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禮俊
中職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心,能夠快速掌握知識。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有效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認知,尤其是學生對情感的體驗。但是,目前我國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情感教育還存在一定的空白,限制了學生的進步,亟待教師實踐解決。因此,筆者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過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圍繞學生的生活、情境、合作展開,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現(xiàn)狀。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展開,讓學生站在生活的土壤上感受知識成長的力量,充分發(fā)揮生活對學生的指導作用,通過鼓勵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生活的指導意義,沒能使學生樹立生活意識,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生活的作用,通過生活來喚起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學習“合歡樹”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情感,增強學生對母愛的體驗,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圍繞“母愛”展開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促使學生在分享中感受母愛“不求回報”的特點。學生在分享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點滴時,對作者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分析,體會到了作者借助合歡樹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和愧疚的情感,加深了對母愛和生命的理解程度。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讓學生樹立了生活意識,促使學生在生活的指導下“感同身受”,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情境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將靜態(tài)的文字轉化為動態(tài)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獲得視覺、聽覺上的沖擊,幫助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對情境選用不恰當,沒有貼合學生的實際,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語文教師在應用情境時,要結合學生的情況,深化學生的共鳴。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體會“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寫作效果,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情,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荷塘月色”的課文朗誦,讓學生在誦讀聲中感受散文寫作韻感,體會作者淡淡的憂愁、淡淡的喜悅的復雜心情。學生聆聽的過程中,都被作者展示的場景所吸引,對月下荷塘的靜謐有了更深層次的感受,在朗誦聲中逐漸與作者融為一體,感受到了作者復雜的心境,掌握了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了情境的意義,幫助學生在情境下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主要內容,深化了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共鳴。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合作來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豐富學生的學習技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得語文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互相取長補短,獲得雙贏。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總是強迫學生匆匆結束合作,使學生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時,要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結構,促使學生在合作中提高認知。例如,在學習“士兵突擊”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小說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和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性,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組,組織學生合作對課文進行演繹,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他們“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一聽說是表演,都顯得很積極,為了更好地完成表演,學生對文章進行了細致的研讀,掌握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領悟了文章的主旨。在表演中,學生還增加了動作設計,豐富了各自的人物形象,增加了表演的觀賞性。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合作展開,讓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中豐富了自己的語文認知。
總之,本文圍繞學生的生活、情境、合作展開了教學探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在靈活的教學手段下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促進了學生對情感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與作者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深化了學生的理解,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