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 羅麗萍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護理干預在減輕體檢者靜脈穿刺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至我院接受健康體檢者150例,按檢查時間先后順序分為探究組(n=75)與對比組(n=75),分別在檢查期間實施加強護理干預措施與基礎護理干預措施,并對兩組穿刺后疼痛情況予以比較。結果:經(jīng)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輕度疼痛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結論: 在體檢者健康體檢期間實施加強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緩解靜脈穿刺疼痛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故臨床廣泛運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護理干預;健康體檢;靜脈穿刺疼痛
【中圖分類號】 R71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190-01 ?靜脈穿刺在臨床中應用率極高,伴隨醫(yī)療模式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患者對醫(yī)療服務質量要求亦逐漸提高,如何在靜脈穿刺時減輕或緩解疼痛感,保障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效果是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及廣大患者關注的重點問題[1]。故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護理干預在減輕體檢者靜脈穿刺疼痛中的效果,現(xiàn)將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至我院接受健康體檢者150例,按檢查時間先后順序分為探究組(n=75)與對比組(n=75),探究組男41例,女34例,年齡18-77歲,平均年齡(47.50±29.50)歲;對比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48.50±29.50)歲;在統(tǒng)計學中對兩組年齡等基線資料進行比較顯示并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比較價值。
1.2 方法 對比組施以基礎護理干預措施,探究組施以加強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一次穿刺成功是每個受檢者接受靜脈穿刺時的希望所在,但受檢者存在個體差異,部分患者在穿刺時均會伴隨緊張、恐懼等情緒。故護理人員可在靜脈穿刺時播放舒緩的音樂,或與之交談,達到分散受檢者注意力的目的。同時在穿刺前告知受檢者穿刺難易度,取得患者信任,強化其疼痛耐受度,避免受檢者對疼痛感過于敏感。(2)穿刺部位選擇:若想保障一次穿刺成功需確保穿刺部位準確,在靜脈選擇時應選擇粗、直且狀態(tài)充盈的血管,提高出穿刺成功率。相關研究結果表示,在穿刺時從人體毛孔進針可有效減輕穿刺疼痛感。針對部分血管條件較差受檢者可在穿刺點涂抹一定量血管擴張劑,如阿托品等,以保障穿刺效果。(3)具體操作:①穿刺角度:進針角度應依照患者靜脈深淺、穿刺部位、滑動情況及粗細程度決定,對護理人員專業(yè)要求較高。結合臨床經(jīng)驗可知進針時角度保持在35°-40°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時具備回血快、損傷程度效等優(yōu)勢。②穿刺速度:對靜脈穿刺進針速度予以有效控制,保持進針動作穩(wěn)定性可有效緩解靜脈穿刺疼痛感。若患者血管細小且不充盈時應快速從正面進針,并將靜脈輕輕挑起緩慢進針,確保血管壁充分分離。③進針長度:同樣據(jù)臨床經(jīng)驗靜脈進針長度保持在0.6cm可減輕患者疼痛感,減少對血管的損傷,進一步對靜脈炎進行有效預防。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穿刺后疼痛情況予以比較。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受檢者靜脈穿刺疼痛情況予以評價,其中10分為滿分,重度疼痛取7-10分,中度疼痛取4-6分,輕度疼痛取0-3分[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21.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靜脈穿刺疼痛情況比較 探究組(n=75),重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9例,輕度疼痛49例,輕度疼痛占比65.33%;對比組(n=75),重度疼痛13例,中度疼痛40例,輕度疼痛22例,輕度疼痛占比29.33%;(X2=19.496,P=0.000),經(jīng)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輕度疼痛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比較價值。
3 討論
靜脈穿刺是目前臨床應用率極高的輔助診療方式,且于醫(yī)院護理服務中常見。靜脈穿刺效果取決于護理人員操作水平,再加之進針時常伴隨不同程度疼痛,對受檢者穿刺配合度及最終穿刺效果具有一定影響。相關研究指出,在患者靜脈穿刺時開展全面、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保障穿刺效果。故在穿刺時應注意以下內(nèi)容,在穿刺前護理人員需對自身情緒進行調節(jié),護理人員情緒對受檢者情緒影響較大,且不穩(wěn)定的情緒可對自身操作水平產(chǎn)生影響。護理人員若情緒不穩(wěn)定,會導致穿刺成功率明顯降低。故護理人員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工作期間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穿刺時集中精力,排除外界干擾,穿刺時做到沉著冷靜,以提高患者對自身的信任度。此外護理人員還需掌握一定溝通技巧,與受檢者交談內(nèi)容需具備實踐性、科學性特征,并依照患者實際情況將話題引至患者身上,可詢問患者愛好、興趣等,以促進護患關系和諧。作為護理人員保持基礎業(yè)務水平遠遠不夠,需不斷對自身不足進行完善,了解心理學、美學、語言學等多方面內(nèi)容,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業(yè)務水平的目的[3]。本研究中探究組實施加強護理干預措施相較于對比組實施基礎護理干預措施而言更具優(yōu)勢,且最終關于穿刺疼痛度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比較價值。
綜上所述,將具備科學性、全面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健康體檢中可有效減輕靜脈穿刺疼痛度,保障穿刺效果,故可進一步于臨床中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羅飛云, 傅桂芬, 陳娟帶. 多重護理干預模式在嬰兒淺靜脈穿刺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 2016, 9(9):828-831.
[2] 陳夢蘭. 護理干預在減輕體檢者靜脈穿刺疼痛的運用[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62):12197-12198.
[3] 羅鋒, 謝靜. 特殊護理干預用于靜脈穿刺的作用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6, 14(2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