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國華
有些問題,在群眾看來也許是小事一樁。但,在干部眼里,卻是天大的事。這兩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其實直接考驗著干部的思想和作風,更讓老百姓從這些小問題上看出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六十年代的蘭考戲院,一次,想看戲的焦國慶擠到大禮堂門口,可沒有錢買票。工作人員問他是哪兒的?父親是誰?他如實回答說是“縣委的,焦書記的兒子。”工作人員立刻讓他進去,免費看了一場戲。焦裕祿得知此事后大發(fā)雷霆。次日,就帶著兒子焦國慶到戲院補上票錢。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打著老爸的旗號免費看場戲,一般人覺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焦裕祿卻把這個“小問題”放在“顯微鏡”下來看,不僅在縣委擴大會上作深刻檢討,還制訂了領(lǐng)導干部“十不準”,注重從根本上杜絕類似“小問題”再次發(fā)生。因為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處處維護群眾利益、為人民謀幸福,而不能損害群眾利益、漠視群眾疾苦。
回望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夠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原因有很多,但從諸多小問題上看出共產(chǎn)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1949 年5月27 日夜間,攻入上海的解放大軍夜宿南京路街頭的情景,至今仍然讓人記憶猶新;孔繁森到拉薩市林周縣阿朗鄉(xiāng)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走進一個房間,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爸的腳因燙傷潰爛發(fā)炎了,便打開隨身攜帶的藥箱,為老人擦洗涂藥,然后用紗布把腳裹好,還把自己的風衣脫下來披在老人身上……這些小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老百姓正是從這里讀懂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體會到了共產(chǎn)黨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從而更加堅信跟著共產(chǎn)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解決“小問題”,就要一絲不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實踐證明,抓作風建設(shè)最重要的是講認真?!痹S多小問題正因為其“小”而容易被人忽略,難以引起重視。其實,問題再小,哪怕跟“一”一樣簡單,都需要十分的認真,而不能粗枝大葉。特別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問題,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更是絲毫不能怠慢,需要認真徹底解決。比如:城市街道下水道蓋子破損或被雨水沖走,沒有及時維修,行人輕者有跌打損傷的危險,重者也有掉進井筒被雨水沖走導致死亡的先例。換個蓋子,再簡單不過了,但有的地方未能及時解決,最終發(fā)生行人傷亡的慘劇。
解決“小問題”,就要敢于斗爭。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說過,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因為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哪怕解決再小的問題也要敢于斗爭。只有敢于斗爭,才能徹底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小問題并鏟除賴以滋生蔓延的土壤。比如:力戒脫貧攻堅中“求填表、求合影”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就要敢于斗爭。面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只有做敢于斗爭的戰(zhàn)士,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lǐng),才能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
解決“小問題”,也要講究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為群眾辦實事既要有誠心,也要講方法。”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把方法比喻為過河的橋和船:“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蓖瑯?,解決“小問題”也要講究方法。比如:治理城市交通擁堵,不能只限號,還要完善公共交通網(wǎng),鼓勵綠色出行。同時,要搞好城市建設(shè)規(guī)劃,科學配置醫(yī)療、教育、商業(yè)、娛樂資源等,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方能奏效。學生學習好要講究方法、農(nóng)民種好田要講究方法、工人做好工要講究方法、干部做好群眾工作也要講究方法。做思想政治工作,“會說話的令人笑,不會說話的令人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從“小問題”上看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黨員、干部初心變沒變、使命記得牢不牢,要由群眾來評價、由實踐來檢驗?!崩习傩赵u價干部的初心使命,不僅關(guān)注重大決策問題,還關(guān)心“小問題”。因為這些“小問題”最常見、最普遍、最直接。一個政黨,一個政權(quán),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只有把涉及群眾利益的“小問題”當成大問題、小事情當成大事情認真對待,認真解決,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才能進一步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厚植黨的執(zhí)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