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廣豪
秋日正好,太湖邊的園博園內,綠化工人正在忙忙碌碌地栽種著紅楓、櫻花、紫薇、海棠等各類喬灌木,這批總計680株的苗木正是來源于吳中區(qū)“綠色銀行”的儲備庫。
據了解,“綠色銀行”自9月成立以來,已有190余株香樟、金枝國槐等苗木運用在園博園外圍環(huán)保地塊改造項目上,另有230省道胥口段綠化改造、吳中區(qū)水務局運河沿線綠化提升等項目向“綠色銀行”申請使用儲備苗木。
近年來,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占用城市綠化大量增加,大批苗木需要遷移。據統(tǒng)計,吳中區(qū)住建局近一年來,共審核辦理綠化遷移事項30余件,涉及綠地面積5萬平方米,遷移喬灌木2000余株,并且呈現(xiàn)增長趨勢。城市建設由于受到工期限制等原因,常需立即遷移綠化,但是由于多年來現(xiàn)有苗圃基地內樹木只進不出,基地容量已飽和,且大批被遷移樹木生長空間狹小,長勢不良,無法再次使用,已經成了“死樹”,而新遷移苗木面臨無處容身等諸多問題。對此,吳中區(qū)住建局牽頭建立“綠色銀行”機制,希望能夠盤活遷移苗木資產,節(jié)約政府財政資金的同時,又能夠保障城市基礎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吳中區(qū)住建局還通過搭建綠化資源平臺,將符合直接使用條件的苗木建立信息清單,即時發(fā)布至平臺上,拓展苗木的再次利用渠道;整合閑置土地資源,建設綠化儲備基地,將暫時無法直接利用的苗木儲存在基地內養(yǎng)護“增值”,待苗木滿足使用條件后,充分匹配使用在公共建筑設施配套綠化、公共綠化工程以及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等項目上,讓“綠色銀行”在城市建設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TIPS
“綠色銀行”是個什么銀行
“綠色銀行”,是吳中區(qū)為了節(jié)約政府財政資金,盤活苗木資產推出的新機制。據介紹,需要遷移的苗木不單可以在此“存款”,儲存在“銀行”里進行養(yǎng)護“增值”,還可以根據需求隨時“放款”,將移植過來養(yǎng)護好的苗木再次利用到政府投資的綠化項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