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擔任東方紅小學校長那天起,包全杰就和學校領導班子確定了奮斗目標——要把落后的東方紅小學建成“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一流名校。
包全杰首先從改善教學環(huán)境抓起。從1984年到1999年,他多方奔波,自籌資金,主持建起了教學樓、實驗樓、幼兒樓、綜合樓、教師住宅樓,提前實現了校園建設規(guī)劃的藍圖,為學校師生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他還率先在學校建起了微機室和語音室,讓孩子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電腦、英語,又成功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多才多藝。
由于勞累過度,包全杰患胃出血住院了。出院時,醫(yī)生告誡他每半年要復查一次,但他沒有時間。因為他正以全部生命實踐著人生誓言,以強烈的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在包全杰的帶領下,東方紅小學以育人為本、以德育為先,連續(xù)多年開展“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全校組織起了200多個學雷鋒小組,利用星期日走進群眾開展定點服務。1996年,東方紅小學被評為“遼寧省學雷鋒先進集體”。東方紅小學各項工作蒸蒸日上,校園環(huán)境大為改善,校舍總面積由原來的4000平方米擴建到現在的2.4萬平方米。
包全杰是一位才華出眾、開拓進取、成果卓著的優(yōu)秀學者。他經過潛心鉆研、努力實踐,創(chuàng)造了“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進行了一場小學作文教學的革命。這項科研成果獲得“遼寧省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東方紅小學被中央教科所確定為“全國農村小學作文實驗?!?。他編寫的《小學作文循序訓練實驗課本》被中央教科所評為“小學作文教材一等獎”,這套實驗課本曾被全國15個省的3000多所學校采用。
對包全杰而言,從來沒有星期天、節(jié)假日。他利用一切業(yè)余時間編寫教材、撰寫著作,論文總文字量達450多萬字,他的20多篇學術論文分獲國家級、省級大獎。為了讓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遍地開花結果,學校先后4次為丹東地區(qū)培訓作文骨干教師,總人數達2000多人,包全杰親自進行教學講座。
包全杰的作文教學改革成果在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國家和省、丹東市先后13次在東方紅小學召開經驗交流會和教改實驗匯報會,包全杰曾5次在全國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會上介紹經驗。
為了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教改隊伍,包全杰堅持給全校教師上業(yè)務輔導課,經常聽課、評課、講示范課。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校打造出一支思想覺悟高、業(yè)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先后有2人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33人被評為省市級教改能手、教育新秀,335人次獲得國家、省、市的表彰。
“利在于利萬人,富在于富天下。”這是包全杰生前最喜愛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他把編寫、發(fā)行教材所得55萬余元全部捐給了學校、社會和貧困學生。
紅旗鎮(zhèn)包營村的小北河是一條季節(jié)河,每到夏天一漲水,就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幾十年來,當地村民一直盼望能有一座橋。在病危時,包全杰把8萬元稿費捐給了家鄉(xiāng)人民。2000年9月5日,“全杰橋”竣工通車剪彩。
包營村貧困村民李長鳳蓋不起房子,一家人只好住在塑料大棚里,是包全杰幫助他蓋起了三間房,讓他過上了好日子。
貧困學生張大明不能忘記:當年是包全杰免費讓她上學,是包全杰給她買筆買本,時時關心她的學習。汪麗梅同學不能忘記:是包全杰幫她申請“寒窗基金”,并資助她上學。貧困學生劉國勝同樣不能忘記:是包全杰發(fā)動全校師生為他捐款2000多元并個人捐錢供他上學,直到大學畢業(yè)……
包全杰以捐資助學為己任,更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把為民造福、為民解難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滿腔熱忱地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1999年12月3日,包全杰因病逝世,享年58歲。包全杰逝世后,中共鳳城市委、中共丹東市委、中共遼寧省委先后作出決定,追授包全杰同志“人民的好校長”稱號,并在全省開展向“人民的好校長”包全杰同志學習活動。2000年10月,國家人事部、教育部追授包全杰“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