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造景手法的定義、要素以及造景手法類型等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運用,以蘇州拙政園為例,分析古典園林中的不同造景手法,并且對拙政園中不同的景進行細化解析,更深入地了解造景手法的精妙之處。希望造景手法可以在今后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并且可以讓現(xiàn)代園林景觀設計吸取更多的精華,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關鍵詞:古典園林;造景手法;拙政園
一、園林造景的基本概述
在分析中國古典園林的時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其中的意境所在,而這其中的意境正是通過這些造景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中國古典園林的總體布局符合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難以用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同樣都是通過點、線、面結合而成的布局形式,卻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用同樣的造景要素可以創(chuàng)造出完全不同的景致,這也正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魅力所在。
二、蘇州古典園林的設計與造景手法
(一)園林設計
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景觀的區(qū)域范圍中,運用園林景觀的知識與方法,并且運用一定的工程技術,通過對地形的改造,種植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方式創(chuàng)建出美的環(huán)境。
(二)造景手法
造景是指通過人為的手段,利用環(huán)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個要素創(chuàng)造出所需要的景觀。古典園林造景手法,通常以山水為基礎,有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之感。 在造景的過程當中,運用的手法不同所帶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造景手法主要包括障景、漏景、框景、借景、對景、夾景等。在不同的地方運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可以表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景觀,使得在有限的實際面積內(nèi)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視覺面積,景觀更加豐富化、多樣化。
三、蘇州拙政園造景手法的運用
(一)蘇州拙政園的概況
拙政園全園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東園、中園和西園,它們之間由景墻與長廊相隔。東園以田園風格為主基調,在山水之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景觀建筑;西面水面環(huán)繞,亭閣建在依山傍水之處,使整體布局相對緊湊;拙政園最精華的部分則在中園當中,其總體布局的中心為水池,而亭臺榭閣則是依水而建。蘇州古典園林的入口隔斷基本都由影壁墻、假山、花臺等元素構成,各景觀區(qū)域之間都以水、廊、林、花叢等為隔斷,作為遮擋視線之用,在感受空間的過程當中避免游者有一覽無余的蒼白之感,而是經(jīng)過曲徑迂回才可看到園內(nèi)之景,即使站在園中最高處也無法將園中景致盡收眼底,給人一種神秘之感,耐人尋味。
(二)蘇州拙政園中的造景要素
蘇州拙政園中的景點可以以孤植、孤賞石、亭、塔、閣、凳、汀步等表現(xiàn)。雕塑、小品、植物、建筑、置石等園林中的點既是“景點”,又是“觀景點”,這說明了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造景要素的多樣性。點在作為主景的同時也常被用來作為配景,起到烘托主景的作用。
1.山石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假山成為最具表現(xiàn)力和最具特點的形象。在園林中置石立峰是為了增加它的自然趣味,所謂“無山石不成園”,通過運用和改造天然地形,根據(jù)山石的大小、形狀、紋理等不同的要素,巧妙地進行人工堆砌假山或散置山石的處理,達到視覺的藝術美感。在蘇州園林中常常運用山石來呈現(xiàn)對景、障景之效果,可以有柳暗花明之感,并且在一些景觀小品處運用山石有一定的高低落差,來豐富其觀賞性。
2.水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水景是以模擬自然水體為主,水景的樣式比較多樣化,沒有局限其形式,而是多采用仿自然的水體形態(tài)以橋、臺、堤等為組成元素來設計,形成了獨有的中國古典特色的景致和韻味。江南私家園林或局部景區(qū)采用水池為主,回流溪澗、瀑布或隱或顯于假山之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3.建筑
中國古典園林是以自然景觀作為園林主體,形成了中國自然山水畫的感覺,而建筑物只是起到點綴自然景觀的作用,整個園林設置景中有景,園中有園,曲折迂回,顯得含蓄有韻味?;ú輼淠荆约按┎逵谏剿?、花木及建筑之中的迂回曲折的園路來配合山水的布置,統(tǒng)領園林格局的作用并不是由建筑而產(chǎn)生,而是園林中其他的自然景致所形成的構圖牽制著建筑的擺放。為了讓人們在欣賞建筑美的同時還可觀賞到自然之美,將湖石、植物、山水等自然景觀也滲透到建筑中去,促使建筑園林化,園林和人建立起情感聯(lián)系,使人也融于大自然之中。
4.植物
植物是古典園林中造景的要素之一,也是觀賞的主要目標,園林中許多建筑物常以周圍植物所命名,以描述景致的特色,也是體現(xiàn)植物與建筑的有機結合。中國古典園林中花草、樹木與人們的日常居住區(qū)域融為一體?;ú荨淠局糜趫@林景觀之中,山水、建筑周圍的樹林、草叢不加以修飾,而是通過圍墻與之隔開,呈現(xiàn)出自然的形態(tài),沒有了生硬之感,更多的是與之合為一體。
(三)蘇州拙政園中運用的具體造景手法
中國造園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將園林設計與工程技術有機融合,達到一個最佳的視覺效果。拙政園是極具江南古典園林所獨有的藝術特點的園林之一,其藝術特色通過造景的手法將這些特點一一呈現(xiàn)出來。
1.障景
障景是古典園林藝術中造景的一種手法,就是移步換景,步移景異,采用布局層次和構筑山石達到分割景觀的效果,使人們不能一覽無余。在蘇州拙政園的一進門處,看到的就是一座自然的黃石假山所形成的景觀小品擋住視線和去路,這正是障景手法的表現(xiàn),可以藏住園種的美景不外露,沒有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運用曲折的躲閃、遮掩的含蓄之法,使其意味深長,讓人細細品味,慢慢欣賞。而在園林內(nèi)部設置種種的遮擋物,形成障景,如花木、山石、門窗等都做到了藏露互補,美不勝收。
2.對景
在園林中,或在亭、臺、閣、榭之處可觀賞到山、石、橋、樹木等或在山、石、橋、廊等處可觀賞亭、臺、閣、榭,這種從一側觀賞點觀賞另一側的賞點,正是對景。沿梧竹幽居北側路觀賞,沿小路直走在深樹叢中立有待霜亭,其所處位置的東、西、南、北四面隔水與四座亭子互為對景。再到鴛鴦廳對面的亭子,這個亭子有兩個扇形空窗,一個面對倒影樓,另一個則是對著鴛鴦廳,形成了對景。
3.漏景
漏景有若隱若現(xiàn)之感,經(jīng)過圍墻或走廊的漏窗來透視園內(nèi)景物。蘇州拙政園中的曲廊在亭榭周圍環(huán)繞,點綴有花木山石,從曲廊中的漏窗望去皆為意蘊豐富的中國山水畫,園中的景物也因曲廊和漏窗的形式展現(xiàn)出獨特的韻律之感。人們一步一景地將園林游覽下來,才能體會到其中設計的獨到之處,整個過程猶如欣賞一幅山水畫卷,移步異景,具有變化的韻律情趣。
4.借景
借景是中國園林景觀藝術表現(xiàn)的傳統(tǒng)手法,是將園林外面的景物“借”到園內(nèi)視景中來。蘇州古典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整個園林景致的深度和廣度,豐富觀賞的內(nèi)容,在運用多樣統(tǒng)一、迂回曲折等造園手法的同時,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到借景的手法,將景致無限擴大出去,從而打破了園林中有限的空間限定,利用借景的表現(xiàn)手法將園林景觀與自然空間進行融合與延伸,使園林可以更加貼近自然而又融入自然空間中,可以讓觀賞者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園林內(nèi)也引向了園林外的景色中去。遠香堂借北寺塔之景,使得空間層次明確豐富,時間空間亦無止境般絕妙。
5.框景
把真實的自然景觀用畫框式的門、窗洞、框架將遠景圍繞起來,形成自然山水畫的感覺。在拙政園中隨處可見用門、空窗等框出的景色,感覺就是一個靜止在此的景色,變換不同的角度,所呈現(xiàn)的景色也有所不同,美景不斷。
四、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對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啟示
(一)小中見大
在蘇州園林中不同的景觀區(qū)域有各自不同的主題和特色,各景觀之間主次明確,起承轉合,產(chǎn)生不同的節(jié)奏與韻律,在一個有限的空間當中可以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空間,同時利用空間上的高低落差、遠近關系來起到空間的擴大作用,這是擴大空間感的重要方法。
(二)隔則深,暢則淺
在蘇州古典園林中,想要使空間環(huán)境更具有層次感和進深感,可以使用不同形態(tài)的隔斷來創(chuàng)造出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景致。充分利用空間各種的變化,用變換空間大小、方向、明暗等方式將單調的走道處理得更加豐富。在過道中通過漏窗、門洞等可以若隱若現(xiàn)地觀賞園林中的湖光之景。而當繞過這一遮擋物,景色便全然出現(xiàn)在眼前,達到了欲揚先抑的藝術效果。
(三)景隨人動處處景
蘇州古典園林中步步有景,一步一景,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處處有巧思之處。每一處山石、花草都是精心設計出來的,當你觀賞于建筑時候,山水就成為了襯托之物,而當你關注假山之時,建筑便又成為了背景。觀賞者沿途漫步,景致也在發(fā)生著不同的變化,抬眼望去已是另一番景色在眼前所呈現(xiàn)。
(四)曲徑通幽
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的瀏覽線路設置主要分為依山而設與繞水而設這兩種方式,但無論如何設計路線,其設計原則都是通、曲折、趣、幽等。都是要求在園林的觀賞線路中不要出現(xiàn)景觀的死角,各空間形態(tài)之間雖然各自獨立存在但同時也要相互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出古典園林中鬼斧神工的設計,可以讓觀賞者與設計者達成更多的共鳴。蘇州園林中的道路沒有寬闊的大道,而是由小徑組成,在小徑兩側景色讓人身臨其境,讓人產(chǎn)生在畫中游的感覺,步入其中心曠神怡。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在造園要素、造景手法上以及總體規(guī)劃布局上都表現(xiàn)出我們想營造一個理想家園的目標和追求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并且在為之不斷努力。造景手法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對現(xiàn)代園林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也需要我們園林設計者要不斷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且可以將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應用到現(xiàn)代園林當中,這也是我們研究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意義所在。中國現(xiàn)代園林景觀的發(fā)展,正是要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成功案例,提升中國現(xiàn)代景觀設計與開拓民族文化內(nèi)涵,指引中國現(xiàn)代園林藝術和造園工程可以更加健康、有序、和諧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2005.
[2]里德.園林景觀設計從概念到形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3]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4]劉海燕.中外造園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5]周武忠.理想家園: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6]湯曉敏.王云.景觀藝術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浙江建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