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宗林
(畢節(jié)市交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對于有害氣體凝聚這一情況,美國在九十年代就已經進行了有關研究,同事他們將一氧化碳的濃度定為400ppm。然而在之后的調查中他們發(fā)現,當許多大型的柴油車經過后,大量的煙霧卻成為了主要的危害物,因為當大量的煙霧凝聚后會降低司機的可視度,這很有可能對其造成危害,所以要想稀釋煙霧,所需要的風量甚至更大。
日本由于地勢等原因,這個國家的隧道特別多,所以公路隧道技術在這個國家發(fā)展較為迅速,其中這個國家采用了全橫向通風,以及半橫向通風這兩種典型方式,同時在1970年以后由于日本受到石油危機等原因的影響使得他們不斷向通風節(jié)能優(yōu)化方面進行優(yōu)化,最后第一次提出靜電集塵的觀念,從而使用了豎井送排式縱向通風的方式,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有了巨大進步。
通過對各個國家進行分析,在早期各個國家基本都采用全橫或者半橫式通風的方式,同時這在歐洲是最常見的。在最近幾十年以來,關于縱向通風的方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亞洲許多國家都采用了這種方式、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現如今汽車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就造成了現如今有害氣體已經煙霧的大幅度提高,所以以前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分段縱向通風方式便應運而出,這就成為了現在的主流方向。
經上文分析我們知道,現代我們主要使用雙洞單向行駛的隧道,同時在這個隧道中之前主要使用縱向通風的方式,所以雙洞互補式通分設計理論正是在這種現狀下對上述隧道加以改良?,F如今我國的《規(guī)范》中對通風加以規(guī)定,對于單向的交通隧道,設計風速不應大于十米每秒,雙向交通設計風速不應大于八米每秒。
同時當對一個隧道進行設計時,經常會由于地勢,環(huán)境等因素對隧道的長度和坡度造成一定的改變,這就經常會造成兩隧道產生很大差異的通風電荷,這就會造成在通風電荷小的區(qū)域內僅僅需要射流通風的比較簡單的措施,而在通風電荷大的區(qū)域卻需要使用分段縱向豎井通風來對這條隧道加以管理的局面。這會大量增加投入資金,而且還不保險。
組對上述的問題加以研究后,瑞士的兩位專家提出了雙向換氣方法,這種方法便是如今雙洞互補法的最初形態(tài)。他們在保證兩條隧道的必要條件后讓其合為一體,這就減少了隧道的投資和運營資金,但是他們也僅僅是提出了一些假設,并未給出確切的設計等方法。
雙洞互補式通風的主要原理是通過使用一個雙向的換氣系統(tǒng),從而將兩條隧道給聯系起來,這樣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通過其中一個隧道的清新空氣來對另一條隧道的環(huán)境加以凈化,這樣就可以是兩條隧道都達到要求,當然要完成這些事情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需要滿足兩條隧道的總風量要小于所能接受的最大風量。
雙洞互補式通風的主要內容是,為了讓他們想來成為一個整體,需要使用一對橫通道,這就達到了其相連接的目的。之后需要在通風負荷較小的隧道里放一個射流風機,這就會將產生的富裕風量通過其中一個橫通道將之傳入另一個隧道,這就會讓其與污染程度高的氣體中和。
有些專家對污染物的濃度進行了分析,當對這一對隧道進行通風時,通風電荷大的隧道的有害氣體濃度便會超出上限,但是對于通風電荷小的隧道來說,還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緩沖的上限。當雙洞互補式通風被實施后,通風電荷小的隧道的有害氣體濃度將會有一部分的提高,這就使得通風電荷大的隧道的濃度相對降低,所以如果對于通風的風量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便能夠使得在通風量不變的情況下是的兩隧道都不超標。
1) 設計需風量的確定:要對其進行研究首先要把空氣想象成不能壓縮以及穩(wěn)定連續(xù)的,同時還需要依靠對有害氣體的限定值來對需風量做一個精確的計算,同時我們還應該用通風電荷較大的隧道的剩余空氣來對通風電荷小的隧道進行彌補。
2) 雙向換氣量的確定:對于雙洞互補式通風來說,還需要對換氣風量進行一個合理的確定。但是在對兩個隧道到進行換氣的同時,經??赡軙l(fā)生氣流的較大波動的現象,所以為了阻止這一現象的發(fā)生,就需要利用兩個隧道換氣風量相等和隧道出口處污染物相等的原理來對其進行設計。
3) 短道長度的確定:當對短道的長度進行設計時,需要對隧道內的有害氣體濃度以及氣流方向驚醒一個合理的判斷,因為無論短道過長過短,都會造成影響。如果短道過長,那么有害氣體就會在里面快速增加,可能會引起超標,過小的話也可能引起回流,這都會有害。所以,在對其進行設計時,要在65m-100m 之間進行選擇。
隨著我國汽車的不斷增加,我國的公路隧道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現如今互補式通風對其的作用非常大,我國在這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在這篇文章里我們主要分析了一下互補式通風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同時也希望這點內容能為之后的發(fā)展做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