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
電影《喜歡你》劇照。
泡面,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一種只用開水就能沖出來的人間美味。1958年,世界上第一袋泡面問世。60年后,全世界一年可以消費(fèi)1036億份泡面,而中國的年消費(fèi)量超過400億份,位居全球第一。泡面之于中國人,是至味,是多巴胺,是情懷,也是信仰。
泡面幾乎是所有人的烹飪啟蒙。配料完整,只需煮水入面,不懂技巧也能沖泡出一份美味,這是泡面對于初學(xué)者的寬容相待。而油包和粉包下的分量自定,讓人留有發(fā)揮的空間。
雞蛋和火腿,是泡面的最佳伴侶。煮熟的面條被湯汁浸潤,不同的食材充分配合,看似簡單的相逢,卻能碰撞出最讓人留戀的美味。
更矯情的煮法,沉迷于泡面的精準(zhǔn)火候和時間。
“水在100度沸騰,面在3分鐘煮透,但將透未透時,才最彈牙。”“時間是面的敵人,這一秒的面和下一秒的面,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碗?!?/p>
電影《喜歡你》中金城武的精致人設(shè),將煮泡面和吃泡面變成一場行為藝術(shù),帶著量杯和秤,掐著秒表,精確把控每個最微小的元素,只為達(dá)到最完美的味覺享受,強(qiáng)迫癥式的認(rèn)真倒是饒有趣味。
生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眾口難調(diào)。神奇的是,不論來自天南地北,男女或是老少,對于泡面的偏好卻達(dá)到了空前的統(tǒng)一。
即使是關(guān)于吃泡面不健康的傳聞不時地出現(xiàn),也沒有動搖泡面在人們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物美價廉的泡面,從來都是無需糾結(jié)的完美食品。
它與各種食材毫無違和地通融相配,既可扮演輔佐主菜的稱職底色,也可加點調(diào)味,成為主角。
作為國民度極高的食品,它有豐富多變的口味,選擇困難癥患者,需要決定的不再是吃什么食物,而是吃哪種口味。牛肉、海鮮、排骨、酸菜、雞肉、咖喱、冬陰功……酸辣鮮香,各式味道任君選擇。
多變而包容,讓每一個人都無力抗拒泡面的魅力。
有人說,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當(dāng)身體真正在路上,比如火車、長途汽車、飛機(jī),有限的時間,局促的空間,嘈雜的環(huán)境,讓吃什么,成了重大的問題。
這時,泡面,展現(xiàn)了核心競爭力。路途奔波疲累,需要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補(bǔ)充能量。面包太干,餅干不飽腹,八寶粥太冷,火車餐又貴又難吃,只有平靚正的泡面最合適。
封閉的車廂里,只要端著一桶熱氣騰騰的泡面,定能成為人群中最讓人羨慕的人。
加水,坐定,等待三分鐘,就能享受一場美食版速度與激情。車廂轟隆向前,泡面的香氣也在四處飄動,一邊挑逗著旁人的鼻腔,一邊緩解了路上等待的焦慮。
難怪泡面成為長途路上的美食C位,出門在外,得泡面者得天下。能往你行李箱中塞泡面的,才是真朋友。
在大學(xué)宿舍,最不缺的就是泡面——學(xué)生系美食的優(yōu)秀代表。
懶得去食堂的清晨,復(fù)習(xí)到茫然的夜晚,或是囊中羞澀的月底,有泡面相伴,會感到一絲安慰。
盡管Kindle壓泡面理論風(fēng)靡一時,沒有 Kindle 的學(xué)生黨還是不少。取代 Kin?dle擔(dān)當(dāng)壓泡面蓋重任的,必然是一本足夠厚實,封面硬挺的課本。
“在整個學(xué)生時代,書柜里哪本書的使用概率最高,基本是由它的厚度和耐熱程度決定的。”
許久以后,再拿起某本《XX概論》或者《高等XX》,封面圓圈印子和依稀的老壇酸菜或者紅燒牛肉(調(diào)料)的味道,還能讓人憶起有泡面陪伴的那些宿舍時光。
而當(dāng)時一起深夜復(fù)習(xí)一起熬夜打游戲一起吃泡面的好朋友們,畢業(yè)后四散各地,卻像泡面的味道一樣難以忘懷。
加班的夜晚,四周寂靜,電腦屏幕和加班狗的臉在黑暗中交相輝映。
樓下小店已經(jīng)關(guān)門,快遞小哥也已下班,只有泡面,像是夜晚的守護(hù)神,加班或者不加班,它就在那里,靜靜地給人安慰。
一桶冒著熱氣的泡面,就是開啟深夜之門的鑰匙。
暫時停下手上繁雜的數(shù)據(jù)和未竟的方案,把焦點放在眼前金黃的面條和熱湯,吃面的過程是一場短暫的心靈按摩。
呼哧呼哧,幾口面條下肚,又冷又空的胃瞬時感受到一股溫暖,孤獨的氣氛被吸面的聲音和泡面的香味沖散。
誰不曾在水泥城市里,在被996的撕扯的日常中,被一份泡面治愈?
濃厚的夜里,還好有泡面,喂飽了胃,振奮了精神,仿佛又獲得了繼續(xù)再戰(zhàn)的力量。
心情不好時,就跑去超市捏泡面?這種說法由來已久。
有人從喜歡捏泡泡包裝紙開始,后面發(fā)展到捏餅干、捏面包、捏巧克力,而捏泡面的仍然是最大的族群。社會甚至賦予了這群人專屬稱謂:捏捏族。
藝術(shù)家 MarCuervo 制作了一組毀滅食品的作品“Destroyer”,闡釋了捏捏族的心理:“食品們的柔軟和酥脆,簡直是在尖叫著要求被毀滅。毀滅這些溫軟的物體是一種儀式,清除了我體內(nèi)那些對環(huán)境的憤懣和不滿?!?/p>
不過捏超市的泡面可不道德,還有可能被超市保安追殺,捏自己買的泡面還是可以的。
用力抓住一包泡面,感受酥脆的面餅在手里變形,碎裂,坍塌,壓力和憤怒在破壞中得到了釋放。
何以解憂,唯有泡面,靠自我破碎搭救了那些無處安放的靈魂。
泡面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食品。
“曾經(jīng)千萬富翁,如今吃泡面度日”“前女友和新歡吃大餐,他一個人在宿舍啃泡面”“為了項目上線,他在公司吃了一個月泡面”。
作為廉價、簡單的充饑食品,任何新聞標(biāo)題,有了泡面加持,就會摻進(jìn)些許孤苦又悲傷的意味,畫面感十足,勝過所有最貼切的形容詞。
正因為如此,泡面與白粥、饅頭、地下室一起,成為公認(rèn)的賣慘VIP元素,頻繁地出現(xiàn)在新聞、營銷號、朋友圈里,是博取同情的完美道具。
善用泡面講故事的人,能煽動情緒,感動讀者。這大概是泡面自己都沒想到的對人類的意外貢獻(xiàn)。
不過誰還沒點煩心事?下次見到“泡面新聞”,感動之前還是得先掂量掂量,沒準(zhǔn)主人公只是單純喜歡吃泡面呢。
人一旦出了國,嘴巴和胃最先開始思念故土。
漢堡和披薩太油膩,西餐和冷盤精致但有距離感,東南亞菜甜酸刺激讓人適應(yīng)無能,嘗嘗鮮還可以,多吃幾天就會開始想要向中餐尋求解救。
如果有一碗泡面出現(xiàn),就能瞬間擊垮所有對于異域美食的追求,直面對于泡面這種簡單食品的眷戀。
一份《出境旅游與泡面的邏輯考證報告》顯示,出境旅游,有三成中國人會選擇攜帶泡面,另外有近六成旅游者會在目的地買泡面。剩下的一成大概會因為買不到泡面而捶胸頓足。
人在國外,胃還是誠實的中國胃,而熱氣騰騰又飽腹的泡面滿足了中國人對于美食的統(tǒng)一認(rèn)同,打開昏睡的味蕾,讓身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倍感親切。干了這桶面,才有力氣奔赴下一個景點。
最珍貴的味道,往往藏在最簡單的食物里。
發(fā)明了現(xiàn)代泡面的日本日清公司曾在廣告旁白中道出了泡面風(fēng)靡至今的真諦:各種爆紅的東西,在時代的洪流中來了又去,但一直被愛著的東西,則永遠(yuǎn)不變,一直在你身邊。流行,比不上一直被愛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