圖10所示,本文采用結構鋼的鉸鏈的疲勞壽命均為次,達到鉸鏈耐久性的要求。
圖9 下鉸鏈壽命分析云圖
圖10 下鉸鏈壽命分析云圖
本設計從安全性出發(fā),進行汽車前車門的優(yōu)化設計,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通過分析車門易損件的結構和應力分布,很好地改善車門易損件的結構。前車門的安全設計對駕乘人員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具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