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燕
素有“港通天下,名藏古今”之稱的寧波地處長三角南翼,是“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始發(fā)港,當選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連續(xù)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更是著名的院士之鄉(xiāng)。目前,寧波大市范圍內擁有28家4A級景區(qū)和1家5A級景區(qū)。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以及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全球化發(fā)展,來寧波旅游、工作或者定居的外國人逐年增加。據寧波旅游政務公開信息統計數據顯示,寧波2017年度入境外國游客人數達186.9109萬人次,亞洲游客34.8315萬人,亞洲游客在總人數中占比18.6%。其中,日本游客以10.5329萬人次穩(wěn)居第一,韓國以4.6413萬人次位居第二①。
公示語指的是在公共場所向公眾公示須知內容的語言,它包括了標識標語、路牌、指示牌、公告、警示等等。丁衡祁(2006)在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上提到,公示語的譯文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錯譯、語法、拼寫、違反習慣說法等問題屢見不鮮,有些譯法甚至在國外被當作飯桌笑談,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國際聲譽。這與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高度發(fā)展,對外交流的日益擴大是極不相符的②。
目前,在大部分寧波旅游景區(qū)內可見中、英、日、韓四種語言的公示語標識,體現了寧波市政府的主動服務意識的同時,其翻譯卻不盡如人意。許多專家學者針對寧波旅游景區(qū)的公示語英語翻譯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促進了寧波旅游景區(qū)公示語英語翻譯的完善,但對寧波旅游景區(qū)公示語日語、韓語翻譯的相關研究目前還未發(fā)現。
首先,本文采用歸納演繹法舉例分析寧波市旅游景區(qū)公示語日語翻譯現狀并就錯誤翻譯進行訂正;其次,探討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建議和對策。希望能以此引起其他研究者及政府、景區(qū)、社會公眾的關注,促進寧波市公示語日語翻譯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
為深入了解寧波市各大旅游景區(qū)公示語日語翻譯的現狀,筆者以寧波大市6家旅游景區(qū)的公示語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實地調研和拍照數據采集。除阿育王寺暫未配有日語公示語外,天一閣、月湖、九峰山、天童寺、慶安會館等景區(qū)的公示語均配有日語公示語。本次調研共采集到有效圖文照片209張,采集到中日對譯信息379條。部分景區(qū)的公示語日語翻譯錯誤頻出,存在著諸多不規(guī)范之處。
對收集到的旅游景區(qū)公示語日語翻譯語料進行分析后,筆者對錯誤進行歸類,共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會語用失誤兩大類,包括詞匯語用失誤、語法語用失誤、專有名詞翻譯不當、缺譯漏譯、譯文不統一、信息不對等、文化信息缺失等在內的七小類。
“語言語用失誤即語言本身的失誤,主要在語言、詞匯、語法等層面表現出來,而以詞匯和語法的語用失誤為多”③。
1.詞匯語用失誤
詞匯是語言的最基礎部分,因為不涉及復雜的語法結構等因素,從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出錯率較少的,然而現實情況并不樂觀。
例1原文:土特產街
譯文:農業(yè)市場の特徴
例2原文:出口
譯文:輸出
例1將“土特產街”翻譯成“農業(yè)市場的特征”,例2將景區(qū)的“出口”翻譯成對外貿易上的“輸出(出口)”,顯然是錯誤的。此處的土特產街是出售各類寧波特產的商業(yè)街,因此正確翻譯應該是將“土特產”翻譯成“御土産”,“街”翻譯成“商店街”,即“御土産商店街”,“出口”翻譯成“出口”即可。如果連最基本的詞匯翻譯都不準確或者說完全錯誤的話,不僅會讓游客感到一頭霧水,也會影響寧波市旅游景區(qū)的對外形象。
2.語法語用失誤
在調研中,筆者還發(fā)現了大量的語法錯誤,造成文不達意。此類公示語標識明顯無法實現公示語的作用,更不能傳達給日本游客正確的景區(qū)信息。
例3原文:1號登山步道
譯文:1番は山道に登ります。
例4原文:2號登山步道
譯文:2番は山道に登ります。
例3和例子4,是位于九峰山景區(qū)的公示語內容。以例3為例,原文是名詞性指示語,譯文卻將“1號”作為主語,錯誤斷句,“1號/登/山步道”,將其譯成了“1號登上了游步道”,簡直啼笑皆非。筆者建議翻譯成“1番の登山道”。究其原因,這些錯誤可能僅僅是因為譯者的疏忽造成的,而后期校對便可規(guī)避此類錯誤。
3.專有名詞翻譯不當
例5原文:綠筠屏
譯文:緑の竹モニター
例6原文:天童寺
譯文:天童テンブル
例5和例6屬于專有名詞翻譯不當。“モニター”是“monitor”的外來語,根據大辭林的解釋共有四種意思,1)評論員;2)監(jiān)聽、監(jiān)視器;3)顯示器;4)監(jiān)控,沒有一個能夠符合原文“屏”之意。筆者認為對于一些專有名詞,比如地名、人名、路名等,可以直接使用日語的當用漢字進行翻譯,日語里沒有的漢字可以直接用中文漢字標識并用片假名標注讀音,以此更好地服務來自日本的游客們,實實在在發(fā)揮公示語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此處的“綠筠屏”翻譯成“緑筠屏(リョクウンビョウ)”較為合理。同理,“天童寺”翻譯成“天童寺”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當用漢字與中文漢字存在區(qū)別,比如“天童”二字,中文宋體的“天”的兩橫上短下長,日文明朝體的“天”的兩橫上長下短,因此印刷時必須采用MSMINCHO字體。目前,寧波旅游景區(qū)內的公示語日語翻譯的印刷基本都未采用MSMINCHO字體。沒有日語基礎的游客很難辨別其區(qū)別,但對有日語基礎的游客來說卻很明顯。
4.漏譯、缺譯現象
在諸多的公示語標識中,還存在著詞匯漏譯、缺譯現象。
例7原文:于1976年開工建造,1981年建成并交付使用。
譯文:年に建設し始め、年に出來上がって使用し始めた。
例7中,天一閣景區(qū)尊經閣的基本信息介紹中,原文中的年份信息并未被翻譯,屬于低級錯誤。還有在天一、月湖景區(qū)的導覽圖中,原文的“茶室”有韓語翻譯卻沒有日語翻譯,“咖啡”有日語翻譯卻沒有韓語翻譯。此類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還是翻譯程序不夠嚴謹。雖然只是一個簡單詞匯的缺失,但外國游客是無法從缺失的信息中了解準確的景區(qū)信息的。
“社會語用失誤主要是指因交際中不了解文化背景選擇了不恰當的語言形式,從而造成的語用失誤”④。
1.譯文不統一
例8原文:游客止步
譯文1:関係者以外立入禁止
譯文2:観光客立ち止れ
譯文3:観光客立ち止ま
例9原文:衛(wèi)生間
譯文1:トイレ
譯文2:バスルーム
譯文3:化粧室
譯文4:お手洗い
例10原文:火源不上山,森林才安全
譯文1:火を遠慮せば、森林が安全
譯文2:山に火種を絶せば、森の安全が確保できる
上述四個例子分別選自同一個景區(qū),但是其日語翻譯卻出現了不同的版本。先不說翻譯的準確性,但就同一個內容,選用不同的日語翻譯來看,明顯沒有做到翻譯的規(guī)范化和統一化,從而使外國游客產生迷惑,造成不良影響。其次,針對以上公示語的日語翻譯,筆者認為將“游客止步”翻譯成“関係者以外立入禁止”雖然正確,但是缺點人情味,可以翻譯成“ここからはスタッフエリアです”,比較柔和,不顯生硬,更多了一些賓至如歸的感覺。而對于“衛(wèi)生間”一詞,采用日本最常用的“お手洗い”即可。例11的“火源不上山,森林才安全”是具有中文對仗的警示類標語,逐詞逐句地進行直譯,兩句譯文粗看雖“忠實”于原文,但意思如果不能被游客理解的話,便達不到翻譯的目的。此句公示語直接借用日語慣用語“火気厳禁”比較貼切,也符合日語語言習慣。
2.信息不對等
例11原文:您已經進入監(jiān)控區(qū)域
譯文:また、監(jiān)視事項を入力して
例12原文:《媽祖與中國紅》陳列
譯文:馬祖の赤い中國
例13原文:《中國寧波船史館》
譯文:中國寧波ボートショーは、歴史
以上三個例子都來自慶安會館,其日語翻譯簡直讓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且明顯有機器翻譯的痕跡,暴露了景區(qū)并未重視公示語的日語翻譯。筆者認為將例11翻譯為“防犯カメラ撮影中”較為準確,在日本大型商場、景區(qū)也都可以看到此標語。例12的日語翻譯的中文意思是“媽祖的紅色中國”,不僅詞語選用錯誤,與原文意思也風馬牛不相及。例13的日語翻譯的中文意思是“中國寧波船展示是歷史”,與原文的信息明顯不對等,分別翻譯成“『媽祖と中國赤』の展示”和“中國寧波船史館”較為妥當,而且例13的書名號原文和譯文都不應該使用。
3.文化信息缺失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信息,如果只考慮語言的對等而忽略文化差異,則常常會造成理解的偏頗,從而影響公示語翻譯的目的和效果。
例14原文:太白樓
譯文:星のカフェ
例14原文中的太白樓是天童寺附近的一家餐飲店,主營素食。而譯文中將“太白”理解成“太白金星”進而翻譯成“星”,將主營素食的餐飲店翻譯成“カフェ(咖啡店)”,譯者將具有完整的文化信息拆分后進行翻譯,造成了文化信息的缺失。而就筆者走訪調研發(fā)現,“太白樓”之所以取“太白”二字,是因天童寺背倚太白山而建,遂以此為名。此處翻譯可采取加譯,翻譯成“太白樓·素食レストラン”,“素食レストラン”是對太白樓的一個解釋說明,以此更好的向游客介紹太白樓。
上述問題的產生,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譯者缺乏翻譯專業(yè)素養(yǎng)。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有些日語翻譯錯誤是低級錯誤,有些翻譯是直接借助翻譯工具進行翻譯的,譯者的翻譯素養(yǎng),包括其中日語言水平、文化知識儲備以及責任態(tài)度是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公示語的日語翻譯,原意是在向日本游客展示中國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然而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確實給旅游景區(qū)的日語翻譯帶來了相應的阻礙和困難。
(二)景區(qū)缺乏規(guī)范化公示語翻譯程序和維護機制。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寧波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由譯者翻譯完成后,必定缺乏第三方的日語翻譯文本的校對工作。而像詞匯、語法、句式等錯誤便可由專業(yè)人士進行檢查復審進行規(guī)避。其次,從筆者實地走訪調研中發(fā)現,任何一家景區(qū)都沒有設立相關的公示語反饋意見箱,或者是投訴箱。從翻譯到公示語標識的制作沒有規(guī)范化流程,也沒有設立相關的反饋機制,造成了旅游景區(qū)日語翻譯目前的困境。
(三)社會公眾缺乏對公示語的關注。景區(qū)游客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國內游客大多缺乏專業(yè)知識,較難發(fā)現公示語日文翻譯存在的問題,其次,日本游客雖然能發(fā)現日語翻譯錯誤,但卻無法知道中文原文的意圖。中日游客間形成的“我看不懂,我不理解”的尷尬局面是造成大眾缺乏關注的根本原因。而具有中日雙語知識的游客往往在發(fā)現錯誤后因找不到相應的反饋部門而不了了之。
(四)政府缺乏公示語翻譯規(guī)范和語料庫。錯誤的翻譯改起來并不難,難的是沒有統一的翻譯標準。截至目前為止,寧波市旅游局暫未頒布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相關指導規(guī)范性文件,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旅游景區(qū)中日翻譯語料庫。這便造成了景區(qū)公示語一語多譯,譯文不統一、不準確和不規(guī)范的亂象。
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位于“海上絲綢之路”出發(fā)港的寧波必將吸引更多的日本游客,旅游業(yè)也將迎來機遇與挑戰(zhàn),旅游景區(qū)的公示語間接地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化素養(yǎng),將成為寧波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規(guī)范譯者資格,提高譯者翻譯專業(yè)素養(yǎng)和跨文化意識。首先,要對參與公示語翻譯的譯者資格進行嚴格審核;其次,譯者的翻譯素養(yǎng),包括其中日文水平、翻譯專業(yè)水平以及責任感等進行嚴格把關;再次,譯者應結合中國特色和日語特性進行準確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做到尊重中日間的文化差異,融會貫通中日文化⑤,才能把中國的文化、歷史和傳統準確地傳達給日本游客,真正達到中日兩國民眾的深入交流。最后,在此基礎上,譯者應與委托方進行充分溝通,準確掌握譯文翻譯的使用場合、時間等信息。
(二)規(guī)范翻譯程序,完善景區(qū)公示語日語翻譯的反饋系統。首先,公示語的日語翻譯的初次翻譯,應從接受公示語的對象出發(fā),并建立在在充分理解所要翻譯漢語的文化內涵和權威工具書的基礎上。其次,將初稿與日本同一語境的景區(qū)公示語進行比對,加以潤色,避免機器式日語翻譯詞匯的出現。最后,請精通漢語的日本專家進行復審檢查,去除不嚴謹、不完美的表達。在交稿印刷前還要再次檢查,避免漏譯、筆誤、缺印等情況的出現。此外,景區(qū)應該進行專業(yè)翻譯人員的引入和培養(yǎng),設立相應的意見反饋中心。有了規(guī)范的翻譯程序和反饋系統,必將大大提高日文翻譯質量。
(三)激發(fā)公眾熱情,提高公眾對公示語的關注并獻言獻策。中日公眾身為公示語的使用者,公示語的完善程度與翻譯的準確程度與其生活、工作、娛樂息息相關。在“互聯網+”的時代下,相關部門可利用微博、微信平臺,開設相關的文化活動,激發(fā)公眾熱情,呼吁廣大群眾對公示語進行糾錯。而作為問題的發(fā)現者,更應積極、主動地通過網絡等媒介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精通日語的民眾應運用自身的語言能力,發(fā)現問題,并及時向有關機構部門反映問題。
(四)制定相應法規(guī),建立寧波旅游中日雙語平行語料庫。政府應結合寧波市公示語的翻譯現狀制定相應的指導規(guī)范文件,充分發(fā)揮政府監(jiān)督管理職能。其次,借鑒國內已建立了相應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雙語語料庫,像賀州地方性旅游景區(qū)翻譯語料庫、貴州市對外宣傳平行語料庫等,建立寧波市旅游景區(qū)中日雙語平行語料庫。該語料庫的建立,不但能夠迅速、準確地為譯者提供所需信息,提高翻譯效率和質量,也將對寧波經濟、文化發(fā)展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促進公示語翻譯制度的完善。此外,語料庫不僅能服務于寧波的旅游業(yè)發(fā)展,還能成為翻譯愛好者分析翻譯文本特征、總結翻譯技巧的資料庫。
以上所例舉的公示語出現的不規(guī)范、不地道的日語表達,會給來自日本的游客們帶來困惑,甚至會讓他們產生誤會,影響寧波的整體城市形象。旅游景區(qū)的公示語對于海外游客而言,除了引導的作用外,還是他們獲取寧波景區(qū)信息、寧波歷史和文化底蘊等知識的有效媒介。本文僅以采集到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日譯錯誤為例,其他錯誤暫不論述。
在首屆翻譯學國際前沿課題高端研討會上,曲阜師范大學秦洪武指出“翻譯是文化傳播的必要條件”⑥。旅游文化也是文化的一類,只有大量的旅游文化內容被準確、廣泛地翻譯,才能加速或擴展外國游客接受吸收中國文化的深度和廣度,推動中國文化獲得與其經濟和文化地位相匹配的話語權。寧波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日語翻譯,是將寧波打造成為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外樹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寧波作為我國沿海首批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在加強中日交流方面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寧波景區(qū)公示語的日語翻譯工作也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今后,筆者將進一步研究寧波市旅游景區(qū)中日雙語平行語料庫的建立與應用。
注 釋
①數據來源于寧波旅游網,http://www.nbtravel.gov.cn/tj/201803/t201803 06_189837.htm,2017年3月29日.
②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 逐步確定參照性譯文[J].中國翻譯,2006,11(6).
③王曉敏,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8):98.
④王曉敏,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8):98-99.
⑤汪洋.旅游日語翻譯和中日文化差異的探討[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6(6):162.
⑥張政,王克非.翻譯研究:現狀與未來——記“首屆翻譯學國際前沿課題高端研討會 [J],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20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