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工藝流程題是近幾年高考化學必考大題之一,將化工生產(chǎn)過程中的主要生產(chǎn)階段用框圖形式表示出來,并根據(jù)生產(chǎn)流程中有關的化學知識進行設問。命題一般采用“已知條件——流程圖——相關問題”三框架模式,側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流程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綜合性較強,本文對近兩年的高考流程題進行對比分析,并總結出切實可行的解題策略。
【例1】(2019·全國卷Ⅱ·26)立德粉ZnS·BaSO4(也稱鋅鋇白),是一種常用白色顏料。回答下列問題:
(1)利用焰色反應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繽紛的節(jié)日煙花,亦可定性鑒別某些金屬鹽。灼燒立德粉樣品時,鋇的焰色為________(填標號)。
A.黃色 B.紅色 C.紫色 D.綠色
(2)以重晶石(BaSO4)為原料,可按如下工藝生產(chǎn)立德粉:
①在回轉(zhuǎn)爐中重晶石被過量焦炭還原為可溶性硫化鋇,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剞D(zhuǎn)爐尾氣中含有有毒氣體,生產(chǎn)上可通過水蒸氣變換反應將其轉(zhuǎn)化為CO2和一種清潔能源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潮濕空氣中長期放置的“還原料”,會逸出臭雞蛋氣味的氣體,且水溶性變差,其原因是“還原料”表面生成了難溶于水的________(填化學式)。
③沉淀器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點評】本題為工藝流程題,以立德粉ZnS·BaSO4的制備為載體,考查鋇的焰色、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以及簡單計算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利用已知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2】(2018·全國卷Ⅱ·26)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屬鋅的國家。一種以閃鋅礦(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雜質(zhì))為原料制備金屬鋅的流程如圖所示:
相關金屬離子[c0(Mn+)=0.1 mol·L-1]形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范圍如下:
金屬離子Fe3+Fe2+Zn2+Cd2+開始沉淀的pH1.56.36.27.4沉淀完全的pH2.88.38.29.4
回答下列問題:
(1)焙燒過程中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濾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還有________;氧化除雜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氣,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的Cd2+可用鋅粉除去,還原除雜工序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電解硫酸鋅溶液制備單質(zhì)鋅時,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沉積鋅后的電解液可返回____________________工序繼續(xù)使用。
(2)PbSO4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 無法除去雜質(zhì)Fe2+
【點評】本題以閃鋅礦為原料制備金屬鋅,需要注意閃鋅礦的主要成分及其含有的雜質(zhì)。分析題中表格中給出的信息,F(xiàn)e3+的沉淀pH范圍為1.5~2.8,F(xiàn)e2+與Zn2+的沉淀pH范圍近似相等,需要把Fe2+氧化為Fe3+進而除雜。
高考工藝流程題主要特點是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情景新穎,在基本原理上涉及的知識面廣。題目的綜合性和應用性較強,涉及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等相關知識。
(1)試題背景均為我國古代或現(xiàn)代優(yōu)秀的化工成果中的思想觀念。例如我國古代史籍中記載鋅被作為白鉛,碳酸鋅礦石被稱為爐甘石。試題力求展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科技成果以及古人對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在考查基本化學原理和概念的基礎上,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1中提到利用焰色反應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繽紛的節(jié)日煙花,也可定性鑒別某些金屬鹽;例2中提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屬鋅的國家。
(2)結合流程信息考查陌生方程式的書寫,陌生度較大,但只要學生能夠讀取流程信息,結合原子守恒、電子守恒即可迅速解答。例1在題干中給予了新信息①“在回轉(zhuǎn)爐中重晶石被過量焦炭還原為可溶性硫化鋇”“回轉(zhuǎn)爐尾氣中含有有毒氣體,生產(chǎn)上可通過水蒸氣變換反應將其轉(zhuǎn)化為CO2和一種清潔能源氣體”,考查1個化學方程式、1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例2中給予了新信息“以閃鋅礦(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雜質(zhì))為原料制備金屬鋅”,以及表格信息中給予了金屬離子沉淀的pH范圍,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方程式的書寫各考查1個。
(3)均考查學生靈活利用題目給予“新信息”,應用基礎元素化合物知識、基本反應原理和基本的實驗操作去分析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過程和工藝條件,例1中②“在潮濕空氣中長期放置的‘還原料’,會逸出臭雞蛋氣味的氣體,且水溶性變差,其原因是‘還原料’表面生成了難溶于水的________(填化學式)”;例2中“濾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還有________;氧化除雜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氣,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庇纱丝梢?,工藝流程題滲透了化學學科素養(yǎng),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流程既要整體分析,又需要結合題目進行具體分析。
(4)均考查物質(zhì)制備生產(chǎn)工藝,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明確流程圖中各物質(zhì)的性質(zhì)、發(fā)生的反應及常見物質(zhì)分離、提純方法。例1中以重晶石(BaSO4)為原料制取立德粉,比較原料與產(chǎn)品分析可得沉淀器中加入硫酸鋅的目的是引入鋅離子;例2考查了酸浸、加氧化劑調(diào)pH以及通過置換反應除雜等相關知識。
例1的創(chuàng)新點和突破點是考查了鋇的焰色反應,學生對此比較陌生。一般情況下鋇離子的檢驗在溶液中加入硫酸根離子即可,很少采用灼燒金屬鋇鹽的方法;第3小題通過“碘量法”計算樣品中S2-的含量,要求學生具有對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的能力,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2的創(chuàng)新點是與電化學進行結合,考查陰極的電極反應式,以及沉積鋅后的電解液可返回溶浸工序繼續(xù)使用。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①能夠?qū)χ袑W化學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有正確復述、再現(xiàn)、辨認的能力。
②能夠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xiàn)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界、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的觀察獲取有關信息,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
③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zhì)性內(nèi)容,并與已有知識整合,重組為新知識的能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①能夠?qū)嶋H問題進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論證、歸納和演繹等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②能夠?qū)⒎治鰡栴}的過程和結論,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方式,進行解釋說明的能力。
(1)試題特點
①介紹背景:簡單介紹工藝生產(chǎn)的原料、工藝生產(chǎn)的目的。
②展示流程:以框圖形式將原料到產(chǎn)品的主要生產(chǎn)流程表示出來,指出“具體怎么做”。
③設計問題:根據(jù)生產(chǎn)過程中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識設置成具體問題,考查“實際生產(chǎn)過程”。
(2)解題思路
(3)核心關系
①原料與產(chǎn)品:從某種原料出發(fā),要得到最終產(chǎn)品,必須除去什么元素、引進什么元素?比如例2中制取金屬鋅,則閃鋅礦中的SiO2及少量FeS、CdS、PbS等雜質(zhì)均需除去。
②步驟與目的:加入某種試劑,采取這樣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結合后面的問題進行思考。比如:例2中加入氧化鋅的目的是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