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 梁國欣
膽囊結石臨床發(fā)現(xiàn)率較高,其作為常見的膽道疾病之一,在急腹癥中的占比僅僅低于闌尾炎,位居第二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與結構不斷發(fā)展改變,導致膽囊結石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漸上漲的態(tài)勢[1]。超聲檢查作為膽囊結石首選的檢查方式,成本低、操作方便,對于疾病的篩查具有較大優(yōu)勢,但是不能避免疾病的漏診與誤診,這對患者自身以及臨床醫(yī)生對疾病的診斷有著一定的影響。本文為了進一步研究超聲診斷對于膽囊結石的臨床意義,選擇病理檢查確診的膽囊結石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臨床準確性。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并確診為膽囊結石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齡(45.46±5.62)歲,所有患者入院前進行超聲檢查,進行手術治療后進行病理檢查,本研究得到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同意進行本研究。
1.2.1 入組標準 所有患者均行超聲檢查診斷為膽囊結石,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排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危害手術安全的因素;(2)排除妊娠患者。
超聲檢查所用儀器為兩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其一,為美國GE生產的型號為LOGIQ3;其二為德國SIEMENS生產的型號為Seequoia512。臨床檢查期間,探頭頻率設定在2~5 MHz,中心頻率取值3.5 MHz[2]。
檢查方式如下:所有患者手術前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前12小時需禁食、24小時禁止服用產氣類食物或含脂肪及膽固醇高的食物以免影響檢查效果,檢查時患者呈仰臥位、左側臥位、半臥位或者站立位,超聲掃描時應該多切面掃描,可以更好地觀察出膽囊的大小、膽囊壁的光滑程度以及膽囊和膽管內強回聲光團仔細觀察,觀察強回聲光團時要注意是否后半聲影、是否隨體位移動等重要因素。
超聲檢查后需行手術治療并進行病理檢測,將病理檢查結果與超聲診斷進行對比。
超聲診斷膽囊結石標準:膽囊腔無回聲區(qū)中的強回聲光團;強回聲后方伴有聲影;強回聲會隨著體位變化而移動[3],如果在超聲診斷過程中有不典型表現(xiàn),提示醫(yī)生需對膽囊進行多角度成像;病理診斷膽囊結石標準:根據(jù)術中取出膽囊異物進行檢測確定膽囊結石性質。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多組間的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手術病理結果做診斷的金標準,100例患者經過檢查后,經超聲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95例,見圖1,診斷符合率95%(95/100),5例誤診,誤診率在5%。
圖1 膽囊癌伴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為臨床常見的腹部疾病之一,是一種膽道多發(fā)性疾病,臨床患病率高,患病時可感覺右上腹明顯不適,患者患病后易并發(fā)炎癥,急性發(fā)病期時可出現(xiàn)急腹癥表現(xiàn),若不及時治療隨病情發(fā)展可出現(xiàn)膽瘺,膽囊癌等疾病[4]。目前超聲診斷是膽囊結石手術前的首要診斷方式,超聲診斷膽囊結石具有較大優(yōu)勢,超聲診斷儀具有分辨率高的特點[5],超聲檢查還具有操作便捷、沒有痛苦、沒有創(chuàng)傷、可以多次重復檢查,圖像清晰、快速得出結果等優(yōu)勢[6]。超聲在診斷膽囊結石在臨床具有一定的誤診率,盡管超聲膽囊檢查,在臨床已經很普及,但是仍然不能避免漏診和誤診率,因此本研究對科室進行的超聲膽囊結石患者進行匯總分析,以期為日后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jù)。
臨床上輕度膽囊結石患者多數(shù)并無明顯癥狀,以致多數(shù)膽囊結石確診是在常規(guī)體檢中。膽囊結石一旦發(fā)生改變,將會對人體帶來極大的危害。據(jù)相關文獻報道,70%的膽囊癌患者存在膽囊結石[7-8]。超聲檢查不僅可以對<1 mm的結石做出診斷,還可以對>2 mm的是做出具有典型圖像,對于可能并發(fā)膽囊癌的高危因素做出即時診斷。超聲狀態(tài)下結石的典型征象為:較大且獨立分布的結石,呈半月形或新月狀強回聲團。而當膽囊后壁堆積多發(fā)的較小結石時,超聲顯示一片強回聲帶,結石形狀個數(shù)較難分辨[9]。聲影的出現(xiàn)對結石診斷意義較大,超聲影像顯示為前方狹窄的“新月”新月型強回聲,則表明結石硬而光滑。而質地較軟松散的結石,其透聲性較強,可清晰顯示其形狀及大小,顯示為“滿月”型強回聲。但若結石鑲嵌在膽囊頸部,由于缺少膽汁襯托,超聲診斷時回聲不明顯,僅呈現(xiàn)局部聲影或膽囊腫大,只有在膽汁充盈時,橫切掃查可見膽囊頸呈現(xiàn)“靶環(huán)癥”[10-11]。超聲診斷的有效性已被臨床醫(yī)生所認可,成為臨床篩查診斷膽囊結石的首選方式具有較高臨床意義。
超聲診斷中膽囊結石被漏診、誤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腹腔內有氣體會影響超聲波的辨別;急性膽囊炎會出現(xiàn)膽囊與胃、十二指腸等周圍臟器粘連導致細小結石不易被發(fā)現(xiàn);有些膽囊結石回聲不明顯,并在體位出現(xiàn)明顯變化時結石位置沒有明顯移動,也會造成誤診;急性膽囊炎化膿后的膿性膽汁包裹小結石則會影響超聲檢查結果;患者過度肥胖、脂肪含量過高也會影響超聲診斷結果;如患者在檢查前服用了會使膽囊產生鈣鹽沉淀的藥物也會影響超聲診斷結果[12]。在臨床檢查中應該更加細致的經行檢查以提高超聲診斷率。本研究以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分析超聲檢查結果,并探討可能影響漏診及誤診的因素。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100例患者接受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有100例患者為膽囊結石,3例患者漏診、誤診,膽囊結石診斷率為96.94%;病理結果與超聲診斷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診斷符合率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終上所述,超聲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但由于各種影響因素存在,會出現(xiàn)漏診及誤診的情況,因此,臨床醫(yī)生進行操作診斷時要注意多角度、多切面、多方位成像,提高超聲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