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然
(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 河南 禹州 461600)
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 創(chuàng)建于1946年,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高一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薄弱,大部分學生不會音標,不理解句子成分,不了解中招高招英語試題題型的差異,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鑒于此,我們六位教師(李存然,賈慧范,劉寬娜,魏惠彩,朱惠斐,王曉娟),組建并成立了“中招高招英語題型差異對高一銜接教學影響的實證研究”課題組。大家經過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研討,及對高一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一致認為有必要以中招高招英語題型差異為突破口,開展對初高中銜接教學的實證研究。
所謂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主要是指,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中招高招英語題型的差異及使教學活動更加的順暢與自然 ,有必要研究學生如何才能實現(xiàn)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在英語學習上的平穩(wěn)過渡。為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實現(xiàn)平穩(wěn)的過渡,高一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以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為基點,順暢進入到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借助初中已有的知識去獲取高中階段的新知,這是實現(xiàn)初高中平穩(wěn)過渡的先決條件之一。
本研究,以中招高招英語題型差異為突破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發(fā)展水平,以題型差異為指導,適時的提供支架,引導學生進入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xiàn)初高中英語教學的平穩(wěn)過渡。
新課程標準的差異:初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較好的基礎。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英語教學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重視語言的功能意義和交際性,重視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強調活學,活用,英語教學不僅僅是為字詞句,語音和語法等語言形式和技能而教,而且也為理解,實際運用而教。
中招高考題型上的差異:高中階段由語法填空代替了原來的單項選擇和短文填空,并增添了短文改錯這個新題型,強調了基礎語法知識在語篇中的運用,凸顯了英語基礎語法知識的理解功能及語用功能。高考試題中短文填空的特點是:在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中,留出十處空白,部分空白不給提示詞,要求考生只填一個詞,其他空白的后面給出單詞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據上下文寫出所提供單詞的正確形式,挖空一般比較均勻,所挖的空不會影響學生對短文的整體理解。語法填空考查的熱點及重點為,形容詞,副詞,并列句,復合句,非謂語動詞等;短文改錯則是給出一篇短文,一般以記敘文為主,文章多是學生的習作,并設定十個錯誤。高考英語短文改錯涉及詞匯,語法,句型,結構等方面的知識和邏輯情理的推斷和綜合辨析,是一種在較高層次上考查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測試題型。高中英語語法知識是初中的語法知識的延伸,特別是單詞用法的多樣性,主從句的出現(xiàn)及應用等,更是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高中階段延續(xù)了閱讀理解,完形填空,書面表達這三種題型,其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語篇和書寫作字數的增加,試題考查由知識的記憶,轉為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考查上由記憶能力為主,過渡為以記憶能力為基礎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考查。
3.1 對學生而言,應了解中招高招題型的差異,增強如下意識:在詞匯、句法學習方面,應注重在特定的實際存在的語境里接受、掌握詞匯,并重視常用詞的實際運用;在文章學習方面,增強語篇的理解能力,改變以往重語法輕意思、重語句輕語篇的學習習慣;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除了增強記憶能力之外,還應重點提高對語篇語義的分析能力,推理及歸納概括能力。
3.2 對教師而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具備為學生提供適時支架的能力,具備依據中招高招題型差異,對教材進行整合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從而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的重點應由對語言現(xiàn)象的記憶,對固定模式的模仿和筆頭選擇題的訓練轉化為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為了幫助學生能夠帶著問題與目的來高效的聽課,明確學習的重難點,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良好的課前預習及課后鞏固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充分利用學習工具書的好習慣,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也需要學生的參與,更離不開學校、家庭及社會等方面的介入。新課程改革對給英語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給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抓住這個機遇,更新教育概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的完善自己,以促進銜接教學工作步入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