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華
經過十年的試點,攜號轉網來到政策落地階段。隨著國家對“攜號轉網”政策的不斷放開,近日工信部又公開征求意見,明確了攜號轉網的服務辦理條件、業(yè)務流程、服務規(guī)范等內容。要求三大運營商確保在2019年11月30日前分階段完成攜號轉網工作部署。然而,就在攜號轉網全國推行進入倒計時的節(jié)骨眼上,中國電信方面?zhèn)鞒鱿ⅲ?月起將停售達量降速版暢享套餐,套餐外流量將額外計費。中國移動和中國聯(lián)通方面也悄悄放出聲音,表示也將陸續(xù)跟進,計劃將達量降速套餐更改為限量套餐。攜號轉網來了,不限量套餐卻要離去,齊步走的三大運營商是變相漲價嗎?用
戶究竟是賺還是賠?
十年試點,攜號轉網終落地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升級,移動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手機號碼不僅僅是通信用戶的標識,還被廣泛運用在互聯(lián)網當中成為網絡空間的“身份證”。用戶更換手機號碼不僅需要很高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還可能引發(fā)財產及安全風險?!皵y號轉網”,即用戶可在保持手機號不變的前提下,沒有后顧之憂地選擇為其提供服務的運營商。
這一業(yè)務最早提出來要追溯到2010年,當時天津和海南這兩座城市率先開展了攜號轉網試點。隨后在2014年9月開啟了第二批試點城市,包括江西、湖北、云南三省。
2018年12月,在工信部的統(tǒng)一部署下,5個試點?。ㄊ校╅_始啟用攜號轉網業(yè)務受理新流程。新流程下,用戶只需發(fā)送短信就可完成查詢和申請,拿到攜轉授權碼后,再到攜入方所在的營業(yè)廳進行業(yè)務辦理,辦理完攜轉業(yè)務后1小時內即可轉到新運營商,縮短了轉網生效時間。
受益于新流程啟用,攜號轉網的用戶規(guī)模增長迅速,已約有230萬用戶完成“攜號轉網”。據工信部發(fā)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以來,全國成功攜號轉網用戶數月均增長率高達21.38%。6月,五省市攜號轉網用戶整體規(guī)模環(huán)比增長7.4%,上半年攜號轉網業(yè)務的累計辦理量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年辦理量。
然而,攜號轉網涉及面廣、復雜程度高,不僅運營商需要改造網絡、IT系統(tǒng)、業(yè)務平臺和用戶數據庫,運營商之間的聯(lián)調聯(lián)測,更涉及互聯(lián)網公司相關服務的同步實現。我國約有450萬移動應用App,其中有相當多的應用都使用手機號碼進行注冊認證,這就要求不僅手機號碼轉網,第三方服務也需要同步轉。目前,很多的行業(yè)短信和第三方服務已能夠實現攜轉,但依然還有相當數量的第三方App沒有跟上。
根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目前已形成了《攜號轉網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掇k法》要求,電信業(yè)務經營者應當保障用戶的自由選擇權,不斷完善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攜號轉網服務;電信業(yè)務經營者需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關于市場競爭方面的要求,不得實施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
在辦理條件方面,《辦法》提出,申請攜號轉網的用戶,應當同時滿足五項條件:號碼已在攜出方辦理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號碼處于正常使用狀態(tài);與攜出方結清申請攜號轉網號碼的已出賬電信費用,如有未出賬的電信費用,與攜出方已約定繳費時間和方式;號碼與攜出方無在網約定期限限制的協(xié)議,或已解除在網期限限制;號碼入網已滿120日。
另外,攜號轉網并不是所有號碼都能轉入的,中國移動就表示188、157以及170這三個號段不支持攜號轉網。原因是188跟157號段是工信部所扶持中國移動4G發(fā)展推出的專屬號段,170號段是中國移動虛擬運營商所使用的號段。
“不限量”套餐取消
為了緩解攜號轉網的沖擊,中國電信宣布推出取消達量降速規(guī)則的暢享套餐,并提供了更加優(yōu)惠的套餐外資費(低至3元/GB)。早前中國電信發(fā)布的《關于調整電信暢享套餐的通知》文件顯示:從7月31日起,開始切換達量降速版暢享套餐至普通版暢享套餐,并最晚于8月31日前切換完畢,中國電信將在2019年9月1日起全面停售達量降速版暢享套餐,省內B類達量降速版套餐也須同步停售。調整后,電信將沒有達量限速套餐,取而代之的達量不限速不限量,用戶只需要每GB流量支付3元或者5元即可,套餐外流量資費達到600元后暫停當月上網服務。中國移動和中國聯(lián)通表示后續(xù)也會調整跟進。
早在2G時代,中國移動就曾推出10元“動感網上游”服務(不同城市套餐資費不同),用戶可享受無限WAP流量。2013年底,中國移動推出4G服務后明確表示WAP套餐不適用于4G服務,辦理該套餐的老用戶若想使用4G網絡,需要升級為其他套餐。這一解決方案在當時引發(fā)不少用戶的投訴。2017年初,三大運營商在推出4G不限量套餐時顯然更加謹慎,吸取了WAP套餐的經驗,百元左右的不限流量套餐價格雖然比WAP套餐貴上許多,卻并非真的沒有限制,每月流量達到一直數值后,都會被限速處理。
達量限速的做法多少有點夸大宣傳之嫌,用戶對運營商不限流量套餐紛紛表示不滿,難道就不能有真正的不限流量套餐嗎?事實上,現有的條件下確實無法這樣做。一定區(qū)域內,數量有限的基站只能提供有限的帶寬、頻譜等資源,上網的用戶人數一多,速度自然受影響,若開放不限速的無限流量套餐,必然導致基站負荷增加,如果運營商不進行主動限速,很容易網絡癱瘓,無法“保障所有用戶網絡公平使用權”。直至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運營商推出過真正意義上的不限量不限速的套餐。
另一方面,流量是運營商的收入支柱,但是隨著達量限速套餐的推廣流量的拉動作用正在降低。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移動互聯(lián)網累計流量達554億GB,同比增速由一季度129.1%降至107.3%;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552億GB,占移動互聯(lián)網總流量的99.6%,同比增速由一季度133.2%降至110.2%。而上半年,電信業(yè)務收入累計完成6721億元,同比下降0.03%。雖然三大運營商完成移動數據及互聯(lián)網業(yè)務收入3086億元,同比增長0.7%,但增速較一季度和2018年全年分別回落1.5%和9.5%。達量限速套餐和超額付費不限速套餐共存,才有望扭轉頹勢。
從用戶角度來看,也相當于多了一種選擇。達量不限速,正好滿足了部分流量大戶的高速流量需求,而覺得達量限速套餐比較實惠的老用戶依然可以繼續(xù)使用。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就對調整前后的套餐做了對比,主要從五個場景著手,經過分析計算結果顯示:取消達量降速對大部分用戶有利或沒有影響,“漲價說”不成立,運營商也應針對突發(fā)大流量的用戶設定保護措施,以減少給用戶帶來的損失。
5G在前,存量競爭更激烈
根據工信部發(fā)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yè)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9億戶,同比增長5%,但較上月末減少35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規(guī)模繼續(xù)下降。由于增量市場所剩無幾,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正加快升溫。5G時代的到來,讓運營商們站在了新的賽道上,但5G帶來的大量資金需求,需要靠縮減開支來支撐。中國電信在財報中表示,持續(xù)優(yōu)化營銷模式、執(zhí)行新收入準則,控制銷售及管理費用。中國移動也表示,將持續(xù)堅持前瞻規(guī)劃、有效配置、合理投入、精細管理的成本資源配置原則。
同時,攜號轉網也帶來了新的額外成支出。根據中國聯(lián)通官方消息,聯(lián)通攜號轉網項目(核心網部分)的采購部分將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lián)合體獨家承擔。此次攜號轉網項目(核心網部分)采取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需要新建NPHLR設備和NPMSC設備,服務用戶規(guī)模將達到740萬,用以完成用戶查詢。
與支出增加矛盾的是,隨著攜號轉網的落地,運營商需要推出各種優(yōu)惠政策,想盡辦法挽留老用戶。今年上半年,通過大幅調低套餐外資費,中國電信擁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累計凈增移動用戶和4G用戶半年累計凈增數分別是2048萬和2371萬,中國移動次之,中國聯(lián)通最少。截至6月底,中國電信移動用戶總數達3.2348億戶,距離中國聯(lián)通的3.24億戶僅一步之遙。再加上中國電信在家庭套餐方面的既有優(yōu)勢,如果中國移動和中國聯(lián)通不跟進采取一些新的競爭策略,在未來攜號轉網的競爭中,這兩家可能的確會面臨老用戶流失,而中國電信坐收漁利的問題。
事實上,除了對三大運營商用戶規(guī)模的影響,攜號轉網也對電信行業(yè)整體服務產生了深遠影響。公開征求意見的《辦法》提出,攜入方應當本著攜入用戶與本網新入網用戶同等條件下享有同等權利的原則,與攜入用戶簽訂電信服務協(xié)議。這意味著,老用戶可以通過攜號轉網使自己重獲新用戶的身份,以此獲得運營商向新用戶提供的各項優(yōu)惠政策。這將倒逼運營商改變以往在套餐設置上所采用的一些慣用策略?!矫妫跀y號轉網的壓力下,為了避免老用戶流失,運營商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套餐資費,并縮小新老用戶套餐之間的區(qū)別;另—方面,運營商可能會調整吸引新用戶的促銷策略,縮小套餐優(yōu)惠期內與優(yōu)惠期后的價格差距,做好兩個階段的過渡,避免隨著優(yōu)惠期結束套餐價格陡然大幅上漲而導致用戶流失。
5G在前,攜號轉網落地,“不限量套餐的存在多少有些格格不入。進入5G后,網速進一步提升,流量消耗速度勢必大幅提高,現有的套餐流量閾值上限不適應5G的實際情況。對于用戶而言,4G時代時“不限量”套餐很少存在超限的情況,在5G網絡下很可能到了月中就用完了,如果此后半個月都被限速使用,同樣也會引起用戶不滿。達量限速和達量不限速資費共存下,用戶可以自主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同時,運營商陷入了流量“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境遇已久,伴隨著競爭壓力出現的“不限量”套餐的增量推廣讓運營商的量收剪刀差持續(xù)擴大。隨著5G網絡的投入在即,用戶對流量的需求將繼續(xù)增大運營商開始同步退出“不限量”的競爭是回歸理性的選擇。
此外,隨著社會水平的發(fā)展,消費者對服務品質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價格和服務品質都是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產品的重要參考因素。攜號轉網的用戶將會綜合評估運營商的價格和服務品質而做出選擇。僅擁有“不限量”套餐,不順應部分流量大戶的需求推出達量不限速套餐,將面臨用戶流失的問題。三大運營商同步取消“不限量”套餐的增量推廣有利于統(tǒng)一規(guī)劃套餐,滿足5G時代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寫在最后
推出“不限量”套餐惹人議,取消“不限量”套餐同樣被吐槽,服務行業(yè)眾口難調是常態(tài)。實際上從用戶角度而言,取消達量限速套餐并非變相漲價,而是多出了一種選擇。大多數4G用戶滿足于閾值內的高速流量或能夠接受閾值外的限速,完全可以不變更套餐資費;有海量高速網絡需求的用戶過去不得不另購加速包,更換為新套餐后也并不會多花錢。今后想要更換其他4G或5G套餐的用戶,還可以對比三家,通過攜號轉網享受其他運營商的新用戶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