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松
摘要:指出了林木病蟲害是森林資源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嚴重危及林木資源的健康,危及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從當前我國林木資源的主要病蟲害類型及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以及病蟲害防治的不足之處分析了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防治措施,以此希望能為我國林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實現有效保護林木資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林木資源;病蟲害類型;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238-02
1引言
林木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各種林木因種類、生長環(huán)境、生長習性等因素易受多種病蟲害的威脅。據世界環(huán)保組織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主要林木遭受病蟲害威脅造成的資源損失比例高達30%以上,而且森林資源的病蟲種類在不斷延展,危害還在持續(xù)增長,已嚴重影響全球林木資源保護,長此以往必定危及到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加強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已成為了當務之急,但因病蟲害的種類繁多,具體治理難度較大,往往需要結合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性治理,本文就此內容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2林木病蟲害的主要類型。
森林病蟲害種類較多,按照病害的危害部位分為:種子和苗木病蟲害、葉部和果實病蟲害、枝干部位病蟲害以及根系部病蟲害。
3林木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
林木病蟲害嚴重危害著林木的健康生長,影響林木資源的安全,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1)病蟲害發(fā)生面積大,發(fā)展趨勢持續(xù)攀升。目前我國主要林木病蟲害正呈上升發(fā)展趨勢,林木危害面積擴展越來越大,林業(yè)損失加劇。比如,好發(fā)于松樹的松材線蟲病,具有發(fā)病速率快,松樹致死率高,蔓延速度快,根治困難的特點,對松樹有毀滅性的損害,已成為了松樹最嚴重的病害。
(2)偶發(fā)性病蟲害逐步加劇,危害嚴重。林木因品種差異、生長環(huán)境要求,成長條件限制以及對各種病害的防疫能力不同,會產生多種不同的病害,受多種生物害蟲的侵襲和破壞。某些林木自然生長環(huán)境要求較高成活率本身就不高,加之抗病害能力較弱,一旦遭遇病蟲害,便導致群體性感染危害到整個植被群,甚至嚴重者面臨滅種的危險。
(3)生物病蟲害威脅加大。諸如,松毛蟲以松樹松針為主要食物、小蠢蟲和天牛蟲啃食樹枝樹干、蛾蛤、地老虎是林木幼苗的主要威脅,這些有害生物會對林木造成最直接的損害,嚴重危及我國森林資源、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自然景觀。
(4)病蟲害的免疫力增強,防治力減弱。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化學化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多種藥物被用于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歷經多年的藥物治理,某些病蟲已逐漸適應了化學藥劑,產生了生物抗體,使得常規(guī)藥物治理效果不明顯,防治效力大大減弱。
4影響我國病蟲害防治成效的主要因素
4.1病害面積增長過快,加大管培難度
基于我國人造林的推進速度不斷加快,林業(yè)面積得到了迅速增長,但是由于全球氣候變化,氣溫上升快,冬季溫差下降,病蟲害死亡率降低,加之當前病蟲害防治工作在資金、技術及管理手段上的缺失,帶來了林木病害損失率的逐年上漲。又因造林樹種較為單一,很多林木在成長中遭遇病蟲害后,迅速傳染蔓延到整個林群,而受害樹木不能得到有效補充,植被破壞面積過大,加大了林業(yè)資源的管培難度。
4.2外來病蟲害侵襲加劇
當前林木病蟲害的種類在不斷增多,損害力度在不斷加強,而且病蟲害傳染及跨區(qū)跨國侵襲也在加劇,由此林木病蟲害防治已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我國林木資源豐富,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后遭受美國白蛾、強大小蠹、血色蚜蟲及油松夏梢小卷蛾、日本松干蚧等多種危險性害蟲侵入,這些危險性害蟲造成了我國林業(yè)資源的較大損失。
4.3病蟲害監(jiān)測不力,防控不及時
因部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不高,地區(qū)病蟲害防治資金設備投入較少,對于重點病害防控區(qū)的監(jiān)測不全面不準確,造成了某些重點病害不能在爆發(fā)初期就得以有效處理,直至病情蔓延加大損害面積。例如,較難根治的松毛蟲、天幕枯葉蛾、黃連木尺蛾、楊樹天社蛾、落葉松雙肩尺蛾和楊枝天牛等,這些蟲害不僅病蟲生命力頑強,繁殖速率高,而且爆發(fā)性很強,一旦發(fā)生便很難防有效控難。所以必須做好提前監(jiān)測,力爭在蟲害初期就給予根除性治理。
4.4綜合防控手段不足
林業(yè)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綜合性較高的工作,不僅需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手段還要有較完善的制度保障。但是往往很多地區(qū),對新防控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不落實,病害防治的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缺乏防控的先進設備和先進理念,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病害而束手無策,某些地方一味地施行藥物防治,造成化學藥劑的環(huán)境污染嚴重。同時因防控體系混亂,多部門未有效鏈接造成防控標準及防控制度不一致,以及檢驗檢疫和林種培育以及后期監(jiān)管工作上的嚴重脫節(jié)和管理缺位,造成林業(yè)病蟲害防治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和具體落實。延誤了病害治理降低了管控質量。
5林木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面對越發(fā)嚴峻的林業(yè)病蟲害威脅,各地區(qū)各職能部門都必須引以高度重視,對當前的林木病蟲害防治丁作既需要注重方法上的科學性和多樣性,又需要注重加快完善病蟲管理及預防體制建設。防治方法上包括:生物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措施以及人工物理防治措施,病蟲害管理體制建設上包括:病蟲害監(jiān)測預防體系建設、綜合管理防控模式建設,以下就對林木病蟲害的有效防控措施作具體說明。
5.1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即是充分依托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順應生態(tài)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生物食物鏈的關聯(lián)性,引入林業(yè)病蟲的自然天敵來達到有效減輕病害的一種綠色防治措施。比如,植食性昆蟲一天牛,在全世界已超過兩萬種種類,它是林業(yè)生產、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蟲。它對松樹、柏樹、楮樹、柳樹、榆樹、核桃樹、柑橘、蘋果樹、桃樹等樹木,以及棉、麻、玉米、高粱、甘蔗等糧食和經濟作物,都具有非常嚴重的危害。目前已知的天牛主要天敵是管氏腫腿蜂,它可以通過“寄生”的方法,吸取天牛幼蟲的養(yǎng)分達到殺死天牛的目的。通過人工培育和大量引入以應用在林業(yè)害蟲防治工作中,可對諸如青楊天牛松褐天牛、雙條杉天牛、粗鞘雙條杉天牛、光肩星天牛、栗山天牛、等等害蟲達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5.2化學防治措施
應用化學藥劑進行林業(yè)資源的病蟲害防治,具有見效快,防控面積大,防控便利和防治成本較低的優(yōu)勢,也是現在應用較多的病蟲害防治手段。目前針對主要林木的病害已研發(fā)了相關的化學藥物。達到林木病害的及時防治,和有效預防。例如,白粉?。嚎捎?0%退茵特800~1000倍、或0.1~0.3波美度石硫合劑,每周一次持續(xù)二、三次。黑斑?。核巹┻x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或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10d噴一次。銹?。嚎捎酶C冷\,石硫合劑定期交替噴射,能夠減輕病情
5.3人工物理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措施主要是借助于病害蟲的自然特性,以及生物特點,再施以人工防治手段的一種防治方法。比如,借助于蟲類普遍具有的趨光性特點,可以在林區(qū)病蟲害高發(fā)區(qū)域增加燈光捕殺裝置,如高電壓滅蟲器,黑光燈,或配備具有藥物的多功能殺蟲設備。同時可以對于林木的枝條和樹種進行熱化處理或光波殺菌處理,達到從根源上降低病害的目的。例如,使用溫水浸泡桐樹種根1h,就可達到防治泡桐叢枝病的作用,掌握松毛蟲冬季會下樹避凍的特性,便可在春季于其上樹前,在樹干部位纏上塑料帶,有效組織其幼蟲冬后上樹,以減輕病害。同時可以借助于一些有益菌類防治病毒菌群的發(fā)展和蔓延。例如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野桿菌放射菌株84等有益菌同林木病毒菌進行養(yǎng)分爭奪,以此扼制病毒菌的發(fā)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