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重貴
(北京筑都方圓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北京 西城 100035)
近年來,混凝土在廣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混凝土裂縫。在施工與使用過程中,混凝土結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出現了裂縫,這不僅影響建筑物的美觀,同時還影響其耐久性與使用功能,破壞了結構的整體性,降低了剛度,甚至會縮短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因此不可忽視。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漿體硬化之后的水泥石、石骨料以及砂組成。由于組成材料在收縮時性能不一致,骨料的存在會影響水泥漿體的收縮,這樣的約束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硬化后,在水泥漿體與骨料的粘結面出現裂縫。一般來說,混凝土微觀裂縫是其固有的,在不大的外力與變形作用下,其本身都是處于穩(wěn)定的。當外力或者是變形作用較大的時候,這一部分粘結面裂縫就會出現一定的發(fā)展,當外力持續(xù)增大,微裂縫直接穿過硬化之后的水泥石,逐漸形成在寬度0.05mm以上的宏觀裂縫,而對于寬度0.05mm以上的裂縫就屬于可見工程裂縫[1]。引起裂縫的外部條件可以分為荷載作用和間接作用。
荷載作用引發(fā)的裂縫稱之為受力荷載,也可以稱之為直接荷載。在外界荷載作用下,在構件的內部會產生各種內力。當結構承載受力時,應力場之中的主拉應力超出抗拉強度,在垂直于主拉應力方向,其混凝土就會產生裂縫。因為受到的荷載形式多種多樣,其產生的裂縫形態(tài)也是多種多樣的。部分裂縫形態(tài)以及過大的裂縫寬度,代表其結構抗力存在消耗,也可能是破壞出現的征兆,從而引起注意。
由非荷載性質的間接作用造成的裂縫屬于非受力裂縫。這一種裂縫當受到各種非荷載外界作用下,就會出現混凝土內部強制變形的問題。當超靜定結構處于受約束狀態(tài),混凝土內水泥膠體結晶凝固為水泥石的收縮過程,混凝土在溫度升降變化時體積的膨脹或收縮過程,地基的不均勻沉降造成的位移差異,結構體型的設計不合理造成結構剛度突變,以及施工過程中對大體量混凝土結構不分期、分段直接澆筑等等,這些由于收縮、溫度、強迫位移、涉及、施工等間接作用都會產生內部拉應力(或應變),這對于抗拉能力很低的混凝土,就很容易產生裂縫。
造成裂縫影響的因素較多,一般來說,影響混凝土裂縫的因素大體可以分為設計、材料、施工、使用四個方面。
超過設計荷載范圍,或者設計沒有考慮到的作用;設計構件截面尺寸不足的問題;溫度應力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縮應力實際估計不足。
水泥出現了非正常的膨脹或者是凝結;骨料之中的含泥量偏大、水泥出現了水化熱、混凝土出現了收縮;混凝土本身的配合比無法滿足實際的要求;摻合料、外加劑等使用不當。
在施工環(huán)節(jié),攪拌不夠均勻,或者是攪拌的時間不夠;在振搗過程中,出現過振或者是漏振的情況;鋼筋保護層的實際厚度無法滿足要求;模板拆除過早,或者是模板使用不當;在硬化之前,受到意外的擾動或者是承受了一定的荷載;針對施工的養(yǎng)護措施制定不當或者是養(yǎng)護不夠及時;混凝土表面的抹壓不夠及時;環(huán)境條件出現了變化,溫度濕度無法與施工要求相互的匹配[2]。
在建筑物使用階段,由于使用功能和環(huán)境條件改變,產生的裂縫。使用時超過設計荷載,擅自改變結構用途,改造結構形式等引發(fā)的安全隱患及裂縫。由于用途改變,造成環(huán)境變化,以及結構長期使用而未進行定期檢查維護,環(huán)境侵蝕引起的裂縫,在實際的施工環(huán)節(jié),混凝土本身出現裂縫很少是因為單一的因素引起的,其一般都是多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不同原因引起不同性質的裂縫。根據裂縫的特征、產生原因、發(fā)展趨勢、對結構性能影響程度,采用不同方法對其進行處理。常見處理方法分為以下幾類。
該方法適用于輕微裂縫(一般寬度小于0.2mm)。輕微裂縫也為無害裂縫,對結構安全、耐久性不造成影響。簡單進行表面處理和一些掩飾手法就可以。表面處理一般施工方法為:用鋼絲刷清除混凝土表面附著物;用水沖洗干凈后充分干燥;最后用涂刷材料充填混凝土表面裂縫。此外,也可以采用后澆混凝土掩蓋、表面抹灰裝修、清水表面處理、建筑手法處理等方法掩飾結構裂縫。
該方法適用于不影響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較寬裂縫。實際結構中,絕大多數的可見裂縫均屬此類。對這類裂縫,僅做修補即可。具體做法是沿著裂縫處鑿開混凝土,并在該處充填修補材料。沿裂縫剔鑿寬度和深度約為40~60mm凹槽,凹槽可以V形、U形,在開槽處填充密封材料、柔韌性環(huán)氧樹脂及聚合物水泥砂漿等材料填塞、抹平,以此修補裂縫。當鋼筋已經腐蝕時,應先將鋼筋除銹處理后再做填充。
對于已構成嚴重缺陷裂縫,或寬度超過限值,但尚沒有構成安全性問題的裂縫,可采用壓力灌漿處理。該方法利用壓力將環(huán)氧樹脂或其他低粘度粘結材料注入到裂縫內部,從而消除裂縫。對于寬度較大,而且較深的裂縫,尤其是貫通裂縫或混凝土破碎裂縫修補,壓力灌漿都比較適用。該方法可以消除結構深層次的裂縫,粘結彌合被裂縫分割破碎的混凝土,達到密實混凝土的目的。
當裂縫影響結構承載力、危及結構安全時,應考慮采取加固處理。加固處理方法常用的有截面增大法,粘結鋼板法,粘結碳纖維布法等。由于加固處理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改變,與上述三種方法不同,因此必須在確認安全的基礎上計算承載力,提出合理而詳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