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婧 張鐵慧
內(nèi)容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文學始終以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人們的精神世界占據(jù)著一席之地。在反復研讀經(jīng)典之作的過程中可以使靈魂得到進一步洗滌,使心靈更加純粹?!墩衙魑倪x》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詳細記錄各領域文獻的文集,為其日后文學層面的研究與發(fā)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巨匠在研讀其中流傳千年的諸多經(jīng)典后,在為之震撼的基礎上也通過提升自身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在使文學發(fā)展一次又一次達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在對《昭明文選》進行起源、發(fā)展、內(nèi)容、價值、影響等層面的諸多闡述后,通過對比分析方法得出其對后代文學存在藝術技巧、主題深刻以及文獻參考等諸多曾面的有利影響的研究結論。
關鍵詞:文獻匯總 昭明文選 后代文學 影響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文學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始終被冠以精神領導的重要作用,而作為現(xiàn)存時間最長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以其諸多優(yōu)勢在眾多同類文集中脫穎而出。而無論是參考價值、主題影響還是表現(xiàn)手法等多個層面《昭明文選》都為后世文學的發(fā)展帶來諸多借鑒意義。
一.《昭明文選》發(fā)展歷程與價值體現(xiàn)
1.發(fā)展歷程
總得來說,《昭明文選》在唐時期就被廣泛的閱讀與傳頌,從而形成一門獨具特色的文選學,而對其的研究與分析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清代有關于此文集的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無論是校勘、箋證、評點、注釋哪個層面,皆對其有所研究發(fā)現(xiàn)。而在這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對于“選學”的關注度有所弱化。直至發(fā)展到近幾年,雙百方針的實行使得學術業(yè)飛速發(fā)展,對于“紅學”“龍學”的研究也重新被給予高度重視,而“選學”的研究相對較弱,其中重要體現(xiàn)即有關于其注本譯本寥寥無幾,且沒有形成相對統(tǒng)一的標準。
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詩賦取士﹐《文選》仍然是士人的必讀書﹐甚至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
唐朝時期,唐人將《昭明文選》作為學習范本,不僅在讀、頌、抄等基礎學習層面花費大量精力,而且在注釋層面的研究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各位學者與在通過注釋過程來達到對各類文章加深理解的同時也推動了《文選》的進一步發(fā)展。
到宋朝時期,人們在研讀《昭明文選》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參考前人注釋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學習,而此時《昭明文選》已經(jīng)成為人人必讀的書目。
2.價值體現(xiàn)
《昭明文選》從內(nèi)容層面看可以分為詩、文、賦三個部分,而在以題材為主要劃分標準、時間為輔要劃分標準的基礎上又形成相對較細的分類,例如騷、七、詔、冊等分類等等。從數(shù)量層面看占比較大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詩、賦兩個層面。如此細微且縝密的分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對于古代文學分類的積極發(fā)展促進作用,而其在文體層面的細微分析也相較其它類似文集更為全面。而在其如此細致分類的追求層次層面也往往因其自身極致的嚴格性使其受到后來多位專家學者的批評。
《昭明文選》本著名人之名作的選錄原則作為其在眾多文獻中進行針對性選取的標準,所以自然而然一部分文獻典籍被排除在摘錄范疇之內(nèi),例如“孔父之書”“記事之史”等等。而這樣的標準制定也就意味著聲律與辭藻層面的華美與和諧比思想內(nèi)容的深刻渲染更為重要,在適當?shù)乃囆g形式選擇背后將文學范疇給予清晰的整理,不僅標志著文學的進一步深入發(fā)展,與此同時也促進了文學層面發(fā)展的獨立。
而從某種角度來說,作為《昭明文選》的編撰組織者,蕭統(tǒng)以當時文壇極為有利的政治地位、時代趨勢下綺靡文風的影響下不僅沒有強調(diào)學術層面的重要性,反而極力倡導與其有著極大矛盾的華麗且典雅形式。
而后代對其思想評價與探討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看法不一的觀點??偟脕碚f,其以相對較短的題材匯總囊括了先秦到梁這段時間內(nèi)的一系列文體發(fā)展趨勢以及資料,為后世的文學參考與經(jīng)驗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借鑒意義與珍貴材料,為文學發(fā)展貢獻了一份不可忽視的積極力量。
而這也并不是說《昭明文選》的各個方面都是極致完美的,其在技術選錄層面的偽作就是其文集缺陷的具體體現(xiàn),例如出自孔安國之手的《尚書序》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晉人的偽作。與此同時類似“并序”實為史傳文字的誤標序文及標題的現(xiàn)象也屢屢發(fā)生,這是《昭明文選》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是后世在不斷完善與修正過后得出的結果。
盡管《昭明文選》存在種種形式上的不足,但是其在與其它同類詩文總集對比過程中形成的深遠影響是無法被忽略的,作為涉及范圍最廣、羅列內(nèi)容最完善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成為各個時期人們學習詩賦的最重要的參照范本與借鑒工具,其巨大的研究價值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日久彌新。
二.《昭明文選》的主要內(nèi)容與優(yōu)勢對比
(一)主要內(nèi)容
《昭明文選》是由南朝梁武帝長子蕭統(tǒng)組織大量文人進行編撰的目前在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涉及內(nèi)容范圍較廣的詩文總集。而其選錄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先秦至梁的這一時間段內(nèi),而其中所涉及的700余篇作品主要是由在這一時間段內(nèi)較為活躍的作家的各類題材類型組成,其中主要包括詩、文、辭、賦等。
針對文學作品與學術著作的主要劃分標準,《昭明文選》將這兩部分進行了明顯的劃分,例如其所摘錄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反映文體發(fā)展的文學著作上,而對于六經(jīng)、諸子等學術著作層面的文章則不給予摘錄。
《昭明文選》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某一時期甚至被當作古代考生的必備科目,而其在為后人提供教學模范作用的同時也為諸多專家學者的理論研究提供了參考性建議,極大的促進了文學的發(fā)展。
在我國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的《昭明文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將詩、賦、文完整收錄在冊的文獻,并且其內(nèi)容根據(jù)不同的題材在編排上也有著一定詳細的劃分,主要涉及音樂、論文、江海等多個層面的研究。
(二)優(yōu)勢對比
1.存留年限長
相對比于其它同類文集,《昭明文選》以其較長的保存年限為更多人帶去了文學層面的珍貴財富,而其在如此漫長的發(fā)展歲月中,其研究價值日久彌新。
2.涉及領域廣
總得來說,《昭明文選》設計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音樂、論文、江海等諸多層面都有所涉及。而其它文集卻難以做到這種程度,例如《詩經(jīng)》。
3.分類精細
總得來說,在分類層面《昭明文選》更是展現(xiàn)出了獨一無二的精細與系統(tǒng),甚至在后世的學者也因其過于精細的特點而對其給予批評。
具體而言,《昭明文選》集合了先秦至梁的700余篇著作,并且按照賦、詩、騷、詔、冊、令等37類文體進行系統(tǒng)編排,按照時代的先后順序給予文體下的部分集中分類,相對比于其它同類作品有著過之無不及之處。例如由陸機所作的《文賦》也僅僅是將其所列文體劃分為十類。由此可以看出《昭明文選》其精細所在。
從文學發(fā)展的層面看,《文選》對于文體辨析的分類過程極大的豐富與促進了文學作品的種類與文學的繁榮發(fā)展,與此同時也為后世提供了文體參考層面的范本,可以使后世在掌握漢魏六朝的中國文學的基礎上清晰看出其發(fā)展軌跡。
三.《昭明文選》的文學地位與功能羅列
(一)文學地位
1.區(qū)分文史的理論基礎
文集《昭明文選》將經(jīng)典之作進行了全方位的收錄,而其精分的分類方法也使文史兩者之間有了一個明確的界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清晰的界定了文學與非文學的劃分標準,所以其在文學分類層面的價值是十分重大的。
2.沿襲寫作風格與文體
《昭明文選》收錄了大量經(jīng)典之作也就意味著其中富含的寫作手法與表現(xiàn)形式也十分豐富,這在一方面體現(xiàn)了其對后世所給予的積極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傳達了處于那個時期的作家積極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對與現(xiàn)代學者創(chuàng)造精神的形成有著一定的激勵作用。
3.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總得來說《昭明文選》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是現(xiàn)存最早也就是第一部這一類詩文集,其對后世的影響也經(jīng)歷了更加漫長的時間考驗。而其仍然能一直留存下來也就證明了其在褒貶評價中用強大的資料源為無數(shù)人帶來了一場關于文學的羅列與展示,在先秦至梁的這段時間里,它幫助一代又一代人推陳出新,極大更多人勇于開創(chuàng),為后世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文化財富。
(二)功能羅列
1.保存稀有文學資料
《昭明文選》所涉及的資料與其它同類文集相比都是更為全面與完善的,這也就是說它的存在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對于后人研讀、品鑒古人作品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2.檢驗文學與否的標準
《昭明文選》在摘錄經(jīng)典的過程中往往遵守了一定原則,而其在以前文學與否的模糊界限上劃分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衡量標準,第一次為這一層面的分類做出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從而使更多深刻細致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使文學探究環(huán)節(jié)更加簡單易行,鼓勵更多學者向此行進。
而蕭統(tǒng)在對該《昭明文選》進行編選與收錄的過程中主張著作品差異性選擇的原則,即四類作品不在《昭明文選》的選擇范圍之內(nèi):第一,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中的經(jīng)部,例如周公、孔子的著作。第二,隸屬于子部的文學,例如老子、莊子、孟子等等的著作。第三,史籍著作中的辭令,例如《國語》、《戰(zhàn)國策》等等。第四,在史部中常有涉及的記事、系年類的題材。
之所以進行如此精細的劃分其主要目的在于作者始終要將文學與非文學之間的劃分標準做出一個明確的闡述,而在將其所劃分出來摘錄《昭明文選》中的部分即為文,而與實用為主的經(jīng)、史、子則被排除錄入范圍之內(nèi)。
3.促進譯文工作的發(fā)展進程
《昭明文選》以其獨有的文學魅力引來了無數(shù)專家學者為其譯注,而在古今字體統(tǒng)一、簡明扼要、排除主觀認識層面所遇到的困難對于譯注學者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例如針對“不能譯”以及“不要譯”兩個問題時,既要滿足當今社會對復制品層次的需求,也要提升原創(chuàng)的重要性意識;既要規(guī)避某些重點難點的譯文局限,又要傳達其藝術魅力與思想深刻性,但也正是種種難度與挑戰(zhàn)的存在,使的譯文工作的發(fā)展在不斷的修正與完善中為世界帶來了多姿多彩的文學魅力。
四.《昭明文選》對后代文學的影響
《昭明文選》在其傳承的過程中一直以其極為深遠的影響占據(jù)著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而究其影響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編撰物質(zhì)者即蕭統(tǒng)的極高的地位以及對詞章的喜愛之外,還與其作品本身的突出比較優(yōu)勢有關。
《昭明文選》迎合了時代發(fā)展趨勢,在詩賦盛行的唐朝被視作人們學習與借鑒的范本,甚至被推到了與經(jīng)傳并列的優(yōu)勢地位,其影響力自然可想而知。
而從其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優(yōu)勢來看,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藝術技巧
《昭明文選》中的很大一部分內(nèi)容極具藝術技巧,例如賦的部分就承接了《詩經(jīng)》中的相關表現(xiàn)手法。例如具有較強文學抒情特征的比興手法在魏晉至南北朝時期運用更多體現(xiàn)在賦,而不是詩文中,這也就是說在兩者的深度對比中賦對比興的運用更是使當時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得以深度的反映。
而《昭明文選》對于這一手法的運用所進行的描述也十分詳細,其在羅列對建立在百姓層面的生活作風、行為習慣以及周圍環(huán)境都有著詳細描寫的作品的同時也會根據(jù)其給予讀者歸屬認同感的程度不同而對其給予分類。所以無論是從其各個領域的研究還是其對世間萬物的刻畫層面,《昭明文選》都以一種極高的藝術魅力為后世提供著參考與借鑒的文獻基礎。
(二)主題深刻性
在主題深刻性層面,《昭明文選》所收錄的著作題材都是經(jīng)過嚴格考量的。其在領域設計廣度極力擴展的基礎上也竭力尋求文學價值的最大程度提升力,即在每個領域都收錄該領域最為代表性的經(jīng)典之作。
例如宮怨類題材的代表《長門賦》即《昭明文選》中詳細記錄的對象,而其它賦作皆諸如此類,在生動反映當時社會背景與現(xiàn)實生活的同時將時代價值用相對隱晦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而其主題深刻性自然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昭明文選》之所以比其它著作更加具有研究和參考價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題材的廣度之大與細節(jié)描述之細,其它著作例如《詩經(jīng)》雖然也起到了相似的功能,但是遠遠沒有達到《昭明文選》的編撰力度。
(三)文獻價值
《昭明文選》對后世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其所發(fā)揮的強大的文獻價值層面,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的高度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作家在文體創(chuàng)作與分類層面能夠采用更多的風格與題材,使文學創(chuàng)作的展現(xiàn)形式更加豐富。
基于這一時期文學風格的大量涌現(xiàn)使得后期作家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借鑒前人的題材形式,從而使寫作環(huán)節(jié)更加順利。
五.結論
總得來說,《昭明文選》的深刻影響無論是在日常學習還是生活中我都有所涉獵,其極其珍稀的研究價值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記憶強調(diào)中給予我十分深刻的印象。而該文獻總集對于后世究竟起到了怎樣的巨大影響也是我十分渴望得知的,抱著對這一問題極大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我決定將其作為我論文的選題,而從對其的資料搜集以及研究分析過程中不僅能使自己的好奇心得以滿足,而且也能為相關層面的著作中研究提供一定理論基礎。
于是為使論文研究更加具有深度以及實踐可信性,我特地盡可能的通過各種渠道來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并且對從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比對,從而使其理論研究成果更加具備深刻性與可信性。目前對于《昭明文選》課題分析的文獻與著作相對有限,所以筆者只能通過對現(xiàn)有理論觀點進行羅列闡述的過程中針對其后世的影響與看法進行評價,從而在相對客觀的角度上得出以往評論與觀點的不足所在以及改進方向。
參考文獻
[1]木齋,張愛東,郭淑云.中國古代詩人的仕隱情結[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2]王逸.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王夫之.楚辭通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4]于沐賢.隱士群像的百態(tài)風情――論兩晉南朝隱逸賦[J].文史哲,1999,(5).
[5][唐]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6][清]劉寶楠.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0.
(作者介紹:王美婧,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2017級古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昭明文選》研究;張鐵慧,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昭明文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