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丹
腦卒中屬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見病,是由大腦血管阻塞、破裂致使血液不能流入大腦引發(fā)的突發(fā)性腦組織損傷。該病具有極高的致死率、發(fā)病率、致殘率,位居患者死亡原因之首,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近年來,該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調查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中語言障礙率約70%~75%,失語癥發(fā)生率約20%~30%[1-3]。腦卒中并發(fā)語言障礙若不能給予有效護理,則會對患者日常交流與生活質量產(chǎn)生極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給予腦卒中并發(fā)語言障礙患者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提升其語言能力以及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成為醫(yī)學界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為提升腦卒中語言障礙日常交流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本文對比分析常規(guī)護理、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言語障礙患者的護理效果,詳情如下:
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腦卒中后言語障礙患者6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3例、17例,年齡40~95歲,平均年齡(58.3±5.4)歲,體質量45~75 kg,平均體質量(60.0±4.5)kg;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5例、15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9.1±5.5)歲,體質量43~77 kg,平均體質量(60.5±4.5)kg。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等基礎資料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腦卒中;(2)意識形態(tài)清晰[4]。
排除標準:(1)腦部惡性腫瘤患者予以排除;(2)心臟病以及其它嚴重性疾病患者予以排除[5]。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健康知識宣教、疾病監(jiān)測、患者體位擺放以及心理疏導。觀察組:康復護理干預??祻妥o理干預主要包括:(1)制定護理計劃。收集患者資料,評定其功能障礙恢復情況。以團隊總目標和言語治療師康復計劃,建立個性化的初期、中期以及后期康復計劃,確保整個康復過程按照計劃推進;(2)疾病護理。①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各生命體征,對于呼吸道產(chǎn)生分泌物予以及時清除,確保呼吸暢通,降低肺部感染率;②定時給予患者翻身,有效防止壓瘡。同時,強化安全意識,降低跌倒、墜床發(fā)生率;(3)科學指導患者飲食,鼓勵多食用高蛋白以及高纖維食物,減少便秘發(fā)生率,加強機體營養(yǎng)。(4)言語障礙護理是康復護理的核心與關鍵,主要包括發(fā)音訓練、理解能力的訓練、語言訓練以及書寫能力的訓練。①發(fā)音訓練:首先引導患者進行口腔肌肉協(xié)調運動,速度從慢到快。其次,指導患者做唇部運動,每個動作盡量多做幾次,提升語言肌肉運動的協(xié)調能力。再者,指導患者從單音節(jié)字開始練,5遍/字,3次/日。②理解能力的訓練:借助圖片、卡片、日用品等,醫(yī)護人員發(fā)出語言指令,患者找出對應實物。③語言訓練:為患者播放廣播、電視等,讓患者慢慢跟著練習簡單字-詞-斷句-短句,指導患者正確發(fā)音。與患者交流溝通其感興趣的事物,適時給予患者肯定。幫助患者掌握科學的語言訓練途徑,提高其語言自學能力。④書寫能力的訓練:讓患者書寫其喜歡的事物名稱,提倡邊說邊寫,實現(xiàn)口語、書寫能力同步提升;(5)心理疏導。加強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給予患者針對性、個性化疏導,使其充分了解語言矯正的科學性與重要性,重視家屬參與性。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評估患者干預前、干預后的語言能力。總分=1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語言能力越好,反之則越差。1~2分表明:無語言能力;3~5分表明:可吐單字,但不夠清晰;6~7分表明:能用簡單句子表達,仍存在交流障礙;8~9分表明:可清晰表自己意愿,語言連續(xù)性輕微欠缺;10分表明:語言能力正常[6]。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由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劃分為非常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3級,≥90分為非常滿意,71~89分為較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總體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7]。
觀察組(n=30),干預前后語言能力得分分別為(2.11±0.98)分、(8.47±1.01)分。對照組(n = 30),干預前后語言能力得分分別為(2.14±1.03)分、(6.01±0.47)分。觀察組語言恢復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t=12.059 1,P=0.000 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7%)優(yōu)于對照組(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腦卒中是常見腦血管疾病,是指患者突發(fā)局灶性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該病誘因繁雜,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和殘疾率[8-9]。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不斷提升,腦卒中臨床搶救成功率明顯上升。雖然得以搶救成功,但是大部分患者各種程度的殘疾癥狀。常見的有:運動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對患者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0]。近年來,現(xiàn)代護理與康復醫(yī)學不斷發(fā)展與提升,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被逐漸應用于腦卒中患者護理中,旨在矯正及預防認知功能、語言功能和運動功能的障礙,為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保障。言語障礙屬于腦卒中最為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語言功能減退是其最為顯著的臨床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康復治療效果。語言功能障礙癥對患者身心均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有時候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偏癱[11]。因此,語言障礙一經(jīng)確診,應當及時采取語言功能康復訓練。
康復護理干預要求護理團隊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結合患者病情與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護理計劃。然后,給予患者舒適環(huán)境,積極了解患者需求,給予個性化心理指導,并向其普及患者康復訓練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提升其認知水平,從而提升患者護理依從性,加速其身心恢復[12]。同時,鼓勵家屬參與到治療活動中,可讓患者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支持,有助于幫助患者突破發(fā)音心理障礙,提升自信心。再者,還應當重視言語障礙護理與書寫能力培養(yǎng)。臨床研究顯示:發(fā)音肌肉訓練可有效促進言語功能恢復??祻妥o理干預中,指導患者進行口腔肌肉運動與唇部肌肉運動,可防止發(fā)音肌肉的萎縮,提升其協(xié)調能力[13-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語言能力得分(8.47±1.01)分高于對照組得分(6.01±0.47)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7%)優(yōu)于對照組(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后言語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可促進患者語言能力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有助于護理整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