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之弟揚(yáng)干亂行于曲梁,魏絳①戮其仆②。晉侯怒,謂羊舌赤③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yáng)干為戮,何辱如之?必殺魏絳,無失也!”對曰:“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將來辭,何辱命焉?”言終,魏絳至,授仆人書,將伏劍。士魴、張老止之。公④讀其書,曰:“臣聞師眾以順為武,軍事有死無犯為敬。君合諸侯,臣敢不敬?君師不武,執(zhí)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懼其死,以及揚(yáng)干,無所逃罪。不能致訓(xùn),至于用鉞。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親愛也。吾子之討,軍禮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訓(xùn),寡人之過也。子無重寡人之過,敢以為請?!?/p>
晉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矣,與之禮食⑤,使佐新軍。
(選自《左傳》,有刪節(jié))
【注釋】
①魏絳:晉國中軍司馬,主管軍法。②仆:指駕車的人。③羊舌赤:與后文的士魴、張老同為晉國大臣。④公:指晉侯。⑤禮食:國君在太廟宴請臣子。
【思考練習(xí)】
1.下列對句中加點(diǎn)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無失也? ? ? ? ?失:耽誤
B.其將來辭? ? ? ?辭:陳說
C.吾子之討? ? ? ?討:處罰
D.子無重寡人之過 重:看重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3.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晉侯在曲梁舉行盟會,大會諸侯,揚(yáng)干擾亂了軍隊(duì)行列,魏絳殺了他的車夫。
B.魏絳不懼晉侯問罪,主動來見晉侯,卻遭將士伏擊,幸得士魴、張老二人解救。
C.魏絳認(rèn)為軍中將士要服從命令,寧死也不應(yīng)觸犯軍紀(jì),所以一定要從嚴(yán)治軍。
D.晉侯了解了魏絳的心意后,承認(rèn)了自己的過失,不但沒有殺魏絳,還重用他。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