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龔清世,張元香,杭麗
摘要:通過對29份糯性糜子的生育期指標及產量的記載測定,進一步篩選出適宜本地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可知:生育期內,各糜子品種都能成熟,株高、莖粗、節(jié)數、主穗長、主穗柄長、分枝、穗重、穗粒重等,各品種間差異明顯;B85-20產量最高,達到310.82Kg/畝。
關鍵詞:糯性糜子;品種;產量
基金項目:干旱條件下糜子高產群體結構、生理性狀及微氣象特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71529)、糜黍豐產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2014BAD07B03)、陜西省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轉化項目——小雜糧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NYKJ-2018-YL19)
中圖分類號:S51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20.034
糜子產量受品種、栽培方法、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對產量影響差異較大[1]。糜子作為耐旱的禾谷類作物在本地區(qū)種植廣泛[2-4],籽粒營養(yǎng)豐富。近年來,因膳食結構的調整,人們對糜子的產量及品質要求更高。
通過對從2017年糜子種質資源種中篩選出的29份各類型品種進行田間觀測試驗,鑒定其適應性和生產潛力,評價其商品性,從中篩選適應性廣、高產穩(wěn)產、品質好、符合市場需要的各類優(yōu)良糯性糜子品種。
1試驗設計
選用2017年糜子觀測試驗種子,播種前進行選種去雜;試驗地設在神木市解家堡辦事處趙家溝旱作農業(yè)示范園,為山旱地黃綿土,前茬作物為大豆,肥力中等。
試驗設3重復,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10m2(2m×5m)。行距50cm,每畝留苗2.67萬株。
種植:6月14日;條播,中期追施磷酸二銨10kg/畝。
收獲:9月22日;搭建防鳥網及綠色防控等措施。
2 數據處理
2.1田間記錄表(見表1)
上述品種在生育期內的生長指標差異明顯,株高在67~190cm之間,其中B85-20株高(187.2cm)最高,2048(67.2cm)最低;莖粗在4.5~8.1 cm之間,其中,大瓦灰(8.06cm)最粗,雁北天糜(4.54cm)最細;節(jié)數在5~8之間;主穗長在15~43cm之間,其中,大瓦灰(42.3cm)最長,A75-2(15cm)最短;主穗柄長在9~38cm之間,其中稱錘黍子(37.2cm)最長,靈合紅粘糜(9.86cm)最短,;分枝率在0~17之間,其中,雁北天糜(17)最多,冀黍2號(0)最少;穗重在14~31g之間,其中,紫稈紅黍(30.74g)最重,A75-2(14.62g)最輕;穗粒重在4~16g之間,其中紅軟糜(15.70g)最重,A75-2(4.86g)最輕。
2.2產量表(見表2)
上述品種的產量從表中可知,B85-20產量最高,達到310.82kg/畝,黃糜(黍)產量最低,為64.03kg/畝。有10個品種產量低于100kg/畝。
3 結論
生育期內,各糜子品種都能成熟,株高、莖粗、節(jié)數、主穗長、主穗柄長、分枝、穗重、穗粒重等各品種間差異明顯;B85-20產量最高,達到310.82kg/畝。
參考文獻
[1]王顯瑞,趙敏,張野,等.糜子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2,16(04):6-8,20.
[2]安鑫鑫,賈嬋,華棟,等.不同地區(qū)糜子的性狀差異[J].北京農業(yè),2014,(03):17-18.
[3]曹曉寧,王君杰,王海崗,等.糜子栽培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31):79-81,84.
[4]高亮之.21世紀農業(yè)與生物氣象學展望[J].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2000,(01):91-92.
作者簡介:李瑞,碩士研究生,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
通訊作者:龔清世,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