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季均
《七宗罪》以罪犯杜·約翰謀劃的一系列案件為線索,從警察米爾斯和薩默賽特的視角出發(fā)講述了一場連環(huán)殺人案。杜·約翰以天主教的七種罪惡來懲罰世人,影片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七個犯罪場景,分別是“暴食案”、“貪婪案”、“懶惰案”、“驕傲案”、“淫欲案”、“憤怒案”、“妒忌案”。每個犯罪場景都有其恐怖之處,通過與《沉默的羔羊》等影片對比,我選取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陌生化成分比較突出的場景來分析影片驚悚的場景。
場景,是電影、戲劇等作品中的各種場面,由人物活動和背景等構成。七個犯罪案件的第一個就是“暴食案”,我們看到“暴食”者的屋子陰暗、灰黃,顯得非常擁擠狹窄,地上和桌子上到處都堆滿了食品,有些都已經腐爛還爬滿了蟲子。這就是導演在味覺上給我們制作的驚顫。緊接著鏡頭轉向了被害人,我們從背后看到了被害人肥胖的身軀,整個面部泡在意大利面里,身上、臉上泛著紫紅色的血絲,手和腳被鐵絲捆綁在了一起,給我們視覺上帶來強烈的沖擊,這就是導演在視覺上制作的驚顫。此時導演采用的是特寫鏡頭,看到這仿佛自己的頭皮都在發(fā)癢,這就是觸覺上制作的驚顫。后來法醫(yī)進來把被害人的頭部拎起來,這里導演加入了一個聲音,就是把一樣東西從水里拎起來的那個聲音,這樣的聲音加上當時的畫面讓人感到發(fā)毛、發(fā)澀,這就是聽覺上制作的驚顫。
此時的場景設計把人的各個感官都調動了起來。陌生化理論代表認為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就是因為它把人們從無意識中喚醒,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運用“反?;钡氖侄?,來增加人們的感受的難度和延長感受的時限?!镀咦谧铩钒讶藗兊母鱾€感官的體驗都發(fā)揮到了極致。
緊接著“暴食”案,星期二的時候又發(fā)生了一宗命案,被害人是本市有名的律師,犯了“貪婪”罪。米爾斯來到犯罪現(xiàn)場,地板的顏色是灰黃色,并且用黑色皮質的沙發(fā)布景,沙發(fā)的旁邊是一架稱,稱旁邊有幾個大大的鮮紅的英文字母“GREED”。這時一段類似于金屬摩擦的詭異的音樂也隨著這個大幅度俯拍鏡頭響起,整段音樂歷時12秒,雖然很短暫,但其詭異的感覺更渲染了整個場景的恐怖氣氛。警員薩默賽特翻看著幾張律師死亡的照片,整段剪輯歷時兩分鐘,其中閃現(xiàn)了四次案發(fā)當時的照片,這種制作恐怖的方法雖然是一閃而過,但還是給觀眾一定的回味的時間,這些關于案發(fā)現(xiàn)場的黑白照片中所呈現(xiàn)的恐怖影像以及導演在前段案發(fā)現(xiàn)場呈現(xiàn)的陰沉基調形成了強烈而驚悚的審美體驗。
根據(jù)陌生化理論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的觀點,“藝術的功能是對日常生活方式支配的習慣化過程起反作用。即把熟悉的、習慣化的事物通過藝術手法的加工變得不熟悉,使我們對它感到陌生、新鮮,從而對它發(fā)生興趣。”導演在這里運用了一種靜態(tài)的表現(xiàn)形式,從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畫面張力,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從而體驗到不一樣的恐怖效果。
陌生化強調創(chuàng)新,主張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使審美主體感到新鮮感,奇特感,從而恢復已經鈍化了的審美知覺。“懶惰”罪的場景堪稱犯罪驚悚片中的經典之作,當所有人都認定這位被害人已經死去的時候,被害人卻沒有氣絕的場景讓觀眾倍感恐懼。警拿著手電筒在檢查尸體,鏡頭也慢慢移動到了被害者的頭部,被害者突然咳嗽一聲,如同干尸的他在床上突然痛苦的掙扎,所有人的恐懼也達到了極限。這段場景在不斷增加人們心理壓力和不斷切換的視覺場景之中吊足了觀眾緊張的情緒和恐怖的心理。犯罪電影中被害人死亡的固定情節(jié)讓人們漸漸的熟悉,而《七宗罪》卻打破了人們的思維常規(guī),突破了觀眾目前的接受視野,由此讓人們對這個熟悉的場景產生了新的感覺,帶來了不一樣的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