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is shiu
David Hockney(大衛(wèi)·霍克尼)曾在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為其個人藝術生涯舉辦的回顧展紀錄片里說道:“我的一生都在圍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主題作畫,我熱愛時間的流動性,我一直都在畫‘此刻,我喜歡‘此刻,‘此刻不也就是人生的所有意義嗎?”在Hockney的作品中,他所呈現(xiàn)的每一個“此刻”都是全新的另一刻,也正如他的畫作來到此刻全新的木木美術館新館一樣。
作為隆福寺地區(qū)振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木木美術館帶著成立5年來的第一個分館——木木美術館錢糧胡同館來到蘊含深厚歷史和傳統(tǒng)的隆福寺社區(qū),且在第一個開館大展就毫不猶豫地選擇和英國泰特美術館合作舉辦David Hockney個展?!拔覀兌挤浅O矚gDavid Hockney和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總是全新的和富有生命力的。能舉辦Hockney的個展是很多美術館的夢想?!蹦灸久佬g館的創(chuàng)始人
林瀚對我們說道。而舉辦此展,與泰特美術館的合作無疑是最佳之選。跟隨木木美術館新館展覽的參觀流線,觀眾在其間秩序輾轉。忽上忽下的瀏覽路線和或明或暗的空間視角里,David Hockney備受矚目的《大水花》《我的父母》《克拉克夫婦和波西》等作品一一呈現(xiàn)。在Hockney 60多年的藝術生涯里,他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式從不拘泥于某一種或某幾種,而是在不同的藝術領域里自由徜徉,其風格也一直拒絕被定義。正因如此,我們很難用一些固有標簽來描述他和他的作品。更因如此,與其畫作相伴的過度修飾和襯托都是無用,因其作品本身已足夠描述一切。所以設計師青山周平在設計這座木木美術館新館之時,便將這里的空間維持在較為“原始”的狀態(tài)。但我們拒絕將這種“原始”形容為“粗魯”,而是更愿意肯定地描述其是“剝離了繁復裝飾的空間本質”?!按蟛糠置佬g館空間和外貌都被過度裝飾,但回歸本質才應該是美術館最重要的特性,”林瀚解釋道,“我們所追求的美術館是宏觀上的美麗,而不是微觀上的漂亮?!?/p>
而這座剝離了“繁復表面”的木木美術館錢糧胡同館也為隆福寺社區(qū)帶去更為“外放”和“裸露”的藝術社區(qū)環(huán)境。在木木藝術社區(qū)的構想下,藝術將不再是“圈養(yǎng)在圍墻里的珍禽異獸”,而是跟隨社區(qū)生活的流動性,營造出全新的藝術生活方式。正如David Hockney這位一直以來都愿意吸收新想法和新風格的創(chuàng)作者一樣,木木藝術社區(qū)正逐漸吸納著藝術之源,又在不經意間讓藝術的水花漸入社區(qū)里的稀松平常。AD
本頁1.左側My Parents《我的父母》創(chuàng)作于1977年,收藏于泰特美采館。右側Mr and Mrs Clark and Percy 《克拉克夫婦和波西》是1970~1971年創(chuàng)作的布面丙烯作品,由泰特美術館收藏。2.1987年創(chuàng)作的四折屏風Caribbean Tea Time《加勒比茶歇時間》,由泰特美術館收藏。3.2017年創(chuàng)作的紙上攝影繪畫In The Studio December《在工作室中》,由泰特美術館收藏。
David Hockney的作品在不同藝術領域徜徉,很難定義其風格,更無法將其標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