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才
百姓困苦掛心中,
精準扶貧情義濃;
躬身踐行暢侃村,
掌聲響過炮竹聲!
2018年2月5日,有一對叫陳漢英姐弟冒著風雨來到了麻章區(qū)人民檢察院,拿著一面寫有“感謝共產黨政策,恩答檢察院幫扶”的錦旗走進了值班室,說要進去找他們的恩人。這是怎么一回事?他們的恩人到底是誰呢?
這名叫陳漢英的學生家在麻章鎮(zhèn)暢侃村,本身家庭就不富裕,可恰恰是屋漏偏逢下雨天,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父親生了一場重病,于2017年2月離開了人世。這對于他們家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家中的吃住都成了問題,哪還有條件去讀書呢?盡管成績優(yōu)異的陳漢英萬般不愿意離開熟悉的課堂和溫暖的校園,看著家徒四壁的房屋,陳漢英卻不得不面臨繼續(xù)學業(yè)與輟學外出打工支撐家庭的艱難選擇,他時常坐在昏暗的屋里默默的流淚,陷入絕望。當他準備做出退學的決定時,一個冒著小雨的午后,村干部帶著幾位陌生的叔叔走進了家門,打量著這個破爛不堪的家。其中一位對著小漢英說:“漢英啊,這個學不能退啊,一定要堅持上,只要上學、學好本領,這個家才能真正地有希望??!”說著從口袋里掏出了2000元錢,“這點錢你們先收下,先解解燃眉之急,后面我們一定會想辦法的……”陳漢英眼含熱淚,說“謝謝恩人,我一定努力學習?!?/p>
就在這位恩人走出門的時候,小漢英聽到了他與其它叔叔說:“暢侃村是革命老區(qū),曾經為黨和國家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們可不能讓貧困限制了它的發(fā)展……”
暢侃村迄今已有580年歷史。同時,它還是一條革命老村,1944年春,該村成立抗日游擊小組,有成員40多人;1948年,中共遂溪縣東南區(qū)飛馬連在暢侃村成立;10月,中共遂溪縣東南區(qū)武裝工作隊,在暢侃等11條村100多人的配合下,夜襲國民黨駐志滿的潮滿區(qū)聯防中隊據點,打傷國民黨兵7人,繳獲糧食1萬多斤。
這位恩人可以說是扶貧工作的“老桿子”了,早在2010年他便獲得過“廣東省扶貧使者”的榮譽稱號,曾經在廉江、徐聞?chuàng)芜^駐村工作組組長,帶領當地兩個村子成功實現脫貧。這次他出任暢侃村駐村書記,更是包含著對革命老區(qū)父老鄉(xiāng)親的一份特殊的情感?。?/p>
小漢英望著恩人匆匆的背影,捧著熱乎乎的2000元錢,淚水再也控制不住了,他轉身撕碎寫了一半的退學申請書,找出課本讀了起來,心里想,我一定要學好知識,決不辜負恩人對我的期望……
教育扶貧是這位恩人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
剛到暢侃村時,他發(fā)現時任村委書記脫貧思路不清晰,工作上也不作為;村委會形同虛設,村委干部不團結,在村民心中威望低,缺乏信任和擁護。針對這些“疑難雜癥”,他迅速向麻章區(qū)委組織部、麻章鎮(zhèn)黨委反映,對村委干部進行了合理調整,根據“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工作思路,讓那些思想開放、觀念超前的同志負責扶貧工作。在配強配好村委干部隊伍的同時,還教育引導大家力戒思想保守、觀念落后、行動遲緩。
經過一年苦心孤詣的經營,暢侃村村委會從“軟渙散”變成了“強大壯”,村委干部們的面貌煥然一新。通過加強引導培訓,村兩委干部的業(yè)務素質和帶頭致富能力大幅增強。
思想的問題解決了,發(fā)展集體經濟上扶貧才是硬道理,他大力開展現代農業(yè)技術、養(yǎng)殖技術、廚藝等技能職業(yè)培訓,讓全村村民普遍受教育,能夠積極尋求脫貧攻堅的途徑。而脫貧致富成與否,關鍵還要看村子有無“造血”能力,因此,選擇適合村子發(fā)展的扶貧產業(yè)至關重要。他幫助村里完成光伏發(fā)電項目并投入使用;整合土地資源,引導村民開展花木種植。
再說到陳漢英的家。小漢英又回到了溫暖的課堂,而他的家庭,也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那天離開以后,這位恩人想方設法,積極籌措資助,為他家建造了一棟二房一廳的平樓,這位恩人在入伙的時候還親自的送來祝福和問候,讓這位失去父愛孩子的臉上又掛上了久違的笑容。
小漢英的家庭只是暢侃村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今天的暢侃村,在陳德斌同志及駐村工作隊、新一屆村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文體活動有聲有色,小學校里書聲朗朗,老年協會歡聲笑語,村落家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專欄墻報文明宣傳,網絡廣播聲音不斷,黨的聲音不絕于耳;硬底化的村路平整潔凈,太陽能路燈送來光明,衛(wèi)生設施的新建亮麗了環(huán)境,鄉(xiāng)村綠化美化工程,加快了把暢侃村建設成為小公園式村莊的腳步。
在檢察院的值班室里,陳漢英姐弟倆就是懶著不走,非要見到他們的恩人不可,值班員無奈,只好打電話,把他請了出來。當姐弟倆看到了麻章區(qū)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暢侃村駐村書記陳德斌后,只是一個勁的流眼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倒是陳德斌同志笑著說,瞧你們倆孩子,不用送什么錦旗,你們能拿出優(yōu)秀的成績單,那就是我最高興的事情了!
陳德斌同志在暢侃村經過一年多的扶貧后,村民也收到了這位駐村書記先前在廉江上山村和徐聞信橋村扶貧成功的“碩果”,在這一年里,每次見到陳德斌這位省“扶貧使者”到村中送溫暖、為民辦實事,村民們都會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送上比炮竹聲還響亮的掌聲,在這熱烈的掌聲中,充滿了村民們對陳德斌同志扶貧工作的認可,也充滿了群眾對奔向小康的深情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