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比的是實力,看的是精彩,猜的是懸念。在這些之外,并不直觀的是精神,是心理。
中國女排再獲世界冠軍,又一次引發(fā)對女排精神的議論。從1981年首次登頂至今,不斷有關于“女排運氣就是好”的說法,說這話的既有門外看熱鬧的普通百姓,也有業(yè)內行家。運氣也是體育競技的一部分,不必諱言。不過,運氣好只是提供了機會,不會把參賽者直接保送到領獎臺上,能不能抓住機會沖上去,還是實力加精神說了算。
平心而論,中國足球的運氣并非極差,大多數(shù)兵敗也不是深陷強勁對手的包圍。但是,揮霍了一次又一次機會,直到心態(tài)和實力同樣脆弱,看哪里都像是死亡之組,誰也搞不清球員、教練的精神何在。聘請名頭響亮的洋教練來幫忙,效果不如所愿。不光是國字號球隊,就是在普遍聘請外教的俱樂部層面,合同中也是強調提升名次,不大注意外教有沒有調動球員斗志、培養(yǎng)體育精神的本事和經(jīng)驗,一旦成績欠佳,炒掉完事,如何能有精神收獲?
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苯Y合今年世界杯賽的十一場勝仗,似可加上一句,女排精神還包括明知對手實力不濟,也不懈怠,要認真打出應有水平。這里,足球又好有一比,那支菲律賓隊雖然不是對手,但中國隊自己遇弱不強,纏斗90分鐘,“誓奪3分”放了空炮。要說分組,不可謂運氣不好、機會不佳,但精神呢?
中國競走隊在世界田徑錦標賽上以堅實有力的步伐走過幾十公里,取得團隊的勝利,沒有點精神絕對拿不下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比拼精神和意志的實例更是俯拾皆是,正應了早年偉人留下的那句話:“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p>
體育精神需要在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中反復磨練,還要在隊伍更新?lián)Q代時能夠像基因一樣傳承和影響。乒乓球隊有“從零開始”的傳統(tǒng),跳水隊講究“走在世界難度系數(shù)表前面”,無不是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女排精神并非一支隊伍獨有,而是中華體育精神在一個項目中的體現(xiàn),是時代精神在一個領域中的代表。
競技場上,永遠不因實力的優(yōu)勢而得意,也不因實力的差距而沮喪,有此精神,方為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