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學)
情境、多元、能力——建構學科綜合素養(yǎng)本位
“電場+動量”問題即以帶電體在電場中的運動為試題主體情境,動量定理或動量守恒定律為必要解題環(huán)節(jié),實現學科內不同分支知識有效互聯(lián)的一種試題多元編制方式。這類試題要求學生對于不同知識模塊要融會貫通,不僅要了解電場的知識框架,而且會靈活應用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電場中的動力學、功能關系,研究帶電體在電場中的運動規(guī)律,因此有一定的綜合性,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也呈現多維化,在試題中常以壓軸題的形式出現。下面對《考試大綱》框架內電場與動量的綜合命題思路進行梳理,供大家參考。
設計思路:基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帶電導體球在電場中的運動創(chuàng)設靜電學試題情境,以導體球碰撞問題為紐帶關聯(lián)動量守恒定律等動力學、功能知識。
試題解讀:(1)導體球碰撞瞬間分為彈性碰撞或非彈性碰撞,不論為何種碰撞類型,導體球是否帶電,由于作用持續(xù)的時間極短,相互作用力很大,可認為內力遠大于外力,因此碰撞過程符合動量守恒;若發(fā)生彈性碰撞,碰撞前與碰撞后總動能相等;若為非彈性碰撞,系統(tǒng)的總動能減少;如果發(fā)生完全非彈性碰撞,系統(tǒng)的總動能損失為最大值。(2)導體球接觸瞬間電子在導體球間發(fā)生轉移,符合電荷守恒定律,導致電荷會在導體球間重新分配,接觸后電荷分布的規(guī)律有:
①兩個完全相同的導體球接觸,若為同種電荷則平分原來所帶電荷量的總和;若為異種電荷則先中和再平分;
②一個大導體球和一個小導體球接觸,且小導體球半徑遠小于大導體球半徑,可忽略不計,則接觸后電荷全部集中于大導體球上,小導體球呈中性。
③兩個半徑不同的導體球接觸,兩球靜電平衡為等勢體,根據導體表面電勢相等關系,可知接觸后兩球分布電荷量與半徑成正比。
圖1
(1)甲、乙兩球碰撞后瞬間,乙球的速度v2的大小;
(2)小球乙落在D點時,甲、乙兩小球之間的距離s;
(3)若只改變場強E的大小,為了保證乙球能沿豎直軌道運動,并通過C點后落到水平軌道AB上,試確定場強E的取值范圍,設乙球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電勢能的變化量為ΔEp,在圖2的坐標系中,定量畫出小球乙的電勢能變化量ΔEp與場強E的關系圖象。(畫圖時不必說明理由)
圖2
【解析】(1)設甲球和乙球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v1、v2,由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0=mv1+mv2
(2)設乙球經過C點時的速度為v3,由動能定理可得
解得FN=0.45 N
乙球離開C點后做類平拋運動,設加速度為a,運動時間為t,水平位移為x,得
聯(lián)立解得x=2 m
因甲球在這一過程中的速度v1=0,所以s=x=2 m,甲、乙兩小球之間的距離為2 m。
(3)乙球能夠運動到C點的條件是FN≥0,
解得E≥600 V/m
為保證碰撞前甲球在軌道AB上運動,需滿足的條件是Eq≤mg,解得場強的最大值為E≤1.5×103V/m,所以場強的取值范圍為600 V/m≤E≤1.5×103V/m
乙球由B點沿軌道運動至C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
ΔEp=-W=2Eq1R
解得ΔEp1=-0.06 J,ΔEp2=-0.15 J
其電勢能變化量ΔEp與場強E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點評】小球甲、乙發(fā)生彈性正碰,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結合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瞬間小球乙的速度,碰撞瞬間根據導體球電荷分布規(guī)律可知兩球電荷量平均分配,本題以電場中的導體球為載體很好地將電場力、能的性質和動量守恒融合為一體;小球乙在圓形軌道中的運動為圓周運動,根據動能定理和牛頓運動定律求出小球乙通過C點的速度和軌道對它的壓力大小,離開C點后小球做勻變速曲線運動,運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可分析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時間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為了保證小球乙能沿軌道運動并通過C點,過C點時壓力大于等于零,抓住電場力小于重力,結合動能定理求出電場強度的范圍,由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之間的關系可求出ΔE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出ΔEp-E圖象。本題考查了動量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動能定理、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運用,綜合性較強,在處理小球圓周運動和勻變速曲線運動時,要注意電場力的作用及做功情況。
設計思路:以帶電液滴為主要研究對象,與多滴液滴或其他帶電體構成作用系統(tǒng)創(chuàng)設試題主體支架,以液滴在電場中的運動過程為試題情境,研究液滴結合瞬間的動力學、功能關系問題。
試題解讀:帶電液滴結合瞬間與其他帶電體融合為一個整體,若結合瞬間不計重力、電場力等系統(tǒng)外力的影響,可近似認為發(fā)生完全非彈性碰撞,符合動量守恒定律,結合為一體后,液滴的總質量為結合前液滴的質量之和,電荷量為結合前液滴各自所帶電荷量的代數和。
【例2】真空中存在電場強度大小為E1的勻強電場,一帶正電油滴a在該電場中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為v0,在油滴處于位置A時,電場強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變。持續(xù)一段時間t1后,到達某位置B點,在B處與一質量相同的中性油滴b相碰,并立即結合成大油滴(中性油滴的速度忽略不計,結合瞬間不計重力、電場力的影響),同時突然將電場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變;再持續(xù)同樣一段時間后,油滴運動到C點,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
(1)油滴運動到C點時的速度;
(2)求增大后的電場強度的大??;為保證后來的電場強度比原來的大,試給出相應的t1和v0應滿足的條件。已知不存在電場時,油滴以初速度v0做豎直上拋運動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C、A兩點間距離的兩倍。
【解析】(1)設油滴a質量和電荷量分別為m和q,油滴速度方向向上為正。油滴在電場強度大小為E1的勻強電場中做勻速直線運動,故勻強電場方向向上,在t=0時,電場強度突然從E1增加至E2時,油滴做豎直向上的勻加速運動,加速度方向向上,由動量定理得
E2qt1-mgt1=mv1-mv0
油滴a和油滴b相碰瞬間,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
電場強度在時刻t1突然反向,油滴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方向向下,由動量定理得
-E2qt1-2mgt1=2mv3-2mv2
(2)由題意知在t=0時刻前有E1q=mg,在t1時間內,加速度大小a1滿足E2q-mg=ma1
在t1時刻后,加速度大小a2滿足E2q+2mg=2ma2,油滴在從時刻t1到油滴運動到C點時間內的位移為
【點評】對于帶電體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問題,可以從兩條線索展開:一是力和運動的關系,根據帶電體受力情況,利用牛頓第二定律結合運動學公式或用動量定理確定帶電體的速度、時間和位移等;二是功和能的關系,根據電場力對帶電體做功,引起帶電體的能量發(fā)生變化,利用動能定理進行解答,在關聯(lián)時間的前提下一般優(yōu)先考慮動力學方程或動能定理,當然在選擇動力學公式時要注意帶電體的運動條件—勻變速直線運動;油滴的結合瞬間,由于不計重力、電場力的影響,符合動量守恒定律,利用動量守恒定律求解。
設計思路:相互作用的帶電體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帶電體間的電場力為系統(tǒng)內力,若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為零,符合系統(tǒng)動量守恒定律,可以以此模型結合帶電體運動設計“電場+動量”問題。
試題解讀:帶電體孤立系統(tǒng)相互作用過程中,電場力為內力,動量守恒;通過電場力做功,系統(tǒng)的動能和電勢能相互轉化,可應用能量守恒定律綜合分析問題;關聯(lián)運動的動態(tài)分析,帶電體往往會出現臨界狀態(tài),要注意隱含條件的采集和研究,如電勢能最大時系統(tǒng)內各物體的速度相同等。
圖4
(1)若兩個帶電小球逐漸靠近,帶電小球A的電勢能如何變化;
(2)如果A不會超過B,計算A、B間的最小距離;
(3)若讓A能夠超過B,求B最終的速度?
【解析】(1)兩帶電小球逐漸靠近,電場力做負功,A帶電小球的電勢能逐漸增大;
(3)A超過B后,由于球間電荷產生的排斥力,兩球的間距逐漸增大,最終距離會趨向無窮遠,兩帶電小球的電勢能趨近于0,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MvA+mvB
【點評】A、B運動過程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因此解題切入點要明確依據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如果A球不會超過B,A初動能全部轉化為兩者的動能和系統(tǒng)的電勢能,根據臨界條件、動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若A超過B,根據動態(tài)分析研究兩球最終的穩(wěn)態(tài),運用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在運用能量守恒定律時要注意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
設計思路:以力學中常見的動量守恒模型為載體,承載電荷構建帶電體運動的動體系統(tǒng)模型,從動力學、功能角度研究系統(tǒng)中帶電體和其他物體的運動。
試題解讀:以動體模型為載體組成的孤立系統(tǒng)中,帶電體間會發(fā)生相對運動,電場力可能為系統(tǒng)外力,也可能為系統(tǒng)內力,帶電體間的滑動摩擦力為內力,若系統(tǒng)所受的合外力仍為零,系統(tǒng)動量守恒,通過電場力、摩擦力做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和電勢能、熱能間相互轉化??梢砸詣恿渴睾愣珊拖到y(tǒng)功能關系聯(lián)立求解,但要注意守恒條件的判定。
圖5
(1)A與B相碰前的速度為多大;
(2)要使C剛好不脫離滑板,滑板的長度應為多少;
(3)在滿足(2)的條件下,求最終A、B的距離滿足的關系式?
【解析】(1)A與B相撞之前由動能定理
代入數據得v0=4 m/s
(2)A與B相碰后速度為v1,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C在A上滑行時,A、B分離,B做勻速運動,A與地面的摩擦力f2=μ2(m+M)g=0.8 N,A受到的電場力F=qE=0.8 N,故A、C系統(tǒng)動量守恒,當C剛好滑到A左端時共速v2,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1=(m+M)v2,得
設A長度為L,則由系統(tǒng)功能關系有
代入數據得L=0.5 m
(3)對C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μ1Mg=Ma,
0.5 s內B的位移sB=v1t=1 m
兩者以后距離關系式為
x=sB-sA+(v1-v2)t=0.375+1.5t
【點評】本題的編制設計仍基于力學的板塊模型,再從力、能的角度融合電場的相關知識。A與B相碰后,C在A上滑行時,A、B分離,B做勻速運動,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求出C滑上A時A的初速度。C滑上A后,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與所受的電場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C系統(tǒng)符合動量守恒的條件,結合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求出滑板的長度;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求出C在A上滑行的時間和A、C一起運動的速度,從而求出A、C速度相同時,A、B的距離。本題綜合考查了動能定理、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綜合性較強,關鍵于在理清物體的運動情況,選擇合適的規(guī)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