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劍
如果靈魂有一扇窗,我就將所有光明獻給獨立的思想。
我贊美所有的生命神采奕然,我贊美所有的聲音清脆動聽,我贊美所有的味道如甘醴。我盤算著年輪,年輪盤算著輪回,輪回盤算著我,如此置換,我裹緊肉身,等待時間揭開我的真相,我的謎底,我的一切。
喟嘆是多余的。
我安靜地散發(fā)著光芒和熱量。鳥雀啄我,風雨蝕我。我一如既往,在土地里勾踐一樣隱忍。我的思想正在接近文藝復興,匯聚百家和弦,正在暗暗凝成一條冰河,它是一把帶光的刀子,它是一顆無聲的子彈。
我的心是異質的、稟賦的、獨立的。
親人們學會了打破砂鍋問到底。親人們渴求答案和結論。
他們在生命的菜地里撿到我,一層一層剝?nèi)ノ胰A麗的衣裳,一層一層認識我的密碼。他們滿含熱淚迎接生活的幸與不幸,以及冷熱。他們命名我是一尊洋蔥。
思考清澈黎明的洋蔥。
西紅柿,是秋天的禮物。她懂得哭泣和沉默,像我豐滿的姐姐,溫柔、和藹、親切。這其實是不夠的,因為所有的褒義詞在她面前,都為之遜色。
西紅柿是生命的原色。
我的童年從那里開始,母親的痛也從那里開始,這是家庭共同膜拜的顏色,共同領悟的生命重量。
秋天的菜園,只有西紅柿面帶陽光,她把最后的光芒散發(fā),溫暖鄉(xiāng)村和冬天。
儲藏是幸福的。蒂落是幸福的。
在艱難的日子里,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曾流過的汗,如同我記憶里的西紅柿之酸。
我信仰生活的真善美。
我寫詩感恩每一顆西紅柿在秋天給予我和家人的美味,我們對著西紅柿感慨,仿佛與生活、愛、詩歌相擁而泣。
秋天不僅僅是高處的植物預約而來,它自帶風雨和塵埃,它與一個字息息相關。
落。這個字獨具匠心和詩意,獨具溫柔和高雅,獨具現(xiàn)代主義的一切風流。
葫蘆落地。這是多么自然的動作和行為,如同嬰兒墜地,如同老人入土為安,生與死一念之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生死死都是一個概念而已。陽光照耀著葫蘆的表面,像是對一張臉進行辨認;雨水輕撫葫蘆的周身,像是沉浸在瓷器之美中;大地母親接納自己的孩子一般,慈祥、溫暖、和藹。
歲月不居。
我在長安已是第三個年頭,三年時間像是完成“落”這個動作的所有細節(jié),一幀一幀。
生活不需要煽情,不需要矯揉造作,不需要多余的解釋。它只要寬容和厚道,它只有一條通向真理的道路。
在奶奶的菜園里,我不如這只葫蘆;在城市這浩瀚的菜園里,我更是不如一只葫蘆。我只是卑微的個體,如塵土,如蜉蝣,如野馬——
我努力模仿著一只高高掛在空中的葫蘆,質感而美好。
只是內(nèi)心空虛而寂寞,起風的時候,我就忘記了來時的路。
家父是赤腳醫(yī)生,他赤腳養(yǎng)活了我們兄妹五個毛線團子一樣的小孩,養(yǎng)活了母親,養(yǎng)活了一家人。
春種秋收。冬去又春來。
一家人在時間這艘船上,航海。
一家人面對四壁,背誦祖上留下來的土方子,像銘記祖上的咒語和教誨,像為了草藥和植物而生,像為了更好地活著而謹慎膳食,像雕刻生命的哲學。
我和妹妹背誦道:白蘿卜,小人參,常吃有精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郎中開藥方。九月九,大夫抄著手,家家白蘿卜,病從哪里有?
妹妹哭著問:“吃了三十年蘿卜的母親,為何一身的???”
父親霎時,呆若木雞。哦,更像是荒地里站立的一根白蘿卜。
送走父親最后一程,那是二零零八年八月十五丑時,父親從一個動詞變成了一個名詞,變成了一座墳。
我們一家人信仰了多年的藥,那天失效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今我們兄妹五人,各自奔向各自的前程,背井離鄉(xiāng)。
母親叮囑我們,蘿卜抗癌,降福消災。她聲音很輕,很美,我隱約覺得那是父親說過的話。
跟隨祖母種菜的那些年,我心有猛虎,細嗅的卻都是香菜。
祖母的廚房,擁有著我所不知的五行學說、五味學說、五谷學說。
祖母帶領我走在蔬菜的長短句上,尋找淡綠的詞牌。
芫荽,這究竟是西施還是昭君的化身啊,她有一個美妙的乳名,她有一身浩然正氣,蚊蟲不近,如同英雄不近女色。
她僅僅是一道菜的點綴。這是成人之美的全部。
祖母耕耘著菜園,父親耕耘著土地,我耕耘著貧瘠的文字,我們都需要一個點綴,一支畫龍點睛的筆。
她獨立成為一道風景。
她懷揣一把匕首,刺破了我們庸俗的嗅覺。
浮生如夢,我記憶里的白,有白馬、白衣、白門樓。
白茫茫一場大雪淹沒了賈寶玉的前程,白龍馬馱著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白毛浮綠水,這中間的白,都是烏托邦的白。
童年時期的白貓洗衣粉洗不掉兒時的無知。
白日依山盡。這中間的白,都是虛幻之白。
唯有白菜之白,不是真正的白,卻有白的內(nèi)涵。
人生如一場白日夢,明晃晃的。
我仰望白菜,是因為母親把幾大筐白菜送給村頭的老拐子,救活了三個小妹妹的命。
那一年冬天風雪交加。一家四口,終日與白菜為伍。
世上其實沒有偉大的事物,世上所傳言的偉大,不過是與人方便。
眼睛是世界上最有溫度的存在。
它看到河流的靜謐,山岳的巍峨,它也看到白菜之白,不過是平凡人家的底線和根本。
恍若,是前世。一顆土豆落入我的命門。
讓我領取平凡的二維碼——土的箴言。
外省的友人常說我一日三餐離不開土豆、馬鈴薯和洋芋。
這些詞匯是我苦命的兄弟,是貧窮的代名詞,是生活的糧食,也是上帝的饋贈,豐富了我的靈魂和味蕾。
我麻木地活了二十六年。
在農(nóng)村,我木訥如同一塊帶疤的土豆;在城市,我平淡如一盆乏味的土豆湯;在路上,我喋喋不休如烤焦的土豆片。
我像一個詞語一樣,站立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
我信奉的宗教是落葉歸根。
是這樣:一輛從農(nóng)村開往城市的火車,轟鳴聲不絕,我在內(nèi)心里置換出另一個自己,去往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