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朝陽
洱海,拐向蒼山西坡斜谷的水
時緩時急
敘說山水間的傳奇。黑潓江的水聲
引領(lǐng)我們
不斷抵近心中的向往
出現(xiàn)在詩人常建世跟前,無須確認
是否漾濞
楊曉忠、王彩勛、左中美、李曉龍
灼灼目光
已為我們點亮小城
萬家燈火
閑坐小樓
蒼山明月的清輝,最能除去一路風(fēng)塵
雪山清蕎酒啊
每一滴都是知己。彝族女孩的歌聲
飄蕩
詩和遠方
夢見你,不知得動用多少只
想象中的白蝴蝶
才能落滿囈語中的梨園。一萬畝
方可記住
一個可心的地名
多么遙長。以致我
整夜
整夜地失眠
遇見你。梨花是你的替身
也是你的女兒。我快要忘記其它色彩
只在風(fēng)中
輕輕喚她,化蝶后的小名
大巴車,甲殼蟲一樣
穿行蒼山之西
像不忍停頓的標(biāo)點,在一行長句里
蠕動。吻合我
或我們
疼痛的抒情。上坡
下坡;以及數(shù)不清的彎道,都是這兒
省略不掉的情節(jié)
史迪威路段
仿佛舊識。我恍如當(dāng)年的士兵
和華工
和彝族鄉(xiāng)親一道,用過一次生命
記住將軍的名字
石磙,遺址石碑旁
一個搬不動的詞。壓著歷史
抹不去的
章節(jié)。靜靜憑吊往昔
這兒,所有的山峰
都在接近天的藍。午后的太陽
于山的西側(cè)
斜斜照過來。像是偷窺一群人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進入光明村的夢里
放慢步子
恍若核桃林下漫長的時間。已被
一棵一棵核桃樹
惦記百年
千年。邂逅一株幸運草;或
參與一朵豌豆花的
照面;舞動的紗巾,如同隨手
扯來一片云彩
核桃神樹
系了那么多紅飄帶。在樹下站著
坐著;青青草坪
就為我們
鋪展良辰美景。竹籬笆,木房子
清雅小院,像是在自己
許下的愿里
恍惚隔世的家
盡可以心無旁騖地吹簫,戀愛
發(fā)呆
仿佛忘掉人生,有一段來路
和去途
不期而遇。你
接納我們的行程。賜予石門關(guān)之行
又一主題。峽谷的山石
和水流
一經(jīng)你的指點,像模像樣
生動起來
壁立千仞
也溫柔了許多。你以黑色圍兜
約束一身紅衣的腰肢,搭上傳統(tǒng)的飾紋
與花卉。出落的
跟三月一樣干凈
水靈
潭水弄影。彝山彝水
滋養(yǎng)的美人胚
柔情,似乎可于水中一線天光
比短長
入涼亭
過棧道。輕踏石徑的足音
打著鼻尖氣息的拍子。像是我聽到
塵世之外的仙樂
如果沒有三月
漾濞,怎么能用上夢的色彩
描出秀嶺
萬畝梨花的白。讓一片一片帶雨的花瓣
向蒼山峰頂?shù)姆e雪,表達心中
一致的純粹。如果沒有三月,紅杜鵑
白杜鵑,紫杜娟
怎么能一簇一簇開遍蒼山西坡
像彝家女子
沒心沒肺唱起的歌謠。她們同樣愛著口無遮攔
把日子唱紅
把天空唱藍的漢子。幸福
往往是這樣
如期而至。跳呀蹦呀,簡單的舞蹈
原初就是生活
歡樂的抒寫。像我們走向太平鄉(xiāng)
走向光明村
走向云上村莊,不假修飾的笑容
石竹水庫
匯聚山澗水流的心思。像一只睜大的眼睛
盯著博南古道
茶馬古道上的舊識人家,是否還是
夢中的世外桃源。追夢人眸中
歷史的遇合
并非偶然。即如過境太平鄉(xiāng)的滇緬公路
歷經(jīng)風(fēng)雨,迎接它的
終歸是盛世太平。仿佛掩映小院的核桃林
寫意農(nóng)家。在三月的雨水里
紛紛冒出
如同彝文的新芽。書記:各民族是一家
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卵石,嵌在古道上。一顆
有著一顆的沉默
像窗格子,絮說一顆一顆晨星的寂寥
也像灰瓦
回味木房掉漆的歷史。消逝的蹄聲
不休不止
拉長檐下石子路的記憶
這時,柴門突然地,吱呀一聲
掀動簾子
探出半個身子,婷婷裊裊
不見舊時馬幫,卻讓我見識三月
漾濞舊城
一次花開的過程
攏一攏長發(fā)
那女子
便在臨江的風(fēng)中,攏住了
一縷輕歌
算是給我們
選擇的這段博南古道,又繪出了
一個黎明
東西橋亭
聽不到
遠道而來的鈴聲,已多時。調(diào)好的焦距
等不來一隊馬幫。鏡頭里的內(nèi)容
丟失一段歲月。只是苦了八條鐵索
依舊使著明代
給出三十九米多的蠻力;和一個
又一個前來的日子
較勁。兩旁護鏈,護著古絲綢之路
通過一段懸空的歷史。三月里
我不涉漾濞江水的旅途
打橋板上
走過一小截搖搖晃晃的人生。一轉(zhuǎn)身
云龍吊橋
成了春天的背影
歸期已至
無言以對席間,熟悉過舌尖的
彝家小菜。舉箸,端杯
每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是卡在心頭
道別的話語
如盈滿眼眶的淚
無聲地
復(fù)述一組鄉(xiāng)土詩里,曾讓詩人楊曉忠
牽腸掛肚的意象
小七的詩歌,一行
一行
再現(xiàn)我們走過彝山彝水的經(jīng)歷
一曲《老爸》
補丁不了人世的缺憾
寡言的我
一如哲人的沉默。暫且以民間詩人的
身份,注目漾江兩岸,有鷗鷺飛起
又落下
像遲遲不肯別離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