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帥 單志芬 劉洋
【摘 要】 目的:分析銀離子敷料在慢性傷口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傷口患者,納入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5月。將其隨機分為2組:使用普通敷料30例作為對照組,使用銀離子敷料30例作為試驗組,評定臨床療效。結果:試驗組傷口恢復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73.3%,差異顯著(P<0.05)。治療2周后,患者VAS評分降低、WBS評分提高,且試驗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銀離子敷料用在慢性傷口中療效確切,可以促進創(chuàng)面恢復、減輕疼痛程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慢性傷口;銀離子敷料;VAS評分;WBS評分
【中圖分類號】 R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246-02 ?慢性傷口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傷口感染、靜脈功能不全、外傷性瘢痕等,由于新生肉芽的生長受限,導致傷口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該類患者在治療期間,合理選擇敷料種類,加快傷口愈合速度,成為醫(yī)生關注的重點。相關研究稱,銀離子敷料的使用,可以改善傷口愈合效果[1]。為了進一步探究銀離子敷料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60例患者分組對比,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信息 選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傷口患者60例,時間段為2018年1月~2019年5月。隨機分成2組:3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18例(60.0%),女性12例(40.0%);年齡位于33-78歲,平均(61.5±7.3)歲;傷口類型:壓瘡12例、下肢潰瘍3例,切口不愈合10例,脂肪液化5例。30例試驗組中,包括男性16例(53.3%),女性14例(46.7%);年齡位于34-79歲,平均(62.0±7.8)歲;傷口類型:壓瘡14例、下肢潰瘍2例,切口不愈合8例,脂肪液化6例。2組基本信息無明顯差距(P>0.05),可開展比較。
1.2 納排標準 參照《外科學》[2],納入標準:(1)年齡30-80歲之間,傷口形成時間至少6周;(2)符合保守治療指征;(3)知曉本次研究,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1)精神病史患者;(2)合并皮膚疾病患者;(3)免疫系統(tǒng)缺陷患者等。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清理傷口表面,徹底清除結痂、壞死組織,充分暴露出創(chuàng)面,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對照組使用普通敷料,試驗組使用銀離子敷料,每3天換藥一次,時間共計2周。其中,感染傷口使用銀離子敷料同時使用抗生素;其余患者部分使用抗生素。根據患者的體征變化,適當增加維生素、蛋白質攝入量,滿足機體營養(yǎng)需求。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傷口恢復情況,判定標準如下[3]:顯效:創(chuàng)面I級愈合,結痂脫落、皮膚光滑;好轉:創(chuàng)面縮小基本愈合,滲液量明顯減少,可見新生肉芽組織;無效:治療前后創(chuàng)面改善不明顯或進一步擴大,滲液量增多。(2)分別在治療前、治療2周后,利用VAS量表評估傷口疼痛程度,分值在0-10分之間,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最痛;利用WBS量表評估創(chuàng)面恢復程度,包括傷口水腫、傷口深度、滲出液、愈合皮緣、周邊紅腫度、粉紅色傷口面積等內容,滿分16分,得分越高代表恢復程度越好。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數(shù)據錄入Excel表格,統(tǒng)計學處理利用SPSS最新版軟件。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傷口恢復效果比較 試驗組傷口恢復顯效15例、好轉13例、無效2例,共計有效率為93.3%;對照組傷口恢復顯效12例、好轉10例、無效8例,共計有效率為73.3%。對比差異顯著(χ2=4.320,P=0.037)。
2.2 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試驗組VAS評分為(7.6±1.5)分,WBS評分為(6.9±2.4)分;對照組VAS評分為(7.4±1.3)分,WBS評分為(7.0±2.6)分,對比差異不大(t=0.552/0.154,P=0.583/0.877)。治療2周后,試驗組VAS評分為(2.4±0.3)分,WBS評分為(14.2±3.1)分;對照組VAS評分為(3.1±0.7)分,WBS評分為(12.1±2.7)分。差異顯著(t=5.034/2.797,P=0.001/0.007)。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慢性疾病患者人數(shù)增加,慢性傷口的發(fā)生率也在持續(xù)提高,由于發(fā)病原因復雜,臨床處理成為一個重難點[4]。相比于普通傷口,慢性傷口的愈合速度緩慢,治療不當或不合理,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往臨床上使用的普通敷料,需要頻繁更換,不僅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不滿足人性化醫(yī)療服務的理念,必須研究應用新型敷料。
本次研究中,選取60例患者分組對比,其中試驗組使用銀離子敷料,相比于普通敷料的優(yōu)勢如下:①可以代替損傷皮膚的部分功能,能抵抗外界機械性因素的損害,減少化學刺激,防止傷口污染;②創(chuàng)面處于濕環(huán)境下,可避免熱量和電解質流失;③銀離子具有清創(chuàng)作用,可調節(jié)IL-6、IL-12、TNF-α等炎性因子的水平,抑制過度免疫反應。文中結果顯示,試驗組傷口恢復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3.3%vs73.3%),治療2周后的VAS評分、WB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和周惠珍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相比于普通敷料,銀離子敷料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銀離子敷料用在慢性傷口中療效確切,可以促進創(chuàng)面恢復、減輕疼痛程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耀榮,朱曉霞,支靜.探討銀離子敷料在慢性感染傷口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36):281.
[2]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2):1387-1388.
[3] 馮麗影,葉雪梅,李海燕.銀離子敷料在慢性傷口療效及炎性因子變化的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7,25(24):65-67.
[4] 王峰峰.慢性傷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與銀離子抗菌敷料應用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7,36(24):4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