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軍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醫(yī)院CT/MRI室 吉林 通化 134001)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率逐漸呈上升的趨勢,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1]。結直腸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甚至無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腫瘤逐漸增大,患者會出現大便異常、便血、腸梗阻、貧血及消瘦等癥狀,但多數患者已錯過最佳診療時間[2]。早期診斷并采取治療措施對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為此,本次研究就研究低劑量CT結腸成像聯合MRI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疑似結直腸癌患者7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癥狀均表現為消化不良、腹痛、腹部包塊、便血及排便異常等;②需行低劑量CT結腸成像及MRI檢查;③接受切除手術治療。排除標準:①病歷資料不全者;②精神障礙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72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46.27±5.14)歲。
低劑量CT結腸成像:檢查前1周所有患者均嚴禁進行鋇類相關檢查如鋇灌腸,檢查前1d不可進食,清腸。于檢查前20min將10mg平滑肌松弛劑注射于患者肌內,患者采取右臥位,直腸內插入導管,并注入1.0~1.5L氣體;其次患者將體位更換至仰臥位及俯臥位,并于不同體位時掃描隔頂至恥骨下緣范圍內;電壓保持在100kV,電流保持在220mA,層厚度保持在1.0mm,層間距保持在0.7mm。
MRI:掃描儀為美國GE公司生產的Signs HDxt 3.0T核磁共振掃描儀,通過相控陣表面線圈成像法對患者進行全身掃描,橫斷面保持在T1WI、T2WI,掃描厚度保持在5.0mm,層間距保持在1.0~1.5mm。
記錄病理檢查、低劑量CT結腸成像、MRI及低劑量CT結腸成像聯合MRI的診斷結果。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若P<0.05則可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低劑量CT結腸成像聯合MRI檢查的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較相近。
表1 病理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n)
由于結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極易被患者及臨床醫(yī)師忽視,從而導致誤診、漏診[3]。因此,臨床應加強對家直腸癌的診斷力度,避免疾病惡化造成預后不佳。
CT結腸成像是利用螺旋CT對容積數據及圖像進行處理,使結直腸的二維及三維圖像得以重建,從而對結直腸癌進一步作出診斷,該檢查方式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及敏感度,能夠清晰、準確地將病灶位置展現出來[4]。通過低劑量的CT掃描,患者較容易接受,同時也降低影像學輻射對患者造成的不利影響。但CT結腸成像對人體軟組織的分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僅能獲取與人體長軸垂直的橫斷面。MRI是一種具有分辨率高、掃描范圍廣等特點的影像學診斷方式,其獲得的圖像極其清晰明細,大大提高了臨床醫(yī)師的診斷率。該檢查方式能夠將人體的解剖結構客觀且具體地顯示出來,從而更好地對病灶位置進行定位,在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此外,MRI不會給患者帶來任何的創(chuàng)傷性,也沒有電離輻射損傷,安全系數高[5]。本次研究中,采取低劑量CT結腸成像聯合MRI對結直腸癌進行診斷,其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檢查較相近,低劑量CT結腸成像聯合MRI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及陰性預測值均高于低劑量CT結腸成像檢查(P<0.05),由此說明兩種檢查方式聯合使用能夠顯著提高結直腸癌的診斷率。
綜上所示,低劑量CT結腸成像聯合MRI檢查能夠顯著提高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準確性,臨床應用價值高。