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
(定西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743000)
心外科指的是心臟外科與普胸外科,治療心包疾病、先天及后天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大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臟與肺的移植等。由于心外科患者住院時間怕普遍較長,患者容易產生各種負性心理情緒,為了提高治療的有效性,需對患者提供一些護理干預[1]。因此,本文就人性化護理干預應用在心外科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外科的92 例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將這些患者按照隨機均分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 例。觀察組中,男性25 例、女性21 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8.4±4.6)歲;對照組中,男性 24 例、女性 22 例,年齡46~73 歲,平均年齡為(58.5±4.7)歲,對比分析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可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心外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包括以及幾個方面:①健康教育,患者對疾病、手術情況、醫(yī)院環(huán)境等了解甚少,護理人員應該給予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的必要性以及一些該配合的事宜,根據患者的健康知識接受能力給予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識。②個性化心理護理,心外科患者病程長,患者多存在焦慮、煩躁、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因此,對于不同程度的患者給予不同的個性化心理護理,對于不善言談的可借助聊天軟件教會其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對于比較健談的患者,鼓勵其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對患者的疑慮進行解答,幫助其消除不良心理情緒。術前對患者講解手術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做深呼吸,積極配合手術。③術后病情監(jiān)測,心外科患者術后通常會轉入ICU 病房,對患者進行血壓、呼吸頻率、體溫、心率、血氧飽和度等進行監(jiān)測,同時對于部分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根據患者的呼吸音判斷是否需要吸痰處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SCL90 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
1.4 評價標準 采用SF-36 生活質量量表來對兩組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量表包含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會功能等四項內容,每項分值為0-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 對兩組患者的心理進行測評分,采用此量表中的7 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焦慮、抑郁、恐懼、精神病性、強迫以及其它,總癥狀分數在1-1.5 分之間,則患者自我感覺沒有量表中的癥狀;總癥狀分數在1.5-2.5 分之間,表明感覺有點癥狀,只是偶爾;分數在 2.5-3.5 分之間,表示感覺偶癥狀,程度為輕中度;分數在 3.5-4.5 分之間,則表明患者感覺有癥狀,程度為重度[2]。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 來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主要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 檢驗,計數資料率(%),用 X2檢驗,若 P<0.05,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SCL-90 評分對比 觀察組的SCL-90 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如表1 所示。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如軀體、社會、心理功能和物質生活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心外科患者往往住院時間較長,身體的原因、環(huán)境的改變使大部分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悲觀等不良心理情緒,不僅對其心理健康帶來影響還不利于病情的康復,作為心外科護理人員,需深入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從而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人性化護理干預就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它是一種新型的服務理念,全方位的護理,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更舒適、更系統(tǒng)、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3]。
?
?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使患者了解了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通過心理護理,減輕了患者對手術的恐懼以及焦慮的不良心理情緒,通過護理人員耐心的講解和善的交流,使護患之間建立了信任度,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通過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嚴密監(jiān)測,可使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可根據呼吸情況判斷是否需要給予機械通氣,根據呼吸音判斷是否需要給予排痰,還可以監(jiān)測患者其它異常情況,若出現異??杉皶r告知醫(yī)生處理[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SCL-90 心理狀態(tài)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在采用人性化護理方式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經過人性化護理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心外科患者的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方式,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心質量,還可構建良好的護患關心,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